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劃/ 章汝良執行/ 李曉東、章汝良圖/CARTIER、CFP、IC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在我們面對這些充滿異國情調的東西多少有些不知所措的時候,那些已經經歷了漫長的歷史,并且走遍了整個世界的奢侈品廠商也在努力地審視中國。
中國的2000 年與16 年
文/ 章汝良
作為卡地亞的大中華區總裁,陸慧全更關心的當然是中國人如何看待卡地亞,所以,當他輾轉了大半個地球,剛一下飛機就被我們問到他如何看待中國的時候,多少有些意外。不過很快,他就發現,其實他這16 年以來一直在努力觀察理解中國,而他的全部工作也都奠基在這些從未有意識地表達過的理解上?!安⒉灰驗槲沂且粋€中國人我就天然地理解中國,我對中國的理解更多來自將中國和我了解和經歷的其他文化的對比。”陸慧全如是說。

16 年前,中國剛剛開放,對國際上的新鮮事物還習慣于排個名次,搞個“十大品牌”什么的。陸慧全雄心勃勃地來到上海的時候發現,自己引以為豪的有著160 年輝煌歷史的卡地亞那時還沒有進入任何一個“十大”,甚至完全沒有人聽說過。于是,他決定在中國打持久戰。那個時期的中國財富階層,因為經歷了漫長而沉悶的壓抑,已經幾乎顧不上去整理自己的歷史了,而且很多新富階層也確實都是白手起家的,和早期的中國富人沒有太多的實際聯系,加上國外的奢侈品品牌的巨大刺激,他們對于如何看待和消費奢侈品都持一種過分簡單的態度。首先,價格成了第一指標,就像后來有部電影中說的,“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價簽幾乎是一個作品的全部。其次,他們對什么是“好東西”也缺乏判斷,往往就看商家怎么描述。最后,炫富成了最重要的消費動機,所有完成了初步積累的人都希望在第一時間表明自己的變化,這是那個時期中國特有的現象。而這也導致消費品味的多樣化被忽視了,人們最關心的是誰更高一些。陸慧全詳細地回想了當初他對中國財富階層的認識,并解釋說,要看到從那時到現在的現象的變化,才是理解今天的中國的可靠途徑。
在經過了幾年的迅速發展之后,整個中國的文化意識和歷史意識得到了學術界和財富階層的重視。當卡地亞開始在中國開設專賣店的時候,陸慧全已經意識到,文化才是卡地亞能否在中國立足的根本。他選擇北京和上海兩個城市作為試點,北京是一個傳統文化氣息很濃重的城市,不只因為它是首都,更因為它在過去800 年中一直都是首都。雖然因為朝代更替,這里并沒有嚴格意義的原住民,但幾乎每個來到這里的人都會不自覺地浸染在這個城市自身的文化傳統中,在上世紀末,這里并不是最好的市場,但陸慧全相信,隨著中國的文化自信的逐步重建,這里將潛力無限。而上海是陸慧全備感親切的地方,不只是因為當初的法租界留下的文化影響,而且他生長的城市香港也幾乎是在舊上海的文化滋潤下發展起來的。上海和北京不同,更加國際化也少一些文化本位的堅持,因此很早就給卡地亞帶來了相當可觀的收入。陸慧全解釋說,盡管很多品牌都將中國大陸的區域區分的很細致,但在他看來,“南- 北”是中國基本的歷史文化結構,因此,直到現在,當初的布點方式都是卡地亞思考中國市場的基礎。但無論如何,文化自信的恢復都意味著中國人在重新思考像卡地亞這樣的外國奢侈品該如何被納入自己的文化當中,當然,這也是陸慧全直到今天都在思考的問題。陸慧全看來,一方面是中國本土在奢侈品設計制造上明顯足夠的能力,并不全是設計師的能力和材質選擇及工藝的問題,更加重要的是,中國還沒有學會用奢侈品來表達自己當前的文化,而傳統的中國無疑是深諳此道的,他說,奧運會的金鑲玉的獎牌設計可能是個好的嘗試。這使得很多中國財富人士熱衷于消費國外品牌,卻無法獲得一個文化上的安頓。另一方面,過去170 年的歷史記憶使得這次文化重建當中包含了明顯的民族主義情緒,造成了對國外品牌的堅決抵制,但除此之外,有幾乎找不到替代品可用,同樣陷入了困境。陸慧全認為,出路有兩條,一是實現奢侈品的設計本土化,另一條是承認某些奢侈品天生就應該來自異文化,比如紅酒,并在文化上給這些舶來品一個合適的位置。這兩條路當然都不容易,“否則我就沒有這么累了。”陸慧全笑著說。

