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釣魚從來就不僅僅是一個必要的生存手段。它是人與自然之間的一種對話,通過這種對話,人們收獲的是用智慧戰勝自然的歡喜;同時它也是垂釣者之間、垂釣者與看客的對話,以魚為尺度衡量垂釣者的智慧與運氣;它更是垂釣者與自己的對話,釣起對于生命的深刻感悟。通過這些對話,垂釣教會我們征服,也教會我們誘惑與等待。
太公釣魚,愿者上鉤;子陵釣魚,自得其樂。幾乎是從有文字開始,就有關于釣魚的記載。不難想象人類釣魚的歷史其實更長于文字。通過小小的魚鉤和弦,人類的命運和魚緊緊地連在了一起。魚不僅僅是人類的盤中美味,更是人類文化盛宴中最隆重的奉獻。
釣魚從來就不僅僅是一個必要的生存手段。它是人與自然之間的一種對話,通過這種對話,人們收獲的是用智慧戰勝自然的歡喜;同時它也是垂釣者之間、垂釣者與看客的對話,以魚為尺度衡量垂釣者的智慧與運氣;它更是垂釣者與自己的對話,釣起對于生命的深刻感悟。通過這些對話,垂釣教會我們征服,也教會我們誘惑與等待。
釣人不釣魚
在中國的歷史上,最成功的垂釣者非姜太公莫屬。他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史記》、《戰國策》、《孟子》、《莊子》、《淮南子》中均有記載,可見史上確有其人。后來在《封神榜》中姜太公成了法力高強的神話人物,其中承載了作者和國人對于理想人格的想象,畢竟《封神榜》不是歷史而是小說,它要進行的是道德宣講,用理想化甚至是神化的故事去教化民眾。無論是史書還是小說,都詳細記載了姜太公用直鉤釣魚的故事,可謂神來之筆,將釣魚的境界推倒了最高點。也許這就是國人千百年來鐘愛釣魚的原因吧!當然,太公釣魚也有可能是中國垂釣文化的一個結果和個案,但無論如何,這個故事作為一個起點已經影響了我們數千年,也必將持續下去。

姜太公名尚,字子牙,齊國人。其祖先曾官至“田岳”,掌管著四時及四方諸侯之事,幫助大禹治水,居功甚偉,被封于呂地,所以姜尚有時也被稱為呂尚、呂望。到了姜尚這代,家境衰落,生活捉襟見肘,他只好到當時的富貴人家做傭人,但姜尚并不見寵于主人,終于被趕出家門。于是,胸藏雄才大略和不世才學的姜尚流落于江湖。他做過苦力,經過商,甚至殺過牛、賣過豬肉,但不知是運氣不佳還是心不在焉,抑或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姜尚處處碰壁,最終在年界花甲之時,與他共同生活了幾十年的妻子離他而去。
傳說姜尚孤身一人來到殷朝的都城朝歌。在那里,他經常到渭河去釣魚,可是3 年中他卻一條魚也沒有釣到,而且他的魚鉤還是直的。人們都嘲笑他,他卻無動于衷。神奇的是,后來他果然釣到一條魚,在魚的肚子里有一本兵法書。更巧合的是,當天晚上,周文王姬昌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高人。第二天,他就遇到了姜子牙。姜子牙向周文王講述了自己的身世,文王當時正搜羅人才,所以就對他說:我的先祖太公早就寄希望于你了。因此,后人又稱他為太公望,在民間一般稱他為姜太公。文王給他以極高的地位,并在他的幫助下,消滅了商朝。在以后的中國各朝代都為他建立了神廟,而道家也傳說他升天成仙了。在這段故事當中, 蘊涵了人們的想象與附會,我們沒有必要將其作為史實來看待,但從中不難看出人們對于姜太公的尊崇,當然,魚肚子里藏兵書絕無可能,是人們將魚神化了,同時賦予了釣魚以一種獲得上天垂青的途徑的神秘色彩。
《史記·齊太公世家》中記述了姜太公垂釣于渭濱,與周文王相遇,后助武王伐紂的故事,“呂尚蓋常窮困,年老矣,以魚釣......周西伯(即周文王)獵,果遇太公于渭之陽。”姜子牙80歲時被周文王拜為丞相,直到97歲還身體健康,精力充沛,這與他幾十年的垂釣生涯有關。姜太公垂釣的特性是:一是在大江河邊;二是不用餌、不變鉤;三是遠眺江河之波濤,近聞林中之鳴鳥,心平氣和以固其志。姜子牙大器晚成,年逾古稀,才華還未得以施展。當他聽說周文王禮賢下士,便到渭水之濱垂釣養老,以垂釣磨其性、固其志、溫謀略、習戰法。
姜太公釣魚的傳說,古代詩人、畫家曾作過很多詩文和書畫藝術作品來反映,白居易在《渭上偶釣》詩中評論得最透徹:“昔日白頭人,亦釣此渭陽。釣人不釣魚,七十得文王。”姜尚在渭水釣魚,實際上是等待時機。自遇到周文王,他從此放下釣竿,輔佐文王和武帝,打敗紂王。周文王這條大魚實在是比任何魚都更有價值。釣魚要用鉤和餌,姜尚以“無餌”為餌,以“無鉤”為鉤,于渭水之濱等待10 年,釣得周文王,一掃半生坎坷之陰霾,終于成就萬古流芳之美名,與之等量齊觀者古往今來,恐怕唯有嚴子陵。
