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叔和堂嬸定居到日本鹿兒島,初來乍到,加上兩口子沒有一技之長,很難找到工作。后來,在一位鄰居的介紹下,他們參加社區烤地瓜培訓班。
兩個星期后,兩口子掌握了烤地瓜的技術。隨后,他們購置了一輛專門烤地瓜的小篷車,申辦相關營業手續。
每天清晨,堂嬸肩挎一只電喇叭,堂叔推著一輛電篷車,悠然地穿行在大街小巷,隨著電喇叭發出的悅耳吆喝聲,加上烤箱里散發出的一縷縷誘人的焦香味,用不了多時,路人不約而同地走向小篷車,將堂叔和堂嬸圍住。這時候,兩口子樂不可支地忙碌起來,堂叔手執長鐵鉗,從烤箱里夾出被烤得金黃酥軟的地瓜,堂嬸一邊稱秤,一邊收鈔票,應接不暇。垂涎欲滴的顧客一邊趕路,一邊迫不及待地吃起來。
和中國的烘地瓜不同,日本的烤地瓜,用的是一只長方形鐵板箱子,分為兩層,上面一層盛滿碎石子,下面一層燃燒木炭。木炭在下面燃燒,把碎石子烤得滾燙,小販便會夾著長鐵鉗,把一只只清洗干凈的生地瓜,深埋入這些碎石子中間,將地瓜烤熟。這種烤地瓜的方法,被日本人稱為“石烤”,烤出來的地瓜,特別香甜,質地特別糯,是名副其實的天然食品。
據說,這種烤地瓜技術也是師從于中國的“烘地瓜”。他們“拿來”之后,進行一番“改良”,成了人見人愛的休閑小食品,尤其受到孩童們的青睞。
一只八百克左右的烤地瓜,售價為700日元,折合成人民幣約為五十元啊。在秋冬早春季節,堂叔兩口子平均每天能賣25公斤烤地瓜,除去各項開支,穩賺5000日元。夏季生意清淡一點,但也不錯,他們能不偷著樂嗎?
幾年下來,堂叔兩口子的腰包漸漸鼓起來,去年底,他們添置了一輛客貨兩用車,采購地瓜原料。眼下,堂叔正與郊區的一位日本農民洽談業務,打算租賃幾分地,在春夏交替的季節里,兩口子動手種植中國的“栗子”地瓜,進一步提高烤地瓜的“附加值”,做到經營烤地瓜“一條龍”,美其名曰:“咪西咪西烤地瓜的做大做強”。
瓶蓋上有幾個齒
道 榮
雖然我們經常喝礦泉水,你擰開了一瓶,又擰開了一瓶,但你不會在意,剛剛擰開的那瓶礦泉水,瓶蓋上會有幾個齒。如果我拿這個問題考你,你一定會嗤之以鼻,因為這個問題太無厘頭了。
一家電視臺,做了一期人物訪談,嘉賓是宗慶后。知道宗慶后的人不多,但幾乎沒有人沒喝過他的產品娃哈哈。這個42歲才開始創業的杭州人,曾經做過15年的農場農民,栽過秧,曬過鹽,采過茶,燒過磚,蹬著三輪車賣過冰棒……在短短20年時間里,他創造了一個商業奇跡,將一個連他在內只有三名員工的校辦企業,打造成了中國飲料業的巨無霸。
關于他的創業、關于娃哈哈團隊、關于民族品牌鑄造……在問了若干個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后,主持人忽然從身后拿出了一瓶普通的娃哈哈礦泉水,考了宗慶后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這瓶娃哈哈礦泉水的瓶口,有幾圈螺紋?”
“四圈。”宗慶后想都沒想回答道。主持人數了數,果然是四圈。
第二個問題:“礦泉水的瓶身,有幾道螺紋?”
“八道。”宗慶后還是想都沒想,一口答了出來。主持人數了數:“只有六道啊。”宗慶后笑著告訴她,上面還有兩道。
兩個問題都沒有難倒宗慶后,主持人不甘心。她擰開礦泉水瓶,看著手中的瓶蓋,沉吟了片刻,提了第三個問題:“你能告訴我們,這個瓶蓋上有幾個齒嗎?”
觀眾都詫異地看著主持人,不知道她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很多人趕到電視錄制現場,就是為了一堵這個傳奇人物的風采,有的人還準備了很多問題,向宗慶后現場討教呢。可是,主持人竟將寶貴的時間拿來問這樣一些聽起來有點無聊的問題。
宗慶后微笑地看著主持人:“你觀察得很仔細,問題很刁鉆。我告訴你,一個普通的礦泉水瓶蓋上,一般有18個齒。”
主持人不相信地瞪大了眼睛:“這個你也知道啊?我來數數。”主持人數了一遍,真是18個。又數了一遍,還是18個。主持人站起來,做最后的節目總結:“關于財富的神話,總是讓人充滿好奇。一個擁有170多億元身家,管理著幾十家公司和兩萬多人的團隊,開發生產了幾十個品種的飲料產品的巨擎,每日需要他決斷處理的事務何其繁雜,可是,他連他的礦泉水瓶蓋上有幾個齒都了如指掌。也許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人們恍然大悟,場上響起熱烈的掌聲。
如果將你正在從事的事業比喻成一瓶礦泉水的話,你知道你的瓶蓋上,有多少個齒嗎?宗慶后知道,你也應該知道,如果你也想成功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