在120多年前,卡爾·本茨根本無法預料,自他在1885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輛馬車式三輪汽車之后,汽車的世界到今天竟然變得如此精彩。如今汽車的車型繁多,這讓它已經不僅僅是人類代步出行的工具,有些車為人的身份象征,有些車是電影中的“變形金剛”,有些車是家庭的“樂園”,而還有一些車成為了成年人的“大玩具”。這樣的汽車“玩偶’有寶馬MINI、甲殼蟲、奔馳Smart等這些車型,它們都擁有簡潔的設計、迷你的車身、機敏的驅動、安全溫馨的“個性”。本期著重介紹MON0 Cooper和甲殼蟲兩款車,它們的魅力早已迷倒了不計其數的車迷。
想想還是小的好
它的車型如此親切可愛,以至于讓人忘記機械概念的存在,甲殼蟲就是如此的與眾不同,小小的世界里掩藏著無限的想象。“Think Small”,想想還是小的好,這是甲殼蟲一句經典的廣告詞。還有諸多如,“該車外型一直維持不變,所以外型上很丑陋,但其性能一直在改進。”它的廣告詞在提醒甲殼蟲的車迷們,它憨態可愛的樣子是絕對不變的,這可是它捕獲人心的殺手锏,但其性能一直保持著前進的步伐。
甲殼蟲是在二戰的硝煙戰火中成長起來,依靠著自身時尚又溫和的魅力,宛如一股清新的空氣吹拂了整個歐洲,從而確立了它今日的地位。時至今日,甲殼蟲銷往全球各地,對于中國的甲殼蟲車迷們而言,06款甲殼蟲是個分界點,它改變了進口甲殼蟲豪華不可靠近的身價,之前的甲殼蟲都維持在40萬元人民幣以上,而06款卻僅售20多萬,于是大中城市的馬路上多了不少可愛的“蟲蟲”,既滿足車主的駕駛樂趣,又滿足了路人的養眼需求。

甲殼蟲究竟是一款怎樣的車?這是個簡單而又復雜的問題,但是確切地說,它并不是只靠外表來取寵上千萬的甲殼蟲顧客們。甲殼蟲擁有圓形的經典車身,易如反掌的操控性能,讓人感到它輕靈敏捷的一面;甲殼蟲又帶給車主的是一種舒適的安全感,讓人感到它就如躺椅一般。還有輕便的轉向、踏板和換擋桿都構成了它生動的血肉。
甲殼蟲大事記
1934年,希特勒委托波爾舍設計售價在1000帝國馬克之內的大眾汽車;
1935年,第一輛22.5馬力、700cc的甲殼蟲樣車出產;
1936年,樣車在十天的時間內,完成5萬公里的路試;
1937年,30輛樣車被制造出來,并且通過了將近240萬公里的路試;
1938年,甲殼蟲正式命名并且出產;
1939年,甲殼蟲首次在公眾面前亮相,27萬德國人預定了該車,但是戰爭的爆發使大眾汽車廠轉為生產軍備;
1945年,甲殼蟲幾乎在戰爭剛剛結束就開始了生產,英國軍管當局訂購了2萬輛車;
1946年,大眾汽車甲殼蟲的總產量達到1萬輛;
1947年,第一批甲殼蟲出現在德國汽車銷售商的展廳中,并第一次出口到荷蘭;
1948年,在德國已經有了1500名甲殼蟲的私人用戶;
1949年,甲殼蟲出口美國;
1951年,甲殼蟲已經向27個國家出口;
1953年,甲殼蟲原有的面包圈型后窗被更大的橢圓車窗所代替,這一代甲殼蟲被親切稱為“小橢圓”;
1954年,甲殼蟲的功率從25馬力提高到30馬力,最高時速達到110公里;
1955年,甲殼蟲總產量達到100萬輛;
1962年,第500萬輛甲殼蟲下線;
1967年,第1000萬輛甲殼蟲下線;
1968年,大眾汽車第一次在廣告中稱它最成功的轎車為“甲殼蟲”;
1972年2月17日,大眾汽車甲殼蟲以15007034輛的總產量打破了福特T型車的生產紀錄;
1974年7月1日,在沃爾夫斯堡生產的最后一輛甲殼蟲下線;
