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有利于大學生主動駕馭自己的學習活動,而且有利于激發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精神。大學生要想成為社會所期望的人才,就要按照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找準適合自己發展的社會定位,按照自己所期望的成才模式,自主學習,自主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鍛煉能力、提高素質。本文就如何在高等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成長成才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關鍵詞]大學數學教學 自主學習 學習能力
一、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必要性和意義
自主學習既是一種學生學習的方式,也是學生為更高階段及終身學習作準備的一種能力。法國的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寫到: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自主學習是學生走出學校后所采用的主要學習方式,是個體自身發展的必備能力。無論是科技進步還是職業發展,都要求個體必須通過自主學習來不斷掌握更新知識的技能,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沒有自主學習能力,個體的畢生發展將受到極大的限制。因此,培養學生具備獨立于教師和課堂的自主學習能力,以適應瞬息萬變的高科技社會的需求,就顯得十分重要。華羅庚告誡年輕人:每一個人都應該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是教育的終極目的。傳統的學校教育大多強調整體性,而忽略了學生個體發展的需求,對學生要求過分統一,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與當前教育事業大力倡導的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要求相悖。因此,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就顯得尤為必要。
二、大學生的學習現狀
自主學習始終以培養獨立的學習者為最終目標,要求學習者掌握自我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材料,評估學習進程和結果等一系列的技能。由于部分學生缺乏清晰的自我認識,加之教師的教學模式、課堂交流的氛圍、考試的壓力等因素導致了自主學習動力的缺乏。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大學生在學習和能力發展上,普遍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思想傾向,僅僅將知識和學習視為謀取職業的外部手段,與自身的長久發展和精神提升分離。這樣的傾向顯然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自由、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要求。
三、如何在高等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 更新教育觀念,轉變師生角色模式
傳統的教學過程模式單一,教師過分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上課時疲于將內容完整地教給學生,忽略了興趣的培養和邏輯推理思維的培養;教學中習慣于教師“滿堂灌輸”,而學生全盤消極接受,學生很少參與教學過程,學習目的性不強,興趣缺乏,覺得學習沒用,更不會去思考用數學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要改革傳統的教學過程,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方式,把知識傳授看作學生與教師的雙邊的互動過程,積極探索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方法,用問題來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通過分析、討論,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大膽發表不同見解,特別是對獨特的、即便是最簡單的思想和方法給予肯定和贊揚,這不僅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且對我們教師自身也有很大的促進和啟發作用,甚至有時會有意外的效果和收獲。同時,要改變學生已有的學習觀念,扭轉多數學生高中以來養成的被動學習的局面,注重引導學生改變對教師的期望值過高、依賴性過強的習慣,改變對知識的追求僅局限于課堂所學內容的思想,學會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資源,通過多樣化的途徑和手段獲取知識、鍛煉能力。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主動性
夸美紐斯說過,“每門功課都應該這樣開始——使它能引起學生的真正愛好,做法是:向他們證明它是如何的美好、有用、愜意……”。因此,在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從高等數學知識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及與其他學科的緊密聯系入手,突出高等數學課程在整個高等學校課程體系中,在培養大學生的數學修養、進而在形成適應信息時代的綜合素質中的特殊和重要地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學習高數之初就產生對課程的濃厚興趣。
3.提高學生對信息的利用能力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巴斯(Barth)指出,當今的大學生在大學畢業后從事某項職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有98%需要從社會這個大課堂中來獲得。作為學生就應該不斷學習,不僅接受以教師為定向的學習方式,更多應采用自主學習方式充實自己,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在大學數字化、網絡化的學習環境中,可獲取的信息資源豐富,數量巨大,獲取方式更方便快捷,這為自主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教師可采取設置一定的問題或題目等方式,讓學生有的放矢地通過查詢、整理相關信息資料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
4.成立學習小組
自主學習不等同于個人的學習,不能簡單地認為學生對他人的依賴越少越好,學生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對自身的了解,解決自身的問題,更快地提高自己,因此合作學習是自主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學生在人格平等的環境中學習,有利于開動腦筋,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自覺地承擔學習責任。通過鼓勵學生自己記錄自己的學習情況,自己找材料,設計課堂活動,幫助學生分析學習活動,適時提出合理建議,幫助學生成為真正的自主學習者。例如,通過小組活動,進行合作協商與討論,使群體的智慧和思維共享。
參考文獻:
[1]劉志輝.高等數學教學中的學生能力培養[J].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4).
[2]邱 紅. 高等數學教學探討[J]. 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3).
[3]韋彥源. 高等數學教學中大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J]. 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4]薛洪,王超杰. 談高等數學教學中比較法的應用[J]. 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2).
(作者單位:山東青島科技大學數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