卡地亞是因為受到皇室的青睞才成功的,因此,陸慧全也格外注意觀察中國人對皇室的看法?!斑@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 陸慧全說:“ 中國人和皇帝一起生活了兩千多年,如今沒有了,一定在文化上會有反應?!笨戳吮究? 月號上關于皇家生活禮儀研究的報道后他說:“對皇室的記憶、研究和表達對今天中國的生活實在太重要了,你看不論是地產、汽車還是其他什么東西,都喜歡與皇室勾聯起來。帝制結束了,但在文化上想象一個天下的中心,并從中汲取生活的能量仍舊是不可替代的方式。”
“中國人也很關心其他國家的皇室現在的生活,不斷有媒體反復報道英國皇室,這也是一種中國人借以想象天下中心的方式?!笨ǖ貋喓芸炀鸵庾R到,自己的皇家背景是有巨大的市場價值的,他們幾乎總是追求在有傳統中國的歷史印記的地方舉辦各種大型活動。1996 年,卡地亞在故宮展出了由著名藝術家設計的鍍金瓶,2005年,6 月25 日晚,卡地亞高級珠寶鑒賞晚宴在北京鼓樓地區的關岳廟舉行,同年,卡地亞所在的歷峰集團甚至在北京的太廟中舉辦了“鐘表奇跡”展。據說,經過與中國政府幾個月的談判,歷峰集團最終在開幕前3 個星期才獲得了支持。卡地亞不是第一個想到利用這些場所的,但卡地亞卻是在品牌內涵上最能契合這些場所承載的歷史記憶。
另外,卡地亞也在有意識地探討自身作為一個文化載體與中國文化的關系,2004 年5 月,在籌劃了整整五年之后,卡地亞在上海舉行了“卡地亞的藝術世界”文化展,不但顯示了自己與中國的歷史紐帶,還宣講了與奢侈品領域有關的西方貴族文化。陸慧全說:“西方的貴族文化有自己的封建時代的歷史,并且在今天仍舊以血統方式在傳承,而中國在戰國中末期就有意識地壓制貴族,到了漢代,貴族傳統已經讓位給了文化傳統。東西方文化在這方面有很大不同。這是值得中國的財富階層仔細思考的問題,他們很喜歡和貴族話語相關聯。但中國有句古話,富不過三代。因此,教育是個核心問題,不只是科學知識的教育,而是一種整體的高貴人格的培養,路還很遠?!笨ǖ貋喌呢暙I也體現在這個方面,它告訴這些群體該如何選擇合適的符號資源來表達自己,而且提供很好的備選方案。
中國人對奢侈品的看法與西方人非常不同,陸慧全說:所有將西方的奢侈概念應用于中國的人都應該小心。在西方社會,奢侈是和日常消費品相對而言的,是從更加精美的產品和更舒適的享受的角度來定義的,一次旅行,一餐晚宴都可能被西方人看作是奢侈品。而在中國,奢侈品似乎更應該考慮時間問題,奢侈品代表了一種永恒性,而其他東西都只能在消費的周期內來考慮。簡單點說,中國人是用‘傳家寶’的方式來定義奢侈品的。中國人很難將快速消費的精美物品也看作是奢侈品”?!斑@恰恰反映了中國有著更加成熟和深厚的奢侈品歷史,倒回去幾十年,就算是再貧困的家庭,也一定有一兩件珍貴的物品。歐洲人是做不到的?!笔聦嵣?,歐洲的奢侈品在中國應該被翻譯成“豪華”用品,在中國,最好將“奢侈”與“奢侈品”分開來看待。陸慧全在經營卡地亞的時候反復強調,奢侈是一種文化,而且是一種更加高貴和持久的文化。他還認為,只有為數不多的歷史悠久的品牌才能夠符合中國人理解的奢侈品。“如果你的品牌的歷史不足以賦予一件作品以某種永恒價值,就很難真正贏得中國用戶的喜愛?!?/p>

“但是,中國人自己認識到這一點,也不過就是這幾年的事情。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新一代的成長。”陸慧全說,在上世紀80 年代冒險成功的那一批企業家丟掉了很多東西,如今他們的后代成長起來,他們開始意識到要塑造新的接班人,要依靠文化,包括國際的和歷史的。新興一代更加多元化,也更加關注自我的表達,而不是誰更高品味。價格不重要了,產品工藝的差別也沒有那么離譜的情況下,品牌內涵和歷史就成了表達這種多元化的最重要手段??ǖ貋喌匿N售就能反映這一點,客戶更加年輕化,而且很多不同系列的、不同設計風格的東西都銷售很好,這和以前的情況很不一樣。而且現在的客戶在解讀品牌方面更加精到, “比如紅酒,原來中國人只關注產地和品牌,但現在開始關注某個葡萄園某一年的氣候怎么樣,它產出的葡萄的質量怎么樣,同樣品牌的紅酒,不同年份有很大差別,現在很多年輕人懂這個。這是他們的父輩完全沒有注意到的。”