1978年,在德國本土生產的最后一輛甲殼蟲在埃姆登工廠下線;同時在海外,甲殼蟲的生產量已經達到1000輛/天;
1980年,最后一輛裝配風冷發動機的甲殼蟲敞篷車駛出了位于德國奧斯納布呂克的卡曼公司的生產線;
1981年5月15日,第2000萬輛甲殼蟲在墨西哥下線;
1984年,甲殼蟲的價格第一次超過了1萬德國馬克;
1985年,大眾汽車停止從墨西哥向歐洲進口甲殼蟲;
1998年,新甲殼蟲誕生,在墨西哥生產,供應全世界;
2003年,在墨西哥生產的大眾汽車新甲殼蟲敞篷車在德國上市;
2003年7月30日,最后一輛甲殼蟲駛下大眾汽車墨西哥工廠的生產線。
甲殼蟲是我們家最疼愛的“孩子”
明眼人都能看到在福州的大街小巷時常掠過甲殼蟲的身影,這也告訴我們一個信息,甲殼蟲在福州并不稀缺。喜歡甲殼蟲的人應該具有懷念經典、追趕潮流的雙重性格,這是我所認為的。在一個天空明朗的中午,我在福州某小區公園遇見到兩位甲殼蟲車主——林徐源夫婦,與他們的交流之后,證實我的想法還是挺合乎實際的。因為他們倆都追求更迭常新的時尚名品,又寵愛永恒不變的經典,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所有甲殼蟲車主的共性。
林徐源夫婦從事文藝工作,都喜歡車,但是喜歡車的方式各有不同,用林太太的話來說,“我只負責開車,不管別的,而他還要負責修車和養車”。如今,他們家已經有了奧迪、福特嘉年華等車,甲殼蟲情結也有了幾個年頭。早在2004年的時候,林先生的姑姑就已經買了一輛。4款甲殼蟲,而屬于他們自己的這款甲殼蟲是07新款甲殼蟲。車輛是由他太太選的,車身顏色也是他太太所鐘意的。當初家人的建議買奧迪A4,但最終還是難以抵抗甲殼蟲的魅力,于是在2007年7月11日將它帶回家。
看多了蘋果綠、向日葵黃的車身,林徐源夫婦的這輛米黃色的甲殼蟲是倒給我不一樣的感覺,林先生不乏得意: “這個顏色是我太太選擇的,我覺得買這么有特點的車,首先顏色一定要與眾不同,特別是我們從事藝術的,眼光也會有所不同。甲殼蟲的車身已經很張揚了,我們就決定不選用鮮艷的顏色,而選擇這種柔和的顏色。一方面,這種顏色比較耐看,另一方面,它又能體現車主內斂、又不失張揚的個性,凸顯車主含蓄的一面。”
談到喜歡甲殼蟲的理由,除了因為太太的喜愛,他本人對甲殼蟲的剎車、動力性能都表示信任。林先生還拋出了個更深刻的見解:“中國人的用車習慣已經和以往大有不同,以前大家會追求大而豪華的車輛,而現在的用車取向更豐富,包括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小而全’的車型,而且又不失身份。現在在各個城市可以見到越來越多的“小車”,如,甲殼蟲、寶馬MINI、奔馳Smart、克萊斯勒漫步者等,它們可以滿足工作、生活、休閑上不同場合的需求。”
林先生信任德系車的安全性能和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選擇甲殼蟲也是基于這種考慮。特別稱贊甲殼蟲的手動座椅,那種傳承古樸的風格。他是個愛車的人,在車輛保養方面,眼前這位身高一米八上的魁梧男士還透出細膩的一面。“車也是有性情的,它就好比是一匹馬一樣,你要順著它的毛摸,你愛護它,它自然不會發脾氣,像我們懂車的人,會經常檢查機油尺的尺度,我有時候開車去演出回來之后,還會查看一下底盤,是否受到刮蹭的地方,車和人一樣,也需要美容,就會送她去打蠟、上釉等。”
