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強調自我實現的個體主義文化語境中,勛爵制度獲得了新的歷時使命。英國政府此舉可謂審時度勢,他們看到了在商品化社會中被物包圍的人們更急切地需要被歷史肯定,讓自己在世俗社會中的奮斗和財富獲得永不褪色的可能。
10 年前,當20 世紀末即將到來的時候,形形色色的“預言家”曾斷言“末日”的來臨。結果讓他們尷尬的事情發生了,不僅末日沒有到來,人類反而更加欣欣向榮。在預言家們被綁上石頭即將沉入海底的時候,飄來了一棵救命稻草,那便是長期占據英國勛爵最核心位置的世襲貴族在政治舞臺的黯然退場,從某種意義來說,千禧年成為了他們的末日。1998 年11 月24 日,英國女王駕臨上院,宣布政府將剝奪759 名世襲貴族意愿出席上院的特權, 1999 年1 月20 日,英國工黨政府公布了取消世襲貴族在議會上院的世襲席位的改革計劃要點。該年秋季議會時,所有世襲貴族議員都已離開上院,從此,國王不再敕封新的世襲貴族。英國勛爵制度進入后世襲時代。
在后世襲時代的頭10 年中,終身貴族聲勢日盛,而世襲貴族逐漸式微。在社會生活中取得顯赫成就的學者、商人、明星等,每年數千人被英女王冊封為英國爵士。貝克漢姆、伊麗莎白?泰勒、埃爾頓·約翰、比爾蓋茨便是其中的成員。被剝奪了政治特權的世襲貴族們也并沒有甘于寂寞,這個具有強韌生命力的群體延續他們善于在衰落中謀求新生的傳統,走進新的生活領域。
貝氏弧線的至高點
2003 年6 月14 日,貝克漢姆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英國勛爵,他的人生弧線到達了制高點,在那一刻之前貝克漢姆的傳奇已經上演了許久,從那一刻開始他的故事更加精彩。
大衛?貝克漢姆出身于一個普通的倫敦家庭,關于他父親的職業,有著不同的說法,有人說老特德是一個熱力技師,也有人說特德是個出色的面包師。英雄莫論出處,小貝出身顯赫與否已經不重要了,他已經完成了從平民到貴族的嬗變,這一切從足球開始。足球是和平時代的戰爭,球場上的英雄就是整個民族與國家的英雄;就這一點來說,貝克漢姆獲封爵士到有點中世紀的影子。因為英國爵士最初便產生于軍事首領當中。

歷史上各代君主為了擴充疆土、爭權奪霸和抵御外敵,必須要為此強大軍隊和相對穩定王室政府,而與國王關系密切的親兵愛將、王室宗親自然成為骨干,并在權力和財產上得到國王適當的回報,使他們成為地位顯赫擁有特權的貴族。在英國歷史上盎格魯—撒克遜時代的戰爭直接刺激了軍事貴族的產生和發展。
對于公眾來說,足球不是貝克漢姆的全部。一張酷得好似好萊塢明星的臉龐,一個足球強國的國家隊隊長,一個國際流行音樂巨星的丈夫,世界時尚的風向標,這個星球上賺錢最多的足球運動員……貝克漢姆被兩位英國學者描述為“正在塑造中的大師,全球現象,被上帝所選中的那個人,體育界的彌賽亞,商業運作的標準代言人。他沉靜,受人尊重,輕靈而強壯,執著于理想,是體育偶像中的精粹”。
在一個乏味的、缺乏英雄的時代,貝克漢姆以他近乎完美的形象召喚著童話時代的回歸。自現代足球誕生以來,還從沒一個球員像貝克漢姆一樣受到那么廣泛的關注。他改變了人們對足球運動員的印象。他絕不是那種五大三粗、身高體壯,只知道踢球、酗酒、打老婆的粗魯男人。他深愛著自己的妻子,而且還是個好爸爸。他雖然已經是3 個孩子(布魯克林、羅密歐和克魯茲)的父親了,但他并沒有變成老氣橫秋的小老頭,事實上,他還是像以前那么“酷”,還是一個風度翩翩的帥哥。在傳統保守的英倫三島,這樣的偶像崇拜,這樣對非王室、非貴族人士的尊敬在歷史上都極為罕見:貝克漢姆甚至成了英國人最希望在紙幣上看到的人物—在一項民意調查中,超過三分之一的英國人都希望在紙幣上印上英格蘭足球隊隊長貝克漢姆的頭像,他所獲得的支持率甚至超過了丘吉爾、戴安娜和莎士比亞!