卡地亞近期開始大規模在中國內地的二三線城市擴張,最典型的就是東北的哈爾濱、沈陽、長春、大連等城市?!爸袊呢敻浑A層并沒有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其他早期開放城市,而是廣泛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這一點很多廠商都知道,我們不過是有能力將零售店鋪過去而已。當然,實際上,這不只是鋪店的能力問題,還包括你對當地消費者的信心?!标懟廴J為,卡地亞在二線城市的銷售業績證明他的判斷是對的,中國已經度過了靠機會致富的階段,開始了更加廣泛和多元的發展。“所以,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這樣,中國才能更有活力。”
銷售的多元化也有讓陸慧全憂慮之處:“中國的城市還沒有形成有規模的中產階級,而后者是很多其他社會的穩定器。中國更多地是依賴財富階層來承擔這個責任,這當然也是中國的傳統,只是過去的社會結構已經不存在了。這使得大陸城市在時尚走向上非常不穩定,有些情緒化。而財富階層又不具備足夠的示范力,不足以在表達方面成為整個社會的榜樣。這會成為中國未來要面對的大問題,也是中國的財富人群要解決的。”“時尚不只是消費,也是權力的一種表達方式,中國的財富階層還沒有十分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這很令人遺憾?!?/p>
陸慧全說,作為一個中國人,他最希望的當然是中國強大。他的所有工作,一方面是讓中國人走到哪里都穿著得體,另一方面,也要找到中國人表達自己的合適途徑。在他看來,一個強大的中國將有足夠的氣魄容納人類一切優秀文化,并將其整合到自己對世界的看法中來,這是他這一代人開始意識到的問題,也是他這一代人無法完全解決的。能讓更多的人意識到,中國不只是一個國家,而且是一個胸懷天下的文化體,并讓更多的人加入到討論這個問題的行列中來,他就已經很滿足了。至于還有人要質疑奢侈品消費的正當性,還有人熱切盼望奢侈品本土化,他略顯疲憊地說,“我只希望大家少走些彎路,并且能帶著國際視野來看這些問題,我過去的經歷告訴我,理想主義是好的,但如果沒有足夠的反思和足夠的執行力,就難免誤入歧途?!?/p>
中國的藝術與奢侈
文/ 張帆

18 世紀后期,隨著歐洲和中國貿易的發展,大量的中國手工藝品和古玩涌進歐洲,歐洲的上流社會喜愛中國瓷器、絲綢、茶葉,并視之為極度奢華的享受,一時間蔚為風尚。同時,歐洲藝人們大量模仿中國藝術,設計了許多中國趣味的工藝樣式,有陶瓷、家具等,而且在一些英國花園里,甚至出現了中國式的涼亭。法國大文豪雨果則在自己的家里布置出一個“中國廳”,德國人用中國瓷器調換宮廷禁衛軍等,以至最后,歐洲有些國家聯合起來,為抵制大量銀子流入中國,抵制中國貨的“入侵”,有的竟然游行示威……如果扯得遠一點,歐洲人對中國商品的偏愛,尤其是茶葉,還間接導致了黑奴貿易和鴉片戰爭。
卡地亞的全球總裁福納斯不無感慨地說:“就在不到10 年前,中國人還在滿世界地尋找‘made in china’,并引以為豪,而今天,中國人更加關心的是‘中國元素’的頻繁出現。但中國人似乎忘記了,大約200 年前,整個西方世界都充滿了中國元素,而且這些符號所攜帶的奢華氣息是今天遍布中國每個角落的西方奢侈品遠不能望其項背的。卡地亞從成立的那一天就關注著中國,直到今天仍舊對中國文化充滿崇敬?!?/p>
卡地亞誕生于西方世界花開鼎盛的19 世紀,1846 年,Louis-Francois 以自己名字的縮寫字母L 和C 環繞成心形組成的一個菱形標志,注冊了卡地亞公司。1847 年,29 歲的Loui s -Francois Cartier 從師傅Adolphe Picard 那里接手了位于巴黎rue Montorgueil31 號的珠寶店。1853 年卡地亞搬遷到rueNeuve des Petits Champs 5 號。當時的法國正處于拿破侖三世的統治之下。在經歷了一場動亂之后,巴黎恢復了它往日的浮華氣象,第二帝國的輝煌極大地推動了卡地亞公司的經營和發展。由于贏得了拿破侖年輕的堂妹Mathilde 公主的青睞,卡地亞的業務迅速興隆起來。1859 年,卡地亞再次動遷到巴黎最時尚的中心地區boulevard des Italiens 9 號。