夫婦倆每天選擇開什么樣的車出行都是隨性,如果有再次購車的計劃的話,使用性更全面的越野車、七人座的車會作為他們的首選。但是對于從小就對車著迷的林先生而言,喜歡的車太多了,對于好車的期待是永無止境。追求速度就買部跑車,想去山區或者西藏遠行的話,會選擇越野車,想“拉風”就會選擇敞篷車。但是對于甲殼蟲,是絕對不會冷落它的。“甲殼蟲是我們家最疼愛的‘孩子’,我會將它視為我的收藏,作為歲月的見證。也許等到我6。歲的時候,它會成為我的后代的一個‘玩具’”。這就是林先生的愛車感言。
MINI半個世紀
“迷你”,現在大家嘴邊嚼的這個時髦詞匯就是由“MINI”的車名延用而來的,如今,它已經成為了微型和袖珍的代名詞。寶馬MINI絕對稱得上是款經得起千錘百煉的經典車型,即使在1959年的時候它已經迎來第一位主人,在之后的半個世紀,已經有六千萬輛的MINI被源源不斷地被生產出來,在歐洲,追趕潮流、生活考究的中產人士將它們視為“大玩具”,與它一起懷揣著駕乘的喜悅,在川流不息的馬路上招搖地奔跑著,而MINI為主人帶來的回頭率和對它發出的驚嘆聲絲毫不會減少。
不論你以哪個方向的眼角余光打量“MINI”,它那四只25.4厘米的車輪承載著3.9米的車身讓你過目難忘,更甚者,這融合了古典和時尚的形象會潛入在你當晚的夜夢中。但是雖然它擁有迷人的外觀,由于其良好操縱性和路面附著能力表現得也十分突出,這對于一個玩車的人仍不失為很好的選擇。
其實MINI不僅僅給駕駛者帶來微妙的體驗,它的打造理念一直都與現代社會風尚以及未來汽車構想緊緊貼靠在一起,那就是“環保”。是的,毋庸置疑的“環保”。MINI的誕生也是基于這個原因。1956年,蘇伊士運河戰爭爆發,英國籠罩在石油危機的氣氛當中,而英國的大街小巷只能看到大型轎車在馳騁,這無疑是雪上加霜。于是,由當時的著名汽車設計師伊西戈尼斯花費了三年的精力為英國汽車公司設計了經濟型轎車,1959“MINI”面世,大師的設計理念顛覆了傳統,只能容納兩個成人的座椅,并且巧妙的重心分布及適當的軸距和輪距。橫置發動機前輪驅動,省略了傳動軸,變速器裝在發動機下面,兩個前輪之間以及后座地板下面。大把機械被周密合理地安排,經典的設計也流行了數十年,不曾改變。
1994年,MON0成為BMW旗下的成員,此時帶上了“寶馬”的光環的MINI融入了更多的時尚元素。當然在整體外觀上,它仍秉承了MINI家族的古典風貌,又大又圓的前照燈以及平頂、短尾的獨特設計,這樣嬌小而獨特的外形已經成為MINI的招牌形象,在技術上有了更大的提升。新MINI的誕生,代表著高技術含量、高水準的生產工藝、突出的產品特點,還有強大的品牌形象。古典色彩與時尚感的車身,大又圓的頭燈印證著她MINI家族的純正血統和風貌,2007年5月13日,比前代增加了60毫米的全新MINICooper在中國正式上市,在2007年又掀起一股“MINI旋風”。
MINI檔案
1958年,第一部MINI原型車誕生;
1959年,MINI上市;
1961年,MINI COOPER 997問世;
1963年,MINI在Alpine Rally賽事中贏得冠軍;
1965年,源自MINI的靈感,倫敦的一位服裝設計師設計出了風靡全球的迷你裙;
1994年,寶馬集團購并羅孚集團,MONIi式成為寶馬集團旗下一員;
1995年,MINI被Autocar票選為歐洲的“世紀之車”。
1997年。新MINI概念車在法蘭克福車展中首度現身,
1998年,MINI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評為史上最成功的英國車;