釣魚不釣人

東漢時,有一位隱士叫做嚴子陵。他原姓莊,后人因避明帝諱改姓嚴。名遵,字子陵。今橫河鎮陳山人。年輕時就很有名望,后來游學長安時,結識了劉秀和侯霸等人。公元8 年,王莽稱帝,法令苛細,徭役繁重,吏治腐敗,民怨沸騰。王莽為籠絡人心,曾廣招天下才士。侯霸趁機出來做官了,劉秀卻參加了綠林起義軍,決心推翻王莽政權。嚴子陵當時也多次接到王莽的邀聘,但他均不為所動,最后索性隱名換姓,避居僻鄉。
公元25 年,劉秀終于擊敗王莽,在洛陽建立起東漢王朝,當上了皇帝,這就是光武帝。他登基后,思賢若渴,到處尋找嚴子陵。幾年后,得知嚴子陵披著羊皮隱居在齊國某個地方釣魚,便立即派人帶了聘禮,備了車子去請,一連請了三次,并親自致書云:“古大有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鴻業若涉春冰,辟之瘡瘡須杖而行。若綺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穎水之風,非朕所敢望。”嚴子陵實在推諉不過去了,才終于來到了洛陽。
一天,劉秀又將嚴子陵請到宮中,與他談論舊事,談得十分投機。晚上,還與嚴子陵同榻而臥。嚴子陵在睡夢中把腳擱到他的肚皮上,他也毫不介意。不料此事被政敵侯霸知道了,他便在第二天叫太史官上奏,說是昨夜客星犯帝座甚急,想以此引起光武帝對嚴子陵的猜忌。劉秀聽了卻哈哈大笑,說:“這是我和子陵同睡啊,沒事!”然而嚴子陵卻料定其中必有緣故,他從這件事中,看到了小人的傾軋,官場的險惡,便執意不肯再在洛陽留下去了。當劉秀還想要他做諫議大夫時,他終于不辭而行,悄然離去,隱居于富春山下,重新拾起魚竿,過起與世無爭的生活。后人稱贊其不吞富貴榮華之鉤,也許正是因為嚴子陵喜歡釣魚,深諳個中滋味,知道在誘人的餌下面藏著的是奪命的鉤,所以,盡管他胸懷雄才大略,卻寧愿老死于江湖。嚴子陵在80 歲時死于家鄉浙江桐廬縣內的富春山。至今那里仍存留著嚴子陵釣魚臺,那里有兩塊盤石,東西各一,聳立江中,高70 米,有石階可登。能選擇這樣地方釣魚的人,可以想象其胸懷必有過人之處,即使一個平常人,在這樣的遼遠的天空與壯麗的景色陶冶之下,也必能滌蕩心智,成為超凡脫俗之士。
嚴子陵的故事使他受到了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衷心敬仰。李白曾數次到嚴子陵的故鄉去憑吊,并作詩以記之,其中《獨釣清溪江》最為情真意切,廣為傳誦:“我攜一樽酒,獨上江祖石。自從開天地,更長幾千石。舉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永望坐此臺,長垂嚴陵釣。寄語山中人,可與爾同調。”有一次李白到宰相府做客時報號為“海上釣鱉客”,宰相感到很好奇,便問道:先生在東海釣巨鱉,用什么做魚鉤、又用什么做釣線能把它釣起來呢?李白胸有成竹回答道:用天上的彩虹做釣線,用彎彎的月亮做魚鉤。宰相不悅地追問道:可你拿什么做釣餌呢?李白凜然答道:用世上不講道義的奸孽小人做釣餌。李白一生仕途坎坷,盡管苦苦等待,始終抑郁不得志,只得飲酒、作詩、釣魚,以舒展被壓抑的政治抱負,也許只有嚴子陵的故事才能使他聊以慰藉吧。

領袖的釣魚秀
釣魚活動一直是富于表演性質的,這個活動看似簡單,實際上卻充滿了技術性和偶然性,他一方面考驗人的經驗、技術、耐心和應變能力,一方面也在彰顯垂釣者的運氣。在公開的釣魚活動中,既有人與魚之間的較量,又有垂釣者之間的比試,所以它看上去總是那么有趣、耐人尋味。所以,有些大人物也忍不住要一試身手。
美國兩任總統大小布什都是釣魚愛好者。老布什在擔任美國駐華大使期間,經常忙里偷閑騎自行車到京郊水庫去釣魚。但始終沒有機會到釣魚臺去過釣癮。1988 年,他應邀訪問中國,下榻在釣魚臺國賓館,一天晚飯后來到一泓清水的“花園村”垂釣,一尾尾銀光閃閃的魚兒不斷上鉤,終于圓了他的夢想。在老布什擔任美國總統期間,也時不時地參加一些釣魚活動,有一次,布什到加利福尼亞州視察時,參加了一次釣魚比賽,其他參賽者釣上不少魚,唯獨布什兩手空空。一名記者采訪他時,布什兩手一攤,說:“不是技不如人,而是這里的魚不肯同總統合作。”這是一個典型的美國故事。美國是一個崇尚自由與公平競爭的地方,所以即使是總統參賽,大家也敢不給面子,你趕來參加,就要憑成績說話,事實證明總統也不是無所不能的,無論你欺騙的水平有多高,等待的耐心有多好,總有魚,也有人是不合作的。不過布什坦誠的態度與自嘲的勇氣倒是值得人尊敬的。
