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中國首家上市的軍工企業的董事長,李保平44 年的人生可謂是波瀾壯闊,但他的形象與故事并不為更多人所熟知。善用兵者隱其形。在公眾心中,中兵光電在近兩年內經歷了裂變式的發展,但發動這場裂變的李保平卻一直站在高處審視著這一切。多年以來,李保平一直身處軍事科技領域,煉就了他頑強不屈的性格,也讓他透過戰爭和科技的視角用更加犀利的目光洞察人性的秘密。當他從一個科學家轉變成一個企業家,從一個戰場轉入另一個戰場,李保平放下成功的歷史和榮譽,開始用更加廣博的胸懷容納中兵光電的未來。
科學本位
1964 年李保平出生于江蘇,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導航、制導與控制專業。為北京國防科技工業協會副會長,西北工業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兼職教授。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首都勞動獎章、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并當選北京市第十屆黨代會代表。擔任過多項重大科研項目總師、副總師和項目負責人。現任中兵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博士,研高工。先后獲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二等獎2 項、三等獎4 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 項、二等獎1 項。
這些光環與榮譽雖然帶著濃重的體制內色彩,但仍然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睿智、凝重而勇于擔當的李保平。作為首家上市的軍工企業的董事長,李保平一手托著國防建設,一手托著股民的利益,這讓他既感到責任重大,也感到興奮異常。在多重身份中間,李保平首先愿意把自己看成一個學者、一個科學家。這是他的立身之本,所以也一直堅持參與科研工作。他說: “大學的專業,以及后面的博士、博士后的研究,實際上是沿著導航、制導與控制這個領域。我曾經在一個導彈研究所待了近14 年,從一個普通的技術人員做到大項目的總師,到了主管全所科研的副所長,然后調到北京。在從事企業管理中,我更感覺,高科技企業必須由具備高科技知識的人員進行管理。因此,這幾年我們企業取得了裂變式的發展、開拓幾個新的高科技領域、企業自主創新的項目,應該說都具有很強生命力,生命周期也很長。總體來說,這個廠的科研基礎不是特別雄厚,因此我也在相當的時間,參與到一些項目,也抽出時間帶學生。”

在李保平看來,這并不影響技術人員、總師、總經理角色之間的承擔與轉換,這些角色是有關聯的,也是相輔相成的。和科技人員的接觸,通過自己嚴謹的科學品德和不服輸的精神,也可以感染到他們。去年,中兵光電成立研發中心,李保平親自兼研發主任,來自集團的3 個科技帶頭人作為副主任,帶領40 人的研發團隊,今年既定的指標,要創收1000 萬~1500 萬,明年突破3000 萬,后年力爭達到1 個億。企業要發展,必須有自主創新和技術優勢。從李保平自身來說,愿意從事科研,但由于事務比較繁重,也不能抽出過多的時間在科研上。
從科學家到企業家
差不多4 年以前,李保平接手這家企業的時候,它整體面臨倒閉的危機。4 年中李保平成功帶領企業走出困境,走上健康發展軌道,同時自己也完成了從一個科學家到企業家的轉身。在李保平看來無論是做科研還是做管理,都是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他說:“科研和管理都能讓我興奮,但興奮點有所區別。科研的興奮點,為了某個專業領域,取得突破而獲得的興奮。曾經,當時為了突破某重大項目的關鍵技術,在所里吃住近20 天,最后取得成功。管理的興奮點可以說是一個面,作用更大,帶著整個企業向更高的層面發展,必須從管理來帶動,產品的發展是從技術來帶動。管理和科研帶來的興奮是大和小的分別。”李保平認為,在科研與管理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系。
自動控制是控制機器,而管理是控制人, 在李保平的管理思想中,處處可見自動控制的思維邏輯。這個恰恰是他這幾年管理的特色,也是心得。李保平回憶說: “2004 年,我來到這個廠,做推進組組長,當時廠里面臨著艱巨的任務,要完成全年任務3 個億,而當時1 至9 月份,只完成了27% ,也就是要在剩下的80 天內完成全年任務的73%,這是一件在理論上是不能完成的任務。從當時的生產能力,當時關鍵技術的合格率的現狀上,大概需要700 天才能完成。在被任命為推進組組長后,我在辦公室里吃住60 天,解決了這個難題。頭3 天,消化了很多資料,利用控制理論的知識,理出了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瓶頸技術,分析得出最大的混亂是任務節點的混亂,也即目標、計劃的混亂,而導致無從下手。”

80 天去完成全年73% 的任務,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僅僅是依賴拼搏就能實現的。李保平使出自己的撒手锏,首先理清工作節點,運用控制系統理論的知識和思想,排出時間節點,然后圍繞時間節點,抓任務實現,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排節點本身含著控制和管理的理論和思想。后來又將導彈經典控制理論—閉環負反饋控制理論結合企業實際模型,構建自己的模型,開發了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用于控制企業,在一些部門設置上,設置系統運行部、信息員等的設置,都是按照閉環的理論去做的。運用這套科學的方法,李保平帶領他的員工們創造了一個奇跡,按時完成了全年的生產任務。同時也開啟了公司裂變式發展的序幕。
