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個題目,你一定很奇怪吧,你一定會問“胖胖”、“扁扁”是誰呀?其實呀,它們是我家的兩只小烏龜——我家的開心果!
不用介紹你也能猜到,“胖胖”和“扁扁”的身材肯定會截然不同。“胖胖”的身體像個球,半圓形的殼結實地扣在了它肥肥的身上。而“扁扁”呢,它的殼像個大屋檐,四周微微翹起,整個身體像極了半個銅錢。由于它倆都是巴西龜,又都是母龜,所以呢,自然也有相同之處——它們都有長長的脖子、大大的嘴巴和一條粗粗的尾巴;黑綠條紋的殼上都均勻地分布著38個六邊形的小塊,像是一副刻上去的棋盤;臉的兩側是兩片亮麗的紅斑——你可別以為這只是美麗的裝飾,其實那是它們的耳朵。
“胖胖”和“扁扁”可饞了,魚和肉是它們的最愛。一旦餓了,它們就會伸長脖子,張大嘴巴,向你要吃的。我把小草魚放進它們的缸中,一場“龜魚大戰”立刻上演了:靈巧的小魚穿梭在石頭縫隙間,惹得兩只笨烏龜手忙腳亂地四處追趕,一不小心,它們倆就迎頭撞在一起……“胖胖”好不容易逮著一條魚,就再也不肯松嘴,用兩只前爪緊緊地抓住,拼命撕咬起來。有時魚太大了,吞下去會噎得它們伸長了脖子,半天一動不動的。還有的時候,“扁扁”捉住一條魚,“胖胖”就去搶,經常是你咬著魚頭,我咬著魚尾,像拔河比賽似的爭得不可開交,直到把魚撕碎了,一“龜”一半才算罷休。
吃飽喝足后,“胖胖”和“扁扁”的最大愛好就是曬太陽。我在缸里準備了一塊石頭,那可是它們曬太陽的寶地。“扁扁”相對靈巧,每次總能搶到最有利的地形,只見它用腹部僅有的一點肌肉支撐在石尖上,盡量伸長四肢和脖子,就連它那短粗的尾巴也探了出來,像船舵一樣幫助身體掌握著平衡,那形象帥極了。而“胖胖”呢,曬不到太陽它可不甘心,你看它左擠右鉆,實在找不到好位置了,竟然爬到了“扁扁”的背上,大模大樣地攤開四肢曬了起來。于是,這兩位高超的雜技演員就這樣以“疊羅漢”的方式一動不動地享受著日光浴。它們會這樣一曬幾個小時,直到太陽落下。
它倆有時也會厭倦舒適安逸的生活,這不,還鬧出了離家出走的事件來。那天,“胖胖”甘為人梯,讓“扁扁”踩著自己夠著了缸沿,然后“扁扁”一個跟頭就逃出了“家門”。等我們聽到“啪”的一聲響跑過來看時,缸里只剩“胖胖”正在若無其事地東張西望,而“扁扁”已是無影無蹤。全家立刻開始了“地毯式”搜索,沙發下、墻腳根、衣櫥后全找了個遍,“扁扁”卻仍是蹤跡全無。幾天后我放學回來,一開門,就見“扁扁”正趴在客廳中間,準備繼續它的探險計劃,我趕忙上前去。它聽到了響聲,就縮起腦袋,搖晃著身子,“手腳”并用地拼命向前爬,嘴里還喘著粗氣。哈!這回可不能再讓你跑了,我一個箭步上前按住它。它拼命劃動四肢,卻就是動不了,只好束手就擒,最終被我押解回“缸”,結束了它的“冒險之旅”。
哎,“胖胖”和“扁扁”的趣事還有一大籮筐哩,看來一時半會兒講不完了!你還是有空來我家親身感受一下吧,相信你也一定會愛上它們的!
老師的話:
初讀這篇習作,就有一種清新愉悅的感受,反復看了好幾遍,越發覺得讓人愛不釋手了,相信讀過之后你也會有同感吧。小作者以她那立體的視角、幽默的語言把兩只小烏龜寫得妙趣橫生,尤其是“離家出走”這一情節,可以稱得上是上演了一場“龜龜聯手”、“人龜大戰”的趣戲,讓人感受到了人與動物之間的那種和諧的關系。
(由穎莉 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