同年,Eugenie 皇后Empress從卡地亞定購了一套銀質茶具;比利時伊麗莎白皇后也請卡地亞為她定制冠冕。卡地亞還與當時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的服裝設計師Charles Worth 合作,并最終與之結為親家。1860 年俄羅斯的Saltikov 王子成為卡地亞的俄國客戶。Louis-Francois 傳藝于長子Louis-Francois Alfred (1841 -1925),父子以合伙人的身份共同經營公司;1874 年,父親Louis-Francois 將管理權交給兒子Alfred。之后, Alfred 也于1898 年與他的兒子Louis Cartier 以合伙人的方式延續著卡地亞公司。
盡管當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客戶都爭先恐后地從卡地亞定購珠寶配飾,卡地亞第三代并不僅僅滿足于在華麗的店鋪接待尊貴的賓客,三兄弟還不斷游歷世界各地,搜珍獵奇。皮埃爾親赴俄羅斯,找尋最上等的琺瑯和雕琢動物的珍貴玉石。杰克則前往波斯灣找尋完美無瑕的珍珠;他還前往印度,將當地的漂亮珠寶運回倫敦工作室,重新設計修飾;兄弟倆還合伙從印度王子那里購入大批珍珠寶石。長子路易斯則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設計家,他革命性地在珠寶的鑲嵌中使用了鉑金??ǖ貋喌氖罪椛钍芏砹_斯、埃及、波斯、法國巴黎等地文化的熏陶,特別是東方色彩的靈感啟迪,通過幾何圖形形成完全抽象的設計,將異域文化的特征通過特殊途徑表達出來。可見卡地亞從一開始就沒有將目光囿于歐洲的傳統,在卡地亞看來,法國不只是當時歐洲的文明中心,同時有足夠的胸懷將全世界各種文化元素融入法國文化的框架中來。嚴格地說,卡地亞并沒有超出當時的進化論的影響,他們對異域文化的廣泛關注多少帶有些許對奇風異俗的好奇,但同時,他們也承認,既然珠寶要表達全人類的永恒價值,那么,那些歷史悠久的古老文明的秘密一定有獨到之處。

卡地亞習慣采用中國風格融入他們的設計之中,這不僅呈現了技術的需求,更顯示了對中國文明的永久贊美??ǖ貋喌膸状鷤魅伺c設計師們歷來特別善于從各種外國式樣那里得到啟發,其中中國的藝術當然也成了他們的藝術之源。與中國藝術相關的卡地亞作品,數量很多,早在20 世紀初就開始出現了。1913 年,卡地亞在紐約舉辦的展覽上,就已在波斯與印度風格的作品旁,并列分類出中國風格的作品。卡地亞藝術里的中國影響,與卡地亞的第三代傳人路易· 卡地亞對中國古玩的興趣是分不開的。他甚至曾經購買了許多中國18、19 世紀的瑪瑙、玉器、水晶、漆器、陶瓷與珊瑚等材料的工藝品,讓藝人們充分利用它們為素材制作帶有中國趣味的新作品。而卡地亞也有作品早在18 世紀就受到中國皇帝的欣賞。
即使如此,作為一個歷史馳名的奢侈品牌,卡地亞從來不會為某一個國家設計一個系列或產品,在中國自然也不例外。卡地亞相信個人愿意來購買品牌產品的唯一原因,是對其背后深蘊的160 余年的法國文化深深著迷。所以卡地亞不會改變自己的文化迎合潮流,而是力求汲取不同文化精華并融會在設計元素上。為慶祝外灘18 號旗艦店開幕,卡地亞特別制作了僅在該店內有售的限量紀念款墜飾—手挽袋型的吊墜精巧別致,底部雕刻有外灘18 號的標志;而2004 年獨具意義的中法文化年,卡地亞在巴黎獨特珍藏系列中特別限量制作了一款中國坦克紀念表。這款限量表由兩個精心制作的獨立運作手動上鏈機芯驅動,同時顯示中法兩地時間,每款皆刻有獨立編號,非常受歡迎,這款表只能在中國境內買到。
卡地亞以法國文化消化了世界各地的優秀文化而呈現出來的作品,其實也就可以理解為法國人眼中的異域文化。這多少有點彎彎繞,福爾納說,中國人何以喜歡卡地亞而不是中國自己更加原汁原味的作品?秘密在于時間,傳統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還沒有完成,甚至可以說還沒有找到一個已經成形的方案。比如說,中國對西方文化就沒有一個穩定的安排,總是在兩個極端之間搖擺。這也體現在了中國藝術家的創作風格的不斷變化上。法國代表的歐陸傳統如今已經很難說是世界現代的核心,而且法國和中國都是從農業國家直接進入現代化進程的,所以,卡地亞在中國如此受到青睞,并不是奢侈品本身的市場規律能夠解釋的,其中還涉及中國人對自己的現代化進程的設計。
