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蛔蟲
蛔蟲是簡稱,這種人體內最常見的寄生蟲全稱叫似蚓蛔線蟲(Ascarislumbricoides Linnaeus)。成蟲寄生于小腸,可引起蛔蟲病(Ascariasis)。蟲卵如被吞食,卵殼被消化,幼蟲在腸內逸出,可穿過腸壁,進入淋巴腺和腸系膜靜脈,經肝、右心、肺,穿過毛細血管到達肺泡,再經氣管、喉頭的會厭、口腔、食道、胃,回到小腸,整個過程約25~29天,脫3次皮,再經1月余就發育為成蟲。蛔蟲世界性分布,感染率可達70%以上。
吃蟲卵確實可以減肥么
從上面的簡單介紹我們可以得到結論,如果吞食蛔蟲卵,首先非常容易造成蟲卵的感染。如果蛔蟲感染嚴重,患者會在短時間內消瘦下去,造成營養不良,有時還會出現腹脹等現象。這個原因很簡單,幾百條蟲子在你的肚子里,想不脹才怪!
吃蛔蟲卵即使可以減肥,“減肥”的代價又是什么呢?是生命的危險!
卵內幼蟲會在人體內孵化出來,同時發揮它線蟲的本性——鉆洞。它們幾乎可以毫不費力地穿過腸壁,進入淋巴腺和腸系膜靜脈,經肝、右心、肺,穿過毛細血管到達肺泡,再經氣管、喉頭的會厭、口腔、食道、胃,回到小腸。臨床上曾有蛔蟲穿透心臟瓣膜、肝臟而造成死亡的病例,而且不只一例!蛔蟲扭結成團可形成蛔蟲性腸梗阻,鉆入膽道形成膽道蛔蟲病,進入闌尾造成闌尾蛔蟲病和腸穿孔等病癥。其中最嚴重和最常見的就是膽道蛔蟲病。
可怖的膽道蛔蟲病
膽道蛔蟲病之所以被稱為急腹癥,一是因為它來勢急驟,患者往往在毫無預感的情況下突然發生上腹“鉆頂”樣疼痛;二是疼痛劇烈,甚如錐刺刀絞,病人常抱腹屈膝,俯臥床上,輾轉不安,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呻吟不止。腹痛后不久,病人常會出現惡心、嘔吐,嚴重者甚至可吐出膽汁及蛔蟲。另外,這種腹痛常是時作時休,雖然劇痛時難以忍受,但間歇期間患者又靜如常人。
膽道蛔蟲病可引起多種并發癥,危害甚大,也是原發性膽管結石的致病原因之一。膽道蛔蟲病可繼發細菌感染而引起急性化膿性膽囊炎、膽管炎或急性出向壞死型胰腺炎;深入肝內膽小管時可產生細菌性肝膿腫。當并發急性化膿性膽管炎、膽囊炎時可有發冷發熱和黃疽。如果并發了肝膿腫、膈下感染、敗血癥等,則出現寒戰高熱,甚至中毒性休克等現象。
我們可以想象,對于這種可怖的疾病,正常人是避猶不及的,而那些大量服用蛔蟲卵的減肥男女們,難道就不感到可怕么?
蒼白消瘦癥狀不是美
蛔蟲作為一種寄生于消化道的寄生蟲會大量吸收人體內的營養,最終導致人體迅速的消瘦和急劇的病態化。
面對那蒼白而消瘦的臉,誰能說那是漂亮,那是健康?
當然,蒼白而消瘦只是蛔蟲病中最好的結果。
蛔蟲能產生多種毒素,可使患者出現不良精神癥狀,如精神不振、頭痛、頭暈、夜眠不寧、咬牙、易驚等。蟲體本身作為異種蛋白可引起過敏反應,病人常見蕁麻疹、皮膚瘙癢、面部浮腫等。
驅蟲藥會使蛔蟲亂竄和結團嗎
有人以為,因蛔蟲有鉆孔和扭結成團的習性,若腹痛時使用驅蟲藥物,容易激惹蛔蟲,使其亂竄或扭結成團,使腹痛加重,甚至造成膽道蛔蟲病或腸梗阻。這種說法是很片面的。
常用驅蟲藥物主要有以下幾種:
1 驅蛔靈(枸櫞酸哌嗪)。能使蟲體神經傳導阻斷,從而使蛔蟲從寄生的部位脫開,不能附著人體腸壁上,隨腸道蠕動而隨糞便排出。
2 安樂士(甲苯咪唑)、腸蟲清(阿苯達唑)。甲苯咪唑引起蟲體表皮或腸細胞的消失,降低蟲體消化作用和減少營養物質如葡萄糖的吸收,使它尼法生存。阿苯達唑可引起蟲體腸細胞變性和溶解,造成細胞內運輸堵塞,引起蟲體死亡。它們都有完全殺死鉤蟲卵和鞭蟲卵以及部分殺死蛔蟲卵的作用。有部分病人在服藥后,可激惹蟲體游動,加重腹痛,甚至可發生吐蛔等現象,雖然均不影響治療,但為慎重起見,腹痛時最好不使用。
3 時左旋咪唑。當蟲體與之接觸時,蟲體肌肉多發生持續收縮,使蛔蟲肌肉發生痙攣性麻痹而隨糞便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