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
世界頂極公司是如何倒下的?
據統計,2001年美國宣布破產的國有公司已有257家,總資產高達2580億美元。而2002年,幾乎每個月都會傳來一個業界巨頭轟然倒地的聲音。
為何這些世界頂級公司會隕落?雖然這些公司的CEO(首席執行官)想方設法找出許多人所共知的借口,如經濟低市場動蕩、競爭激烈等等這些實際上他們無法控制的因素。但認真分析一下這些公司隕落的前前后后,就會發現,除了上述所說的天災人禍外,這些大公司慘遭失敗只有一個簡單的原因:管理失誤,并且是一些常犯的錯誤:傲慢、自負、缺乏溝通、疏于管理、虛報財務記錄、會計丑聞、貪婪及其他陰謀詭計。
為了不重蹈覆轍,有學者總結了以下十條應避免的失誤,以對我們有所警戒:1、被成功沖昏頭腦;2、無視惡兆;3、害怕上司甚于對手;4、一味追求風險;5、熱衷于收購;6、偏聽華爾街;7、不斷改變戰略;8、危險的企業文化;9、新經濟的死亡螺旋;10、功能失常的董事會。
管理
營造企業的三維成長力
“成長力”被譽為企業持續獲利的增長模式,日益為企業所重視,并且也作為衡量企業成長壯大的重要指標。那么企業如何加強成長力建設呢?有學者提出從以下“三個維度”營造企業成長力。
第一維,是企業主體本身,即從企業自身培育成長力。企業成長力除了表現在持續的獲利能力外,還要構建學習型組織,從而引發企業管理思想、產品結構、技術水平等的不斷更新,這是從學習到創新、從創新到創造價值的重要過程。在學習型組織中職員與企業之間攀沿式發展最終成就了穩固式成長力。
第二維,是客戶主體。客戶主體的成長與否對企業成長力構成了最大的引力。讓客戶穩健成長、不斷發展壯大正是在培養企業消費群體,使企業創造的價值因客戶購買而有所體現。讓客戶和企業一同成長具有“雙贏”的深刻意義。
第三維。是行業主體(或稱同行企業)。企業要發展、要成長須確保企業所處的行業在發展、成長。因此,企業一定要盡力推動所處的行業發展。
“走動式”管理
1983年湯姆·彼得斯出版的《追求卓越》一書中,率先提出了“走動式管理”理念。他說,“在美國頭號的管理效率問題實際上很簡單,那就是,管理人已經和自己的員工以及自己的客戶失去了聯系。我所說的保持接觸和聯系,不是指通過計算機打印文件或者沒完沒了的會議所進行的接觸和聯系,而是指真誠的和發自內心的交流和溝通。”
彼得斯把一個組織,分為4個基本自適應性變量,即客戶、創新、員工、領導。如果說關注客戶、持續創新和員工激勵是三個最重要層面的話,那么領導則是通過走動式管理把這三個層面串在了一起,從而使他們產生巨大的整體效能。
當領導通過走動式管理,即去拜訪客戶(至少25%)、持續創新(25%)和激勵員工(25%),激活這些創新變量,就可以釋放組織持續創新的潛能。而另外25%的時間安排開會用餐社交。當一個領導者總是善于利用符號、切實的關注、塑造各個層次的英雄以及進行有效的四處走訪,就可以極大的提升組織的效率。
打造“生態式”企業組織
何為“生態式”企業組織?與機械式組織形式不同,生態式組織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的、有序的系統,是一個和外部環境密切相聯系的、和諧的、有機的統一體。它具有如下特征:
組織具有很強的自主性。生態式組織強調每個部門和每個員工在工作上都具有自主意識、自主權力和自主能力,員工明確知道企業的目標,也清楚企業運作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員工不依賴于上級,而是自己安排任務計劃,自己解決遭遇到的問題,自己思考改進措施。在這種組織中,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以合作為前提的分工。生態式組織成員為了工作不會特別在意部門界限及分工,甚至一些企業有意讓部門職責發生重疊和滲透。在這樣的組織中,每個人都將整體的成功看作是自己應負的責任。
信息傳遞透明、迅速、全面。生態式組織各部分的有效運行依賴于信息完整、迅速地傳遞到組織的每一個角落。并且,每個部門、每個員工都能夠通過正規渠道及時了解個人、部門以及組織其他各方面的動態信息。在這樣的組織中,信息高度透明,從而形成了員工真正意義上的主人翁精神。
互利雙贏的內部關系與外部關系。在生態式組織內部,部門與員工通過幫助別人成功而贏得自己的成功在與其他組織的關系上,生態式組織努力促進和幫助這些組織的發展,并以此贏得自身的發展。
學習與改善成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生態式組織一定是一個學習型組織,在這里,工作就是學習,學習就是工作。組織學習使生態式組織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強的競爭優勢。
經營
認識與提升公司聲謄
公司聲譽是由各種利益相關方對于一家企業的綜合判斷,這些判斷主要來自于如下六個方面:1、情感的感染力:這使得人們從感性上喜歡、仰慕或信任一家公司;2、產品和服務:公司生產和提供的是高質量的、創新的、可靠的產品和服務,或提供了價值;3、財務表現:公司向投資者做出了令人滿意的回報,而且未來仍然有提供持續回報的前景;4、愿景和領導力:公司對未來有明確的抱負和理想,并且擁有強有力的領導層來實現該愿景;5、工作環境:公司管理良好,擁有一流的員工,是一個值得向往的工作場所;6、社會責任:公司是一個良好的企業公民,不遺余力地支持社會正義,保護環境。
使公司聲譽得到明顯提升,以下幾個方面是核心出發點:1、清晰描述公司愿景、價值定位、商業模式和相配套的價值觀;2、積極成為思想領袖,進入一流媒體的視野;3、尋找經濟有效和創新的溝通方式;4、確保公司政策和行為能夠帶來聲譽提升。
資源整合的最佳境界
企業的任務就是不斷的創造價值。企業創造價值的過程,是由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聯系的增值活動組成的,它包括研究開發、設計試制、原材料與設備采購、產品生產、運輸、倉儲、營銷、服務等環節,形成一個完整的鏈狀網絡結構,即價值鏈。企業生存管理專家認為,資源整合的最佳境界來自兩方面:一是通過資源整合的價值創造,提升產品或服務的利潤空間,二是通過資源整合的無縫流動,將成本費用降至最低。鑒于目前全球企業都處在環境生存與基本生存階段,企業更重視資源整合的靈活性和利潤,為此,企業生存管理專家認為,現階段企業資源整合的最佳境界是不留成本,并以最快的速度應對市場需求和市場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