福爾納對中國藝術的偏愛不同于他的前輩, “我最喜愛中國古老的木雕,不是佛像,而是不同朝代那些騎馬戰士木雕、各種奇禽異獸的木雕?!彼X得中國古老的木雕往往傳遞著一種微妙古雅的中國美學,一種飄逸致遠的靈氣?!叭魏我粋€成熟的文明當中,總是有兩個主流的文化傳統相互糾纏和爭奪,西方是希臘傳統和希伯來傳統,所以才會有文藝復興。而中國就是儒家傳統和道家傳統。”早期的卡地亞,更加看重中國的皇室代表的儒家傳統,其藝術表現注重對稱和等級,早期卡地亞采用中國元素設計的作品也多是這種風格。儒家代表了中國文化至德的一面,每個文化符號都充滿象征意義,而且這意義總是與儒家的道德主張相聯系,是中國的禮的表現。比如,1924 年設計的一枚胸針,采用了黃金、鉑金、翡翠玉雕、鉆石、藍寶石、黑色琺瑯等材料,作品巧妙地利用了一個中國清朝的龍首螭紋翠玉帶鉤。在中國,這種龍、螭或獸形的玉帶鉤形式自戰國時期就已出現,用以系扣腰帶,龍是中華文明的象征。而卡地亞的設計師卻在帶鉤背面加上了一個鍍金的別針托子,又在龍的頸部和首尾處加嵌了鉆石,既起到固定的作用又增添了美觀的效果。
再用黑色琺瑯與白色鉆石加工了兩只眼睛,真叫畫龍點睛,使整件飾物頓時顯得神采煥發。就這樣,中國古老的飾物竟一變而成為極具價值又特別時尚的西洋胸針。

道家是中國至美的傳統,從莊子以來,體現得非常明顯,講究的是境界,而不是具體的形象的逼真和格局的對稱?!鞍舜笊饺恕敝燹堑拇髮懸庾畹湫偷拇?。比如, 1928 年卡地亞設計了一對耳環,材料采用鉑金、鉆石、翠玉、黑色琺瑯,作品用中國19世紀的翠玉彌勒像掛件加工而成。設計師給佛像加上了用鉆石鑲嵌的火焰形背光,顯然受到佛教造像形式的啟發。當然他們只注重借鑒,并不追究其是否合理,偶然的“外行”并不影響其藝術光彩。就說這件耳環,上面的大肚彌勒佛,笑口常開,象征著美好生活,但在造型上不應該有背光。好在這類造型的象征意義十分明顯,那就是保佑人們平安的生活,幸福與安康。
中國還有一個與精英文化非常不同的民眾文化,20 世紀上半葉,法國的很多學者都對此進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世界上最好的漢學家幾乎都出自法國。這些研究在法國影響很大,當然也影響了卡地亞。事實上,即使卡地亞經常使用的龍的形象,也不純粹是皇家的傳統,很多象征意義的應用方式也借鑒了民眾文化的用法。2003年卡地亞推出了“龍之吻”珠寶系列,每款首飾均體現出本國及異國所特有的詩韻與神秘,融博大精深、含義雋永的中國藝術與卡地亞藝術于一體。卡地亞對紅黑兩種顏色進行了大膽地創作與運用,將日常生活中一些最為簡單的尋常事物例如如意結、風鈴、扣鎖以及經典的“龍”造型演繹成款款象征著幸福與吉祥、成功和永久的珠寶珍品。而龍的重新出現,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中國最近20 年社會的變化,權力重新成為可追逐的對象,而且需要外在的符號予以充分的表達。
卡地亞在不斷創新的基礎上仍舊能夠穩定地堅持傳統,要感謝從20 世紀20 年代到20 世紀70 年代一直擔任卡地亞藝術總監的Jeanne Toussaint 女士,她認為藝術設計應該回歸自然,便開始從大自然的動植物界尋找靈感,比如動物、花卉。其中最著名的當數獵豹這一設計。她的貢獻不僅對卡地亞,更是對整個珠寶業的改進。在此期間,Jeanne Toussaint 并為當代時尚的名人,包括Barbara Hutton、溫沙公爵夫人以及Ninar Diver 等客戶制作了非凡而獨特的珠寶套件,其中包括溫莎公爵夫人著名的藍寶石豹形胸針,這也成為了后來溫莎公爵夫人的個人象征。如今,這些經典設計也受到中國用戶的追捧,福納斯說:“應該注意到,JeanneToussaint 所秉承的西方文化對自然的看法與中國人對自然的看法有很大的差別??ǖ貋喴恢弊非笥弥閷殎砦┟钗┬さ乇磉_自然界的細節,尤其是動物的勃勃生機,但在龍的運用上確實令人犯難,龍并非一個現實存在的動物,卡地亞早期曾經利用過鳳凰的意象,同樣很艱難。中國人對動物的表達更注重朱熹所說的‘理’,或者說,卡地亞在表達動物與人的差異,而中國人則追求動物與人的相同?!痹鯓犹幚磉@種差別?福納斯說,中國人的看法也代表了人類文明的重要方面,同樣值得在珠寶設計中體現出來,只是現在科學主義和自然主義盛行,卡地亞才專注于這種風格而已。

