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獨立學院化工專業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提出了人才培養方案的新思路,突出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推出課程考核新辦法,并正在實施中。
[關鍵詞]高等教育 教學改革 人才培養方案 工程實踐能力 課程考核辦法
一、獨立學院化工專業面臨的挑戰
1998年,全國專業調整后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不僅包含了以前的化學工程、化工工藝、高分子化工、精細化工等化學工業的大部分領域,而且也涉及到能源、環境、冶金、材料、輕工業、信息等工業領域。因此,必須拓寬專業口徑,建立新的課程組合體系。
據2006年資料統計,全國共有163所院校設置了化工專業(不包括民辦高校、獨立學院、高職和專科),其中華東50所,中南40所,設有化工專業的院校數目迅速在增加,行業之間的競爭形勢更加嚴峻。
進入獨立學院的學生是三本生,總的來說,他們的基礎相對要差些。教學實踐已經表明,他們在大學學習期間,遇到了更多的困難,顯現出生源基礎跟本科教學要求不相適應的現象。所以,在獨立學院照搬二本的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考核辦法肯定是行不通的。
二、人才培養方案的新思路
為了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獨立學院化工專業必須辦出自己的特色,在培養目標、人才質量規格諸方面,都應顯著地區別于普通高校和職業技術學院,以生產一線工程師為培養目標,以工程實踐能力為培養主線,使學生既具有一定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同時又具有實驗動手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化工生產實踐操作能力、獨立獲取知識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提出了培養人才的柔性方案。方案的特色點概括為如下幾方面:
1.復合型。復合型不是指研究型+工程型,其內涵是:培養集理論跟應用于一體的人才,專業知識面較寬,包含了無機化工,有機化工和精細化工的方向。措施是增加選修課門類,加大選修課比例,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
2.技能型。加強實踐環節,突出能力培養。
3.靈活性。選修課按市場需求開設,不強求按專業方向課程模塊選課;專業生產實習可根據學生分配或簽就業合同情況而加以調整,靈活專業方向。
4.應用性。培養為生產一線服務的實用型人才,要求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盡可能理論聯系實際,在講化工工藝學時,抓住兩個“典型”,即典型化工產品和典型單元操作。
5.通用性。夯實專業理論基礎。物理化學、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學及物理、反應工程、分離工程等專業基礎課程的學時跟二本一樣,而其他課程的理論則以必需和夠用為度。這為學生選擇專業方向課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6.重視學生思想素質培養。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除了開出政治思想理論課外,在4年中,安排了11周的社會實踐,讓學生到工廠去,直接參加生產勞動,了解社會,融入社會,跟工人師傅廣泛接觸,不僅開闊了眼界,也受到了鍛煉,對用心做事和用情做人有了初步的感受,思想認識有了較大的提高。
三、加強實踐環節教學,突出工程實踐能力培養
我們自始至終堅持以能力為本創特色,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突出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我們把這作為重中之重和頭等大事來抓。具體來說,我們突出以下能力的培養。
1.整合和優化實驗課程,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本專業的實驗教學環節有兩個平臺:化學基礎實驗平臺、化工原理實驗和化工專業實驗平臺。為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已對現有的實驗課程進行整合和優化,對實驗項目進行優化。在選擇專業實驗項目時,既要突出專業的特色,又要突出自已的特色。實驗內容盡可能具備典型性,力求先進性,增加綜合性。專業實驗最能凸顯專業特色。增加制備、分離提純、化工產品性能測試和分析檢驗方面的實驗。同時增加計算機仿真實驗。實驗總學時數達300以上。
2.工程設計能力
工程設計是應用性化工人才的基本功。為了提高學生的化工設計能力,在4年中,先后開出了工程制圖基礎、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化工制圖、化工機械與設備課程設計、化工工藝設計以及畢業設計等,總學時超過300學時,務必使每個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得到實實在在的培養和提高。特別是要加強對畢業設計的規范化管理,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盡最大可能跟生產實踐相結合,“真題真做”。這樣既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他們對設計的責任感,又能使學生經歷設計的全過程,接受全面的訓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
3.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加強生產實習基地的建設,提高學生化工生產實踐操作能力
現場實習是學生真正認識工程、接觸工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因此,我們十分重視實習教學環節,先后安排了2周認識實習、4周生產實習和6周畢業實習。此外,還安排了計算機實訓。在學生簽定就業合同后,將根據廠方的要求,增加頂崗培訓,使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能較快進入角色。
4.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要求能較熟練地查閱《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Chemical Engineers' Handbook》,《Chemical Abstracts》、專利文獻以及檢索大型數據庫。能較順利地閱讀外文專業書刊,了解世界化學工業技術的發展動向及產品的市場銷售情況。
四、改革課程考核辦法
在探索獨立學院教學改革時,我們對傳統的課程考核辦法提出了質疑。我們認為,傳統的考核辦法始終把學生置于被動的應試狀態,很不利于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無法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化工人才。為此,我們提出了下述的課程考核辦法:
1.強調過程考核
取消了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的評定規則,由期末考試成績的平時成績=8:2改為5:5,提高了平時成績所占的比例。平時成績包括小考、作業、筆記和出勤等方面。
2.考試方式多樣化。不局限于閉卷筆試,也采用了開卷筆試、半開卷筆試。一些選修課程,還可采取寫論文或寫綜述的形式。
這種考核辦法改革的結果,動搖了“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把學生從書本的奴仆中解放出來,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就可利用正規和非正規的各種學習形式、電腦及多媒體等多種手段進行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為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鋪平了道路,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
以行業為背景,凝煉自已的特色,進一步推動本專業的教學改革,在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方面狠下功夫,堅信通過我們的努力,獨立學院化工專業教學改革之花蕾,必將燦爛綻放。
參考文獻:
[1]甘俊英,趙婷婷.工程實踐項目:回歸工程之本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84-88.
[2]王定標等. 化工專業人才培養及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踐[J]. 化工高等教育,2005,(2):16-19.
[3]李小年.發揮專業優勢培養創新型復合人才.化工高等教育,2005.
[4]石宏仁,李天一.更新實踐環節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J]. 化工高等教育,2006,(6):99.100.105.
本文為教育部“十一五”規劃課題《獨立學院辦學特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FIB060374)的子課題-《獨立學院化工專業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2007B124)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湖北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