控制升級
在幾年的實踐中,李保平的管理思想日益成熟。他不斷地反思,不斷修正。在他看來對導彈、設備、衛星的控制,控制理論的核心是設置控制器,確保其動態和靜態性能達到指標,其前提是構建準確數學模型,設置控制器。用在企業,有人的要素,對一個受過教育和訓練的人,不論是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科技人員,都是可以構建數字模型的,也就是說控制理論可以往這個方面移植。人類的發展,從無知,通過學習變得有素質和文化,管理的源泉,在于文化的背景,在于文化和社會深刻的變革,因此在中國搞管理,必須結合東方的文化和中國的歷史。大到一個世界、一個國家、一個集團,小到一個企業、一個車間、一個班組,都可以看做一個整體、一個系統。對一個系統進行管理就是對該系統進行有效的控制。
李保平的管理從實踐中來,用系統觀看世界,以系統控制理論的優勢,掌握管理理論,抓住管理的本質,和企業的模型結合,產生了巨大反應,創建了“IMFMC”模型, I(目標輸入,Input),M(系統建模,Model),F(信息反饋,Feedback),M(措施,Measure),C(系統控制,Control)。以“閉環負反饋控制”系統本質特征為設計思想,以“IMFMC”模型為邏輯架構,以矩陣論為建模工具,依托計算機為開發平臺,抽象企業業務模型與流程,將“閉環負反饋控制”管理中的可實現管理要素進行可視化操作。
“閉環負反饋控制”管理涵蓋了目標管理、8020 法則、決策管理、JIT 管理、6σ 管理等所具備的管理要素,并在系統上進行集成創新,是一種從系統入手,科學順應實際,抓住關鍵環節,注重信息及時反饋、動態調控,追求達成目標計劃精確實現的一種管理方法。這套管理方法在他們的企業使用以來,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同時也讓李保平的信念更加堅定,對自己的事業也更充滿信心。但李保平也注意到,管理是一種智慧,除了科學方法之外,還需要一些其他的東西。不說他們企業取得的經濟效益,單看他們的新廠區建設過程便十足地體現了這套管理方法的高效能。李保平告訴我,現在位于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的中兵光電辦公大樓,從開工建設到正式整體入住只用了10 個月的時間,從常規建設速度來看,這簡直不可思議,我環顧了一下他們的新廠區,包括主樓、車間在內占地應該在4 萬平方米以上,而且這是一座非常現代化的智能建筑,實現了全方位的信息化與自動化。用10 個月去建這樣一座建筑,對社會建筑單位來講近乎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中兵光電能夠做到,其中的關鍵就是李保平的管理思想,當然還有他們雄厚的財力。
魅力源自自我控制
李保平的兒子目前讀高二。我想在這么先進的管理思想的指導下,他的孩子肯定會被教育得出類拔萃。但李保平說管理企業和教育孩子中間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他說:“父母對孩子言傳身教的作用很重要。雖然管教并不多,但當孩子看到父親白天擔著項目負責人在忙工作還上著學,半夜還在苦讀,他自然會按父親這個榜樣的做法去效仿。要培養孩子有系統思維,不要太在乎得失。在控制系統中,有個指標,叫‘帶寬’,需要快速響應,但太寬會有噪聲,還需要優化。還有一個指標,叫‘品質因素’,是系統增益,指標的好壞。人要有抵抗力,要逆境而上。把人當做系統來分析,我很喜歡用指標,指標可以賦予生命的意義。”其實在企業的管理中間,李保平也一直在用他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深刻影響著自己的員工,每天到公司最早的,和離開公司最晚的一定是他。無論是控制導彈還是控制企業,首先要控制好自己。
李保平認為不論作為管理者還是父親,個人魅力是不可或缺的。在我看來他的魅力就來自于自己的勤奮、執著與智慧。他對于自己的和企業的未來充滿信心。在李保平所接觸的人群中,有很多傳統意義上的商人,他們依靠資源或者機遇而取得成功,但李保平覺得與他們相比較具有專業背景的管理者會走得更遠。他說: “一個企業能走多遠要看領路人。領路人的境界—“思想”決定將來能走多遠。現在信息社會,由于高新技術的帶領,完全顛覆了傳統。要在歷史的長河來看,誰走得更遠,就一個公司來講,應該會很快見分曉。管理者首先要有專業知識。光有這些還不夠,我們還要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今天的成功者身上有著這樣的體現:第一孝敬父母,第二為朋友兩肋插刀,第三心胸博大,第四對事業充滿執著的愛,第五失敗了沒關系,從頭再來。知名的企業家一定是思想家、哲學家,還要懂每國的國情和政治。”
當企業發展越來越快,規模越來越大,給李保平帶來的新的挑戰。即使有最先進的管理方法,他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了解所有的信息,隨心所欲地控制所有生產進程,而且在實踐中,李保平越來越發現無論高科研還是做管理都要立足于本土文化,所以現在他在潛心研究《易經》和《孫子兵法》,無獨有偶,這兩部著作近來可以說是風靡于中國企業高層之中,但這不能看做是大人物們在趕時髦。我們應該看到的是,中國古人的智慧與才思終于再次成為我們思考人類與社會本身所存在問題的文本,它讓我們不至于在工業化與現代化的過程中迷失,以一種中國人的姿態融入到世界體系之中,而不是淪為生產的奴隸與附庸。我相信李保平這樣的現代企業家一定能夠為《易經》和《孫子兵法》做出時代的注解,相比一時的經濟效益來說,這是他們留給世界的更大財富。
結束語
在李保平身上我既看到了商人的精明、膽魄,也看到了知識分子的傲氣和責任感。這樣的企業家在中國的企業界不乏其人,但還遠遠不夠。他們的存在,他們的成功和企業的發展,讓我們看到了一種希望,那些具有專業背景的,更具有企業家胸懷的企業領導者將帶領他們的企業,也帶領中國的經濟走向健康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