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想推動素質教育的迅猛發展,首先得從教師的道德思想、業務能力、人格魅力等方面提高教師的素質。因為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素質教育的成敗。
[關鍵詞]教師素質 素質教育 道德思想 業務能力 人格魅力
古人說過,教師乃傳道、授業、解惑之人,這一句話便擺明了教師這個職業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教師不僅僅要教授學生知識,還要教授他們做人、做事、解決難題的方法。所以,我們說教師這個職業需要任此職位的人有較高的素質,要有責任心,要有能力和專業水平等。
自古至今,在中國教育長河發展中出現了一位又一位的精師名師,“大成至圣先師”孔子便是其中最為出色、影響最為深遠的一位。被稱為“萬世師表”“金聲玉振”“道冠古今”的孔子,在教學上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因材施教和誨人不倦,弟子及后人稱贊他“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夫子教人,比因其材”。舉一反三式的啟發教學同樣首創與孔子,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古人尚且如此,而現代我們進入了一個學習化的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加快,信息量增大,過去可以是“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僅靠書本即可洞悉世界,而今,德國一位教育家說:過去課本既是世界,而今世界就是課本。因此,課堂就不只是傳播人類文明與文化的唯一場所了,“學會學習,學會合作”這一時代的最強音明確地告訴我們當今傳統模式的教學法已經不能適應時代要求與社會的發展,傳統的以向學生傳遞知識為主的教學課堂也將被時代的車輪所淘汰,而已培養人的創新精神與能力,以育人為基本價值趨向的素質教育才是當今教育的發展方向。然而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才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所以,以傳統教學為主的教師隊伍也必須積極的提高自身的素質與能力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
說到教師素質的提高,首先就要涉及到教師這個職業,自古以來在中華文明中教師一直被人們認為是社會中最光輝最神圣的職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人們對教師職業的社會定位就要求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必須具備較高水平的個人素質。另外教師這一職業的特點也要求從事此職業的人員具備較高水平的素質。首先,教師勞動的對象、勞動手段、勞動產品都是人,如果說一位老師教導一位學生成長是一項工程的話,那么長江三峽工程于它才真正是小巫見大巫了。教育者必須充分發揮外因的作用,有效的培養學生,要讓它能夠把握自己的今天和明天。正所謂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所有這一切都要求教師本身必須具備高水平的素質,同時也要求他們不斷進取,豐富自己,提高自己。
再者,人類近入21世紀以來,強大的新技術革命浪潮,不僅僅使整個社會知識總量呈現出“爆炸”態勢,而且使知識更新的周期大大縮短,為順應時代的發展,全球性的產業結構和人才需求也將發生巨大的變化,以鋤頭、鐮刀為標志的死工具時代已經過去,以蒸汽機為代表的活工具正在被以計算機為代表的智能型工具所代替。面對新技術革命的挑戰,教育為了能更好地承擔為社會培養各式各樣人才的重任,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提出了“教育現代化”的口號,為了促進教育的現代化,近幾年來相當一部分條件較好的學校的硬件設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電氣化教育、多媒體教學引進了課堂,然而隨之也出現了一些令人憂慮的問題:“硬件”上去了,“軟件”卻還停留在過去。相當一部分教師雖然能用多媒體教學,但是這些教師仍然沉浸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中,教學觀念嚴重滯后,影響著教育的發展和教育質量的提高。因此,教育的現代化關鍵是教師素質的現代化。
由此可以看出教師素質有待提高的迫切性,歸結一下,教師素質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道德情操方面
首先,獻身教育,教書育人是現代教師的基本原則,教師道德從一些很重要的側面和關節點上指導和影響教師的道德行為,調節教師與他人、集體、社會之間的關系,從而催動教師去實現社會或階層對教師提出的道德要求。它主要包括教師的責任心、教師的公正、耐心和愛心等。其次,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而教師只有孜孜以求的從社會生活和知識海洋中汲取養分,不斷開拓知識面,調整自己知識結構,真正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勇于創新,做好思想道德和科學知識的傳播者。最后,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和情操。教師要自覺地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的尊嚴、人格,促進學生進步。
二、專業知識方面
教師要想真正作為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的傳播者,就必須提高自己職業的業務水平。教師只有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才能向學生傳授準確的真理,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上進心,才能更好地開發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從而擴大在學生中的威信和影響。另外,教師的學識水平不僅僅單指其專業水平,還包括他對中華民族文明精髓的理解和高雅的文化素養。
三、人格魅力
一個人如果具有迷人的人格魅力,那么無論在什么場所都會得到別人好感和注意,同樣,如果一位教師具有了它,那他的課堂必然是精彩活潑的。在這里,“人格魅力”不僅僅指一個人的性格,更重要的是他的豐富的知識底蘊和形象。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語言修養要求。一位教師語言的幽默、簡潔明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水平。另外,教師的儀表、舉止、閱歷、氣質等等都應該包括在內。
有這樣一個例子:一位新上任的教師,走進教室,看到同學們正在三個一群兩個一伙的打撲克。很顯然,這是學生們在考驗老師,這基本上也是每一位新上任的教師都遇到過的事情。而這時候,如果教師很果斷地批評學生、責罵學生,那么,這一門課程便不可能是學生喜歡的課程了。而相反,如果用另一種委婉的方法去勸導學生,或用幽默的話如“請同學們將第54號文件收好,下面開始講課了”來打斷他們,或干脆把撲克牌的知識講給同學們,告訴他們撲克牌的由來發展史等等,很顯然用后面一種方法不僅傷及不到學生的自尊,而且又拉進了師生距離,還可以讓學生喜歡上自己的課,一舉多得。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教師的任務是使受教育者得到人格和素質的完善。而教師的素質對學生人格和素質有著直接深刻的影響。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素質教育工作的成敗。因此,要營造一個高品位的校園文化,創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提高教師素質才是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林崇得等.教師素質的構成及其培養途徑[J].中小學教師培訓,1998,(1):10.
[2]張立新.教育技術的理論與實踐.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河北滄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