1999年,為慶祝MINI上市四十周年,紐約的25位MINI車迷同時擠進一部MINI車內;打破紀錄。同時MINI當選為歐洲的世紀之車;
2000年9月,第二代新款MINI在蒙特羅車展中亮相;
2006年,新MINI榮獲了國際汽車界的最高獎項——“金方向盤獎”;
2007年5月,全新MINI Cooper在中國上市。
選擇MINI COOPer選擇創意生活

生活總是處處驚喜,結識任勤是通過他的車一寶馬MINI Cooper。在福州這座城,遇到寶馬MINI Cooper的幾率太小了。那誘人的紅色,充斥一個溫暖的下午。路人、車友、攝影師的目光都聚集在它身上,成為美麗的街景。坐在歐式咖啡屋里,一身商務休閑打扮,聽爵士、喝卡布奇諾,用Apple Macbook處理一些公務。爵士的情調混合咖啡濃香,彌漫整個場景。在這樣的場景和他攀談一段與寶馬MINI Cooper的情感故事,很愜意。
任勤總會鄭重說:“車子要有靈魂才是好車。而Mini絕對是一個傳奇品牌。”MINI,既是品牌名,又是車名。MINI發展至今,已不再單純的是一款車,而是一種彌漫全球的文化和精神,它代表了無窮無盡的樂趣和生活中的創意靈感。在全球各地,不管男女老少都會以擁有一款特別的MINI為榮,個性化消費時代,彰顯個性的東西才會受到青睞和追捧。任勤的生活小到手機、大到座駕,無不突出個性設計的豐富內涵。
任勤喜歡用“兄弟”來比喻他和MINI Cooper的關系,“如果一個人真的愛車,就要了解車的脾氣,才能駕馭它。其實在我選擇車的同時,車也在選擇我。”這輛寶馬MINI Cooper,普通消費者很難做出花40多萬元買一部1.6排量的車的選擇,但任勤是看中了MINI Cooper時尚前衛的外觀、經典的車身,更注重它的環保理念。“開MINI Cooper的感覺就像開卡丁車一樣”,這句話讓我不明所以,但看著他鎮定的笑容,我能感覺到他有著不一般的“跨界”情結。
在國內,MINI Cooper一度被視為女性的座駕之選,這一點讓任勤頗感中西文化有巨大的差異,他對于MINI流傳幾十年的經典蘊含有更深的體會:“MINI是絕對的王者,首先品牌的傳統元素被徹底的保留下來,并注入時尚氣息。在它時尚、可愛的外表下居然藏著野性,相信這是很多人沒想到的,MINI Cooper獲得了跑車大量的基因。駕駛MINI是注重品味、追求精神享受的,年輕人的車,這也許是MINI Cooper最合適的定位。”
交談結束是,我們還刻意問及他平時開車時會不會有很多人朝他行“注目禮”,任勤說: “呵呵,我開車注重的是安全,至于別人會不會看,并不是我關注的。”或許,正是對于MINI的情感如此質樸而又深刻,他才會選擇將精力投入到尋求駕駛的樂趣中,不斷去探索奧妙的汽車世界,永不厭倦。
人物點擊
任勤,1984年生,福州人。從小在福州重點學校讀書,2001年出國留學,就讀新西蘭理工學院。2005年回國,接任曉雍證章獎品工藝公司總裁。雖然提起曉雍證章,在獎品工藝行業里無人不知,可在80后創業、守業的成功人士名單里,卻很少人知道任勤。在自己的職業生涯里,他依靠自身的創新能力,將曉雍證章這家最早從事獎品工藝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專業企業,逐漸向集團化管理前進,并堅持高品質的服務理念。這一切在80后的年輕一代里可謂創意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