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技術的數碼狂徒
自從索尼在1981年依靠電荷耦合技術推出了世界第一部數碼相機MAVICA,短短20年間,數碼相機的普及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傳統膠片相機100余年的銷售史,自信滿滿將相機高舉在胸前,一副漫不經心表情,遵循傻瓜相機拍攝法則的,成為已成泛濫之勢數碼相機狂徒的標準照。
如今各種數碼照片充斥在互聯網上。不需要任何攝影技術培訓,也不需要多少專業裝備,數碼拍攝者們堅信自己能把握好數碼相機,就如同他們在家中把握游戲機一樣。每個人突然之間獲得了一種新的技巧,可以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捕捉每一個瞬間,他們拍下從孕婦的肚皮隆起到嬰兒降生的整個過程:他們拍下生日晚會上一個蛋糕被吃掉的過程。今天的攝影者們正在用無時無刻無所不在的數碼相機抹去英雄主義的余暉,留下個人主義的印記。更多通過擁有數碼相機而獲得廉價影像表達能力的新一代,已經不屑將鏡頭對準周圍了,泛濫性質的自拍成為了新的攝影時尚。

當三星將300萬像素的攝像頭裝配到手機上時,數碼攝影的革命火種被再一次延長了,荷維持·萊茵戈德索創造的“手拍暴民”一詞,無疑將成為現實。高像素的拍照手機已經呈井噴的狀態普及,現在擁有鏡頭的手機“暴民”達到上億人,也許它們的拍攝效果沒有專業的數碼相機好,但是他們卻無時無刻不在生產照片。手機相機所拍攝的圖像年產量不低于300億張,這些圖片也許模糊不清,也許構圖一無是處,但是他們無處不在。
Lomo你的生活
1991年,兩名維也納的大學生沃爾夫岡,斯特拉瑟和馬蒂亞,斯菲格在布拉格的一家雜貨店里發現了一架Lomo LCA相機,這種相機最早誕生于上世紀5。年代的列寧格勒光學機械聯合企業,是供前蘇聯間諜拍照用的。體積小,操作簡單,無須閃光,日夜均可拍攝,而且由于該相機對于紅、藍、黃感光特別敏銳。他們驚奇地發現這個外表粗笨的古董隨手拍出的照片具有迷幻般的效果:照片的色彩濃烈欲滴,在光線暗淡處拍攝移動目標,會在照片上造成炫目的條狀光線和千奇百怪的陰影,而當光線強烈時,又出現了背景與對象亮度強烈反差的“隧道效果”,這些都要歸功于它優秀的自動曝光系統和沒有自動對焦功能的先天“缺陷”。
次年,斯特拉瑟、斯菲格與一群志同道合者在維也納成立了國際Lomo攝影協會,由此宣布了“隨走隨拍”的Lomo主義的誕生,它要求拍攝者不分時間、地點,甚至拍攝對象,為大眾提供一種真正的藝術民主化,即“輕松地使生活的每一刻都留下個人風格濃烈的影像記錄”。
在香港和臺灣,Lomo的愛好者們給它起了一個恰當的中文名字——樂摸——讓我們快樂地撫摸生活!在這個追逐高科技的時代,Lomo式的流行暗潮更像是一種逆流懷舊,屬于低科技玩藝的回潮。正如一個玩家所言:“Lomo的真相其實是個極其不精密、有缺陷的相機,但是里面有了人的情感和發揮,就不一樣了?!?/p>
寶麗來的“孤本精神”
1948年,美國人愛德華,蘭德為了滿足小女兒的小心愿,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即影即顯相機Model95,創立了一次成像攝影的代名詞“寶麗來”品牌。這種極具革命性的影像技術吸引了風光攝影大師安塞爾·亞當斯、當代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時尚攝影大師赫爾穆特·牛頓、莎拉·夢,電影大師塔可夫斯基等等重量級的用戶和迷戀者,同時也成為許多普通人進入攝影的第一道門檻。
60年后的今天,即影即看的數碼攝影己成泛濫之勢,不可反復擦寫的寶麗來更象是行將就木的老古董,但因其即影即顯的特質成為不少人追捧的對象,與近年來大行奇到的“只拍不想”LOMO攝影相比,寶麗來更讓人懂得珍惜和體貼每一個生活細節。
很多人喜歡寶麗來是因為它有一種精神——孤本精神。永遠只有一張,絕無僅有的一張。拍寶麗來時需要用腦,不會像拍數碼一般肆意,因為相紙貴(拍一張照片的成本是6元)、相機也停產了,所以更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