絕大部分西方人喜歡說,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東方文化是“神秘的”,而且這種說法也得到了很多中國人的認同。福納斯說:“我們在世界各地擷取藝術元素,可能早期也曾經認為東方文化帶有神秘氣息,但西方人所謂神秘,其實是說你不夠理性、不夠文明??ǖ貋嗊@么多年在中國的經驗已經讓我們認識到,中國人一直生活在自己的邏輯和哲學當中,并沒什么神秘可言?!薄凹词乖谖鞣绞袌觯覀円埠苌僬f借鑒了東方元素的作品是‘神秘’的?!睆母<{斯的這段話可以看出,卡地亞已經將自己當做了法國和整個世界的橋梁,而不只是一個奢侈品的制造商了。
共建中國文化的未來
文/ 張亞輝
胡適博士曾經對中國的未來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假如在接受這個新文明時,不作有益的吸收,而只是一味突然的更換,致使原有者的文明消失掉,那對整個人類確是一大損失。所以,真正的問題是在:我們應該用什么方式使能配合我們自己的文明的這個現代文明,作最好的吸收?”這個問題其實直到今天也沒有得到明確的答復,或許在經驗上,中國人已經作出了很多探索,比如,剛剛擔任世行首席經濟學家的林毅夫博士就說, “摸著石頭過河”是中國人對世界的最大貢獻之一。但這是不夠的,一個文化如果失去了他的理想圖景,很容易因為經驗主義而變成庸俗的現實主義,而這將成為一種無奈的消磨,很容易導致腐敗和奢靡。
幸好,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國人并沒有真的失掉關于何為自己的自覺。2008 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來自臺灣的歌手周杰倫的那首《青花瓷》已經被大街小巷傳唱,其中透出的江南小鎮的清新秀婉和中國式愛情的含蓄之美并沒有因為快速的經濟發展而被遺忘。前些天我從北京機場的三號航站樓經過,盡管這是個十足的現代化建筑,但能夠看出,設計者還是努力要將中國元素補漏痕跡地融入其中。再有,這個學期,中國將有10 個省市的小學生在教育部的要求下開始接受京劇的普及教育,這件事引起了很多爭議,可不論如何,中國政府的問題意識是好的。
但是,中國文化要找回自信,并不是要搞國粹主義,否則就會造成一種封閉的心態,而是如胡適說的那樣找到一個“合適的結合方式”。拿卡地亞來講,幾乎所有的經典作品都是某種異域文化和法國文化結合的產物。中國歷史上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公元2 世紀,佛教來到中國,在接下來的500 多年的時間里,中國人一直在摸索將中國文化與佛教相融合的方式,到了禪宗產生的時期,中國的佛教已經完全不同于印度佛教了。從16 世紀中葉開始的西學東漸可以看做另外一次文化融合,卡地亞來到中國,其實是這個宏大的歷史過程的一部分。只是,奢侈品在任何時代和任何社會都是為少數人享有的,所以,卡地亞更加關注這個人群。
卡地亞進入中國市場已經有16 個年頭了,而且取得了相當客觀的成績,很多人佩戴著卡地亞的作品,很多人對卡地亞品牌的向往,但這些還不夠,卡地亞要做的更多。利瑪竇在400 年前來到中國,他曾經送給萬歷皇帝一架自鳴鐘,就因為這架鐘沒有人會修理,萬歷皇帝才同意利瑪竇留在了京城??梢哉f,中國和西方的文化交流就是以奢侈品開端的。后來,利瑪竇將西方的天文、幾何等科學介紹給了中國,自己也成為一代“西儒”。這個歷史給卡地亞很大啟發,奢侈品并非只是無聊的擺設,它能夠通過影響中國上流社會而影響整個中國。
利瑪竇給了中國人西方科學的啟蒙,當然,中國人并不需要卡地亞來進行奢侈品的啟蒙,卡地亞也不覺得中國人無法系統掌握西方的奢侈品消費的規則就是一種不足。很多人會嘲笑中國的富人只知道貴的商品就是好的,其實反過來西方人同樣也不了解中國人為什么如此癡迷于瓷器和美玉。如果需要,大家應該互相學習,只是眼下全世界都得面對被西方化的問題,尤其是城市的西方化,掌握西方的奢侈品知識才成了一種時髦。這十幾年以來,中國購買力的飛速發展已經讓很多人不敢小看中國,但是,如果中國只被當作是一個世界級的大市場,未免是有失公平的,其實現在很多奢侈品在早期創立自己的設計風格的時候,都曾經獲得中國文化的給養,這在卡地亞身上就看得很清楚。