正如美國人尼爾?波茲曼在他的《娛樂至死》一書所道出的那樣,娛樂與時尚已經成為一種以前所未有的洶涌態勢席卷整個文明世界的潮流,甚至成為一種讓人們樂意接受的“精神專制”。
貝克漢姆是幸運的,他將足球與時尚巧妙地結合起來,憑借著這一結合而爆發出的核聚變般的驚人力量作為推動力,被推到了時代潮流的頂峰,他個人財富的膨脹到了天文數字。小貝夫婦的豪奢甚至會讓英國王室感嘆時代的變遷……總之,這個勢必“娛樂至死”的時代成就了貝克漢姆的傳奇。

雖然女王在選擇被封爵的對象時,條件苛刻,過程繁瑣,議會還經常為此吵架,但授予貝克漢姆四等勛爵的決定沒有遇到任何阻力。評選則中間就有他的崇拜者。但不要以為四等勛爵委屈了貝克漢姆,按照授勛的制度,那可是平民能夠獲得的最高爵位。英女王每年兩次授爵頒勛,一次是新年,一次是“女王生日”,每次分封達到上千人。原則上英國榮譽勛爵制度旨在獎勵那些為英國做出過杰出貢獻的人士,不同的榮譽頭銜代表了不同的重要性。實際上英國的封號授予分成七級,分為貴族與平民兩大部分。
貴族內部分成五級,依次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與男爵,平民部分為騎士勛爵和準騎士勛爵。貝克漢姆獲得的是子爵,為平民封爵的上限,足見他在英國社會中的尊崇地位。
埃爾頓·約翰的浮沉
英國國寶級流行男歌手,國際流行樂壇常青樹,世界搖滾音樂傳奇人物,他給《獅子王》配樂,他為黛安娜寫歌,他被英國女王授爵,一個舉世皆知的埃爾頓。這個非同尋常的英國怪才不僅是最杰出藝人,更是娛樂時代的英雄和財富的化身。他的唱片屢破銷售紀錄,獲得過格萊美獎和奧斯卡獎,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神奇上尉”。他擁有自己的國際慈善組織,還是老維克劇院的老板。
埃爾頓的故事是一段經歷了成功的輝煌與挫折的陰霾之后重歸于寧靜的歷程。他在很短的時間內聲名鵲起,名利雙收,但接踵而來的卻是同樣“波瀾壯闊”的跌落。后來,他重新崛起,再次奠定了自己作為國際巨星的地位。他的故事是一部描述感情與物欲放縱的長篇小說,情節的跌宕起伏足足讓他在公眾的腦海中活躍了30 年。在他的故事里,讀者可以看到他的自殺企圖、他對毒品的依賴、他的婚姻、他的同性戀丑聞、婚姻失敗之后與小報的誹謗官司,以及后來的浪子回頭。埃爾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閃爍著成就的光彩,這體現在他非凡的音樂才華、多產的音樂作品、一擲千金的消費習慣、奢華的生活方式、陡峭的松糕鞋以及他在音樂圈和社會上的顯赫地位。在他處于巔峰的時候,他的唱片銷量占據了全世界唱片銷售總量的3%。他寫給戴安娜王妃的靈歌《97’風中之燭》是人類歷史上最暢銷的單曲唱片,這張唱片為戴妃紀念基金會籌得的資金超過了3000萬美元(2000萬英鎊)。

他自己創立的埃爾頓?約翰艾滋病基金會自1992 年以來也籌得款項數千萬英鎊。他也曾經做出一次性捐款2200 萬英鎊的壯舉贏得了“英國最慷慨的慈善家”、“格萊美懷”年度一人的稱號。
