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爾·布薩克是法國的一位傳奇人物。二十世紀初,他白手起家,創辦棉制品企業。一度,他的企業集團成為法國最大的棉制品王國。其范圍之廣,幾近覆蓋了其所在的小城。絕大多數小城的居民,都樂意投奔到他的麾下,成為公司的雇員。
布薩克是個和善的人,為人慷慨大度。他幾乎是個“雷鋒”式的企業家。在自己的企業王國里,著力構建類似于烏托邦式的社會結構。為職工提供廉價商品的超市,免費的房子,免費的醫院,免費的子弟學校。甚至,他可以做到,開放自己在鄉下的莊園,讓職工們輪流帶薪攜家眷來此度假。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七十年代,亞洲的紡織品以極為低廉的價格涌入法國。這對布薩克田園牧歌式的企業構成極大沖擊。布薩克瀕臨破產。此時的布薩克年屆八十,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仰天長嘆,布薩克顯得老邁蒼涼。不過,布薩克就是布薩克,雖然廉頗老矣,然雄心猶在。為了力挽狂瀾,他孤注一擲,將自己養老的全部積蓄,投進了深不見底的虧空。他甚至賣掉自己的房子、鄉下的莊園和所有值錢的東西,最后赤手空拳。而企業,最終在布薩克的意料中無可挽回地破產。
工人們熱愛布薩克,幾個月領不到工資,他們寧可到市政府門前請愿,也不愿找布薩克丁點麻煩。政府注入數十億法郎,仍然杯水車薪。
英雄老邁,布薩克重又貧賤歸鄉。白發飄飄,他拎一口行李箱,二話不說,一跺腳,就準備去寄人籬下,投奔昔日的朋友。赤條條地來,赤條條地去,沒有一句悔恨和抱怨。用現在的話說,布薩克這個可愛的老頭,真的很酷。
常常聽身邊的人抱怨當下的生活——如若當初,我如何如何。其實,在另一度空間里,未必沒有風雨。又聽一些人憂心忡忡——我擔心將來如何如何。將來也許小行星要撞地球,可畢竟我們沒有撬動地球的杠桿。懊悔不迭與患得患失,幾乎構成了當下人普遍的心態。
雨中之境即人生之境。無傘可打遇雨狂奔是無奈,有傘而不撐開,一任風和雨,是一種境界。
布薩克本來在垂暮之年有理由選擇隱退和放棄。這樣,憑著豐厚的私人積蓄,在濃蔭掩映的鄉下莊園里,他仍然可以吃上鱘魚魚子醬,喝上蘇格蘭威士忌。可是,他不。他是那個有傘不愿意撐開、一任風和雨的人。
(塵中塑摘自《雅安日報》文/查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