中國會被西方化嗎?這個問題已經在全世界討論了100 多年,答案已經很清楚了,作為世界上唯一延續至今的古代文明,歷史上曾經同化了很多民族,看不出哪個文化可以徹底將中國同化。如果一款作品在中國市場上反應冷淡,你最好重新設計,而不是嘲笑中國人無知,因為,中國據以判斷一個作品的文化儲備是令人尊敬的。中國文化會走向哪里呢?遍布世界的孔子書院表明,中國正在進行新的文化布局,或許中國到現在還沒有找到在傳統的儒釋道文化中妥善安排科學與民主的途徑,但這是早晚的事。而且需要注意到,中國的很多企業家、金融家真正賴以工作的,是傳統文化的智慧,而西方的科學化的計算和管理知識一直是工具性的。北京大學的國學講堂的繁榮已經驗證了上述判斷。

在上述判斷的基礎上,卡地亞需要做什么?或者說會對中國文化有什么貢獻?我想,首先是卡地亞是一個全球性的品牌(當然,首先還是法國的),能夠提供一個被廣泛接受的符號體系,使中國富人在國際社會上得到最基礎的認同,這是非常重要的。設想,在一個國際社交場合,一個佩戴“龍之吻”的西方人和一個佩戴“龍之吻”的中國人,他們對同一款首飾的理解肯定是不同的,但又因為卡地亞而能夠對話,這是多么美妙。其次是中國社會的結構變革,使得上層社會需要大量的符號資源來表達自己,我想,卡地亞的歷史,特別是與歐洲皇室之間的關系,是有足夠的說服力的。我相信,中國的富人必然會構建一整套的符號體系來在全世界表達自己,但就像印度的佛教經典至今仍在被閱讀一樣,卡地亞也肯定會在將來的符號體系中獲得一個永久性的席位。
從炫耀到表達
文/ 李曉東
不太嚴格地說,李天舒和我算是同行,不過,在媒體界打拼多年之后,他更多地還是被當作是一個時尚人士,而不是“老記”。素聞他酷愛佩戴首飾,但沒有想到他最鐘愛的并非那些充滿青春氣息的品牌,而是帶有濃厚皇家背景的卡地亞—和他聊天,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對卡地亞的一貫印象。
李天舒大概有十幾塊卡地亞腕表,采訪當天他正要給旅游衛視錄制一期節目,佩戴的也正是一塊卡地亞,他的助手不小心將表跌到了地上,讓他心疼了半天,不過轉頭又說,卡地亞曾經將成千上萬的表鋪在街上,讓壓路機碾過去,這輕輕一摔也實在算不得什么。李天舒說卡地亞吸引自己的地方首先是它的設計靈感和它的款式以及它的設計類型。第二點是它的質量它的選材(包括它對金與寶石的選材)。第三個是卡地亞背后所蘊涵的品牌文化。

“我覺得一個品牌能夠長時間的吸引你一定是品牌背后的東西”李天舒認真的說, “比如說豹系列的,就是跟動物相結合他從動物當中去找到這個靈感,去找出這個設計,我戴的不僅僅是這樣一種飾品而是戴的是有精神有文化的東西,有的時候我們穿的衣服戴的東西和用的東西不僅僅是要好看最重要的是你能說出它們當中的故事,這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有時候朋友在一起聊天的時候,會問你哎你這個很好看,難道你就說,嗯,這個是很好看?我可以說為什么我會覺得它好看,它好看在什么地方,它吸引我的是什么。所以很多東西,你要有故事在里面這個東西才有意義,人生也是一樣?!?/p>
李天舒注意到,卡地亞有很多來自動物和植物的靈感,與中國傳統的設計相比,卡地亞的設計的抽象程度沒有那么高,而是更多保留了動植物的天趣,形象逼真而且充滿生機?!斑@大概跟法國人對自然的看法有關,他們更多強調人與自然的對反,但又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這很有趣,比如豹系列就經常出現在一些社交名媛身上,那種美女與野獸的搭配我們看起來就是一種充滿異國情調的美。而我們自己會用玉來配君子,用野獸來配猛男,這很不一樣?!?/p>