按照規定,勛爵候選人推薦的標準是,接受榮譽勛爵的人須在各自的領域,包括商業、藝術等,作出重大貢獻。實際操作中,王室分封的榮譽勛爵大都集中在政壇、商界和娛樂明星領域中。在此背景下,1996 年,埃爾頓?約翰憑借對音樂的杰出貢獻獲頒大英帝國二等勛爵封號,并于1998 年被加封為爵士。為了維護爵位的形象,從那以后,埃爾頓?約翰獲得了新的生命,他的生活更像一個貴族—奢華而拒絕糜爛,高貴而不傲慢,優雅而不做作。經歷了幾番浮沉,閱盡人間的富貴與繁華的埃爾頓終于修成正果,通過勛爵的容易找到了浮華之上的生命真諦。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也許正是英國榮譽勛爵制度最積極和肯定性的作用。
最耀眼的女勛爵
就目前世界范圍而言,英國貴族體制無疑是最古老、最悠久、自始至終從未中斷過的體制,從盎格魯—撒克遜時代至今,它在近千年的時間里歷經幾度興衰,不斷發展和完善起來。1963 年的貴族法案通過其中一次重要事件,此后,女性才得以受封或者繼承勛爵。在為數不多的女勛爵當中,伊麗莎白?泰勒無疑是最為耀眼和為公眾所熟知的。從某種程度上說,她甚至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審美,她就是能夠跨越文化與種族邊界,被公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為全世界男性仰慕和欣賞的完美女性,她的受封完全在情理之中。
伊麗莎白?泰勒一直被看做是美國電影史上最具有好萊塢色彩的人物:由童星成長起來的她貌美如花,她可以清純,也可以妖艷,她的魅力、演技使她奪得3 次奧斯卡獎,曾經的放縱,也使她顯得肥胖和衰老。她的美貌、她的電影、她的丈夫……使得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她始終是媒體追逐的目標。她仿佛是濃縮了的好萊塢樣本:藝術、美貌、金錢、愛情和婚姻。
伊麗莎白?泰勒于1932 年2 月27 日出生在英國倫敦。出生的準確時間是格林威治時間凌晨兩點十五分。雖然生為英國公民,但她的父母都是美國人,母親有德國血統,父親有蘇格蘭血統。父母都是來自美國密蘇里州圣路易斯的藝術品商人,父親在倫敦開辦了一家畫廊。伊麗莎白的母親是名舞臺劇演員,結婚后放棄了自己的職業。伊麗莎白自幼習舞,在倫敦長到7 歲,1939 年,當二戰的陰云開始籠罩在歐洲上空時,她隨全家回到了美國,只留下父親打理畫廊最后的事務。伊麗莎白的母親隨著娘家定居在洛杉磯,隨后她的父親也來到了新家。開始了伊麗莎白的好萊塢之夢和她用美麗征服世界的腳步。
1942 年伊麗莎白?泰勒在10 歲便與寰球公司簽約,12 歲主演了系列影片《靈犬萊西》,小有名氣。16 歲時拍攝一組令人驚艷的性感照片擺脫了少女形象。19 歲時主演了《陽光照耀之地》,美麗形象深入人心,從此開始了她大明星的生涯。泰勒與詹姆士?迪恩合演了《巨人》與蒙哥馬利?克利夫特合演了《陽光照耀之地》和《雨樹縣》與保羅?紐曼合演了《豪門巧婦》,還因為《第德菲爾德第八》和《誰害怕弗吉尼亞- 吾爾夫》分別獲第33 屆和第38 屆奧斯卡金像。不過泰勒最著名的影片是《埃及艷后》。除了奧斯卡的小金人之外,伊麗莎白一生獲榮譽無數,其中最有分量的有1993 年獲得美國電影協會終身成就獎。在美國電影協會評選的50 名“美國銀幕傳奇人物”中名列第七。1999 年的新年前夜,伊麗莎白和女影星朱莉?安德魯斯一起,被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授予女爵士的頭銜。如今年事已高的她被人尊稱為“玉婆”,置身于慈善事業,尤其是艾滋病的防治。