美國還有一位總統比布什父子還喜歡釣魚,甚至到了癡迷的程度。他就是美國歷史上赫赫有名、連任四屆總統的富蘭克林·羅斯福。他競選總統時有一句口號:“給我一支魚竿,我是羅斯福!”這位下肢癱瘓的總統坐著輪椅出海釣魚的故事廣為流傳,而且載入史冊。
39 歲的羅斯福得了脊髓灰質炎,這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他以頑強的毅力堅持康復鍛煉,在輪椅上不懈地學習和工作。1933 年他參加總統競選。有人說:“喜歡釣魚的人大都善良,除了對一條魚不客氣,不會對其他人造成傷害。”一位名聲顯赫的專欄作家說:“只要總統在釣魚,發生專制獨裁的黑暗預兆就會消失。”他當選總統后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羅斯福同人稱“釣魚首相”的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多次以共同釣魚的名義在海船上密談,促成開辟第二戰場、簽署《大西洋憲章》等重大歷史事件,直至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兩個“漁友”仍保持著密切聯系。美國漫畫家達令畫過一幅漫畫:羅斯福和丘吉爾,一個叼著香煙,一個吸著雪茄,手中握著魚竿,臉上掛著勝利的笑容,兩人中間用滑輪捆吊起一條他們釣獲的留著希特勒小胡子的大鯊魚。

相比之下,個性總統普京玩得更酷、更大膽。2007 年8 月,普京陪同摩納哥國王阿爾貝前往西伯利亞的葉尼塞河釣魚,人們在那里看到了普京總統前所未有的“酷”形象:他露出魁梧的上半身,頭戴軍用野營帽,戴著一副太陽鏡,手里拿著一根釣魚竿。普京和49 歲的阿爾貝先是在河岸釣魚,隨后乘橡皮艇垂釣。普京的釣魚姿態非常專業,他在扔出鉤子后耐心地等待魚上鉤。在釣了一只魚后還興奮地向人們展示他的戰利品。阿爾貝的手上也很快就有了戰利品。他們晚上還舉行了篝火晚宴,在晚宴上共享了自己的戰利品。戰利品的味道總要比市場上買來的好,這點看來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
普京已經被公認為俄羅斯最有魅力的男人之一,這為他政治上的成功起來不小的作用,俄社會學家耶列娜·巴什基羅娃表示,作為俄選民的主體,女性選民非常看重她們國家總統的外表,她們青睞的是性感的、有魅力的男性政治家。巴什基羅娃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光環效應”。當人們不再為衣食擔憂,厭倦了政治家的演講和許諾,也許他們是時候重新拿起釣竿或者是騎上駿馬了。性感與男性魅力可能比枯燥的數字更具有誘惑力。
有意思的是普京已經兩次對美國總統小布什發出來俄羅斯釣魚的邀請,說他正等著布什挑選具體時間和地點。普京訪問美國時,曾應邀前往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在緬因州肯納邦克波特的莊園做客,并一起去海邊釣魚。普京說“布什喜歡釣魚,我想他會發現這(去俄羅斯釣魚)將是多么令人愉快……美國總統和我有非常好的、友好的關系,我喜歡業余時間和他泡在一起,而且從公事的觀點看,這種會面如果沒有什么成果的話,當然不算合格。” 他們要釣的是國家的未來,但可惜的是,魚竿不會總在他們的手里。說這個話的時候,普京還坐在俄羅斯總統的寶座之上,現在已經交出了權杖,而小布什的總統生涯也時日無多,但釣魚之約始終未能成行。只要我們睜大眼睛等著看,兩位政治對手從寶座上走下來之后,是否真的會一起釣魚,就能夠判定普京的話是真是假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唐代詩人張志和做這闕《漁歌子》的時候,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中國文人雅士最推崇的修心、養性、固志之釣早已被今天的人們遺忘。取而代之的是,以漁為業者的高科技、高效率的放肆捕殺,釣魚也變成了訴諸理性和競爭的比賽,或者僅僅是為了名利的表演。從人們釣魚的收獲中,可以看到人們越來越了解魚以及釣魚的方法,卻越來越不了解自己。
生活中到處都是誘餌,每個誘餌下都暗藏殺機,大家時而扮演即將上鉤的可憐的魚,時而扮演放下誘餌的垂釣者,甚至有時扮演誘餌和魚鉤。垂釣就是一場充滿了誘惑、欺騙與等待的游戲,人生亦如此。釣上什么要看你的經驗與耐心,是否被釣也要看你是否貪婪還有好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