在采訪卡地亞的大中華區總裁陸慧全的時候,后者一直以love 系列首飾來說明自己的品牌已經得到了青年人的認可。但在李天舒看來,卡地亞本來就是一個覆蓋年齡段很寬的品牌:“二十幾歲三十幾歲甚至五十幾歲的人來說都是可以買的,因為在我的圈子里年輕人比較多一些,所以這個品牌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奢侈品牌一個高端的品牌,但是你又可以用它帶出年輕人的活力,這并不是所有品牌可以做的到的,所以我就說卡地亞有一個很古老的歷史悠久的歷史但是它有一個年輕的精神?!边@倒不是因為卡地亞的設計完全沒有年齡段的考慮,而是在李天舒看來,卡地亞的很多經典作品,以及這些作品所傳達的文化內涵是卡地亞幾代人不斷摸索出的一些人類的永恒追求,這些東西是很少受到年齡差異的影響的。
李天舒認為品牌飾品對男士來說非常重要?!?你可以想象在古代的時候中國的皇帝就開始帶各種各樣的飾品和飾物,歐洲的貴族也開始帶各種各樣的飾物,連印第安人和野人都懂得把打獵取下來的牙齒串成項鏈戴到脖子上,這是一種象征。那么對與我們來說我們不可能戴一串骨頭在脖子上也不可能戴在手上面的,取而代之的是手表、飾品、飾物等,但對于男性來說必備的手表可能是最能凸顯個性和彰顯身份的。手表的設計可能粗獷的可能是文靜,可能是儒雅的可能是經典,這些東西就能反映出你主人的性格和主人的品位?!?/p>
“其實品牌和品牌之間的差異可以大概看成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每個品牌都包含了這個品牌所有歷史上的智慧以及它的忠實擁護者對整個世界的理解。你佩戴某個品牌的作品的時候,這個首飾就在向你周圍的人傳達你認可的一種看待世界和自己的方式。設計是一個單純的審美追求的過程嗎?恐怕除了仿制品,任何原創的設計都不過是在用藝術的方式來傳達它看待世界的方式。其實原材料大家都一樣,有人這樣用,有人那樣用,出來的產品千差萬別,不只是設計水平的差別,更主要的是,對世界的看法不同。卡地亞保留了前現代社會的那種穩定的目光和華麗的表現形式,也許有人覺得老氣呆板,但在現代這樣浮躁的氣氛之下,這種心態其實是非常必要的?!?/p>
談到品牌消費與身份的關系,李天舒說?!拔矣X得身份這種東西是沒必要顯示顯露給別人看的,很多東西都是在細節上的,可以讓人去觀察到的,而且很多人都問我,你怎么去分真與假。我說其實怎么分真與假不重要,你不要管我戴的是真還是假,你要管你自己戴的是真還是假,其實真的假的只有在你自己買過和用過之后才會知道你對它的感覺和它給你帶來的樂趣,其實很多時候,這種東西不僅僅是一件飾品一樣東西,給你帶來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樂趣和一種滿足感和認同感。”

李天舒還珍藏了一些比較特別的限量版腕表,“像一些鉆石的手表不能太多,因為平時帶的話可能太張揚,其實卡地亞的手表還是基本款戴著最舒服,你在任何的場合都可以戴,比如rousda(不詳)像這樣的手表其實你是在穿休閑的時候可以戴,穿西裝的時候也可以戴,所有的場合都比較適合。除了手表之外我還有很多卡地亞的首飾,對很多人來說卡地亞的首飾只屬于女性。但一樣的首飾男性佩戴仍然可以戴出自己的感覺和味道;尤其是在時尚圈里,這樣特別的東西在你去參加活動的時候或在你去參加酒會的時候會彰顯你的身份?!?/p>
所謂品味,其實也就是每個人在別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方式,因此,并不總是能夠區分品味的高低,更多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品味的差別。而有些表現方式無疑能夠更加深邃地表達出個人與歷史的縱向關系,及其與時代的橫向關系,這就是那些昂貴的奢侈品的秘密所在。陸慧全說:“ 中國的財富階層一方面經歷了文化的斷層式的巨大沖擊,另一方面又經歷了眾多歷史的波折,如今的中國人在努力尋找自己和歷史的關聯,但很大程度上仍舊應被看作是新生成的群體,所以,他們才會將品味這件事情簡單化為高低之別,‘ 炫耀式消費’ 才會成為大陸如此流行的詞匯。”“但今天的情形變化了,炫耀不再是頂重要的事情,表達才是核心。”
饒有意味的是,當我們和卡地亞的相關負責人商量要采訪一個他們的典型用戶的時候,他們首先就推薦了李天舒,這表明,卡地亞不但意識到了中國財富階層的變化,而且在有意地引導潛在客戶群體的消費取向—不只是客戶群體的年輕化,而且包括了在奢侈品消費方面更加成熟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