走出古堡的阿爾蓋公爵
這邊廂社會成功人士加緊了進入貴族體系的腳步,那邊廂那些顯赫的世襲貴族,也開始走出古堡迎接新的生活。阿爾蓋公爵便是其中的典型人物。他說:“我們需要不斷變化,我們不能夠總生活在過去。其實對每一代人而言,都會或多或少繼承一些過去的東西,重要的是我們應該用現代的方式詮釋傳統的種種。”
阿蓋爾家族同皇室家族有著極深的淵源。1633 年,英王查爾斯一世封阿蓋爾伯爵為西部島嶼海軍上將。今天,該島嶼依然沿用17 響禮炮歡迎阿蓋爾公爵。1651 年,八世阿蓋爾伯爵封查爾斯?斯圖沃特為“蘇格蘭國王”。1681 年,查爾斯?斯圖沃特被加冕為英王查爾斯二世。1701 年,阿蓋爾伯爵的爵位升為公爵。
在公眾視線中阿蓋爾公爵總是身著一襲西裝,莊重而得體。精心挑選的領帶,精致不俗的紐扣。與想象中的相同,阿蓋爾公爵有著優雅的舉止言談,有著信手拈來的幽默,很容易讓人將他與英國紳士畫上等號。與想象中的不同,阿蓋爾公爵看上去年輕而親切,他的年輕讓你很難與其略顯古老的“公爵”封號相結合,他的親切,則令人不經意間少了一分對于英國貴族的隔閡。
作為英女王在蘇格蘭的代表,阿蓋爾公爵要代表伊莉莎白女王行使責任。如今,這些活動很多都是典禮儀式。“我非常榮幸,也非常享受能夠參加很多不同的儀式與活動,這不僅僅是責任,在這個過程中我獲得了豐厚的人生回報。”阿蓋爾公爵領導著全球300 多萬坎貝爾人,并負責管理著家族財產。“我的家族生意中包含有土地、旅游、森林、礦資源、城堡等,而我自己就居住在一座古老的城堡中。”阿蓋爾公爵說,“我有一支非常好的團隊,他們在具體負責這些家族生意。盡管我所從事的家族業務看上去很古老,但我一直樂于嘗試在其中加入一些現代元素,使它們更具動感。”看來這個曾經高傲的貴族已經被染上了商業社會的色彩。再一次解釋了英國貴族得以延續千年的秘密:審時度勢和以退卻求發展的智慧與耐心。
雖然爵位已經不再像以前那般具有實質的內容,完全成為一種虛幻的名譽,但聞人達士仍然對其趨之若鶩,將其視為人生的最高成就。在強調自我實現的個體主義文化語境中,勛爵制度獲得了新的歷時使命。英國政府此舉可謂審時度勢,他們看到了在商品化社會中被物包圍的人們更急切地需要被歷史肯定,讓自己在世俗社會中的奮斗和財富獲得永不褪色的可能。對每個人來說,獲封英國勛爵在這個英語文化強勢的時代中都是最好的被寫入歷史的方式。
那些曾經富而非貴的時代人物被冊封為英國勛爵就變得順理成章了。由此,他們不僅被寫進了歷史,在現實中也獲得了更高的聲望與實際利益,與此同時奉送勛章的英國皇室也與時代拉近了距離,其存在獲得了必要性的證明,更夯實了英語文化的根基。這是一場多贏的共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