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我國現階段教育工作的實際情況,指出當前部分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并就如何加強師德修養,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進行論述。
[關鍵詞]師德修養 教師形象 以德立教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不僅應該具有高深扎實的專業知識,還應該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教師的信念、教師的思想政治修養與理論修養,對學生人生道路的選擇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都起著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教師給予學生的教育和影響不因學生的畢業而終止,而是在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繼續產生著巨大的影響,甚至會伴隨他們的一生,乃至影響其下一代和社會的其他人。因此,教師的形象和素質在教育人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作為享有人類靈魂工程師美稱的教師,我們到底做到了多少,還有什么沒有做到?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我認為,加強師德修養, 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是重中之重。因此,要成為一名好的教師,就必須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不斷錘煉自己,努力加強師德修養,不斷提高自身從事教學工作的能力,用教師的人格魅力、淵博的學識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吸引學生,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以德立教。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如果我們把健康信托給醫學家,那么我們就要把子女的道德和心智信托給教育者,把子女的靈魂,同時也把我們祖國的未來信托給他們。”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為了給學生以道德上的影響,教師本人必須是有高尚道德的人,自己沒有的東西是不能傳播給別人的”。 自古以來,我國教師的人格精神就受到重視,并成為衡量教師的重要評價標準。“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反映的正是教師的人格力量所能具有的重要作用。教師的人格與道德是不能分割的,高尚的、健全的人格無不以教師的道德素養為基礎。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認為,教師的各種精神正是通過自身的道德力量展現出來的,教師往往也被視為道德的化身。
教師應該對每一個學生負責,尊重每一個學生接受知識的機會。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觀點,所以在一個班級中出現幾個“差生”不足為奇。對于差生,我們這些做教師的可以試著分析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同個別學生的喜好存在一定的差異,個別學生是否在學習興趣的調動上得不到完整的詮釋。教師要找到一個班級或者一個群體的共性,也要找到一些個性化的方面,那么,這些學生的成績以及文學藝術等各方面的提高將不再是一個問題,事實上也領悟了因材施教的真諦,當然尋找的過程是艱苦的。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下,遇到這種情況,我們的有些教師就害怕了,放棄了,致使我們的有些學生從一開始就成了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教育”的犧牲品。如何改變這些現狀,也真的要取決于我們教師觀念的轉變。既然社會對我們如此尊重,如此美化我們的形象,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是不是應該懷著感激的心情,去尋找一種適合現代社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不是艱難的時候決不放棄一個學生。權當對我們自己所鐘愛的教育事業的一種探索和回報,也權當對社會的一種奉獻,也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上絢爛的一筆,更可以作為自己心靈的一種沉淀,這也將是對我們所缺乏的探索和吃苦精神的一種提升。
其實,我們存在的問題,不只是上面的一些方面,教師的思維霸權、情感霸權、語言霸權等等問題舉不勝舉。我們不少教師還缺乏對學生真誠的愛和呵護,只關心自己學生的成績,全然漠視學生的日常生活。雖然學生有自己的家長,但對于這樣一個特殊群體,我們應該時時刻刻關注其心理的變化。在學校,這項艱巨的任務就落在了我們肩上,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們在求知和求真的道路上可以少一點曲折,多一份自信。
綜上所述,我認為不斷強化教師的道德素養,在這個變化紛呈的社會顯得特別重要。依據教育工作的特點,師德主要表現在教師的教育事業、對自己工作對象的態度以及教育工作者人際關系等方面。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應該具備如下的職業道德:
第一,無私奉獻,甘為人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成果要十年、二十年后甚至更久才能展現,這一點決定了我們的工作與其他行業相比很難獲得“名”和“利”,更需要我們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
第二,以德立教,真愛育人。師生之間和諧的情感本身就是一種可貴的教育力量,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發展效果。但對學生的愛不是一種遷就和放縱似的愛,而是一種把“愛”與“嚴”進行了有機結合的愛。“公正——這是孩子們信賴教師的基礎”,教師愛學生要愛所有的學生,不能有偏愛,否則會影響學生間的團結,降低教師的威信。蘇聯著名教育家贊科夫曾說過“不能將教師對兒童的愛,僅僅設想為用慈祥的、關注的態度對待他們。這種態度當然是需要的,但是對學生的愛,首先應當表現在教師毫無保留地貢獻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識,以便在對學生教學和教育上,在他們的精神上取得最好的成果”。真誠的愛和呵護,從方方面面關愛著學生,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孩子,誨人不倦是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起碼的行為準則。
第三,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淵博的學識、言論和行為、為人處事的態度和方式,處處成為學生的榜樣。具備良好的教師形象,才能培養出高尚、健全的人格和出類拔萃的人才。因此,德才兼備是教師應當具有的基本素質。一定要記住:我們所傳承的不僅僅是知識,而更多的是文明,是優良的傳統,是高尚的品格!
第四,團結協作,家校聯合。任何一個學生的成長都是集體共同努力的結果。每個教師個體對學生的影響都是有限的,教師和家長、社會聯合起來才是一股強有力的教育力量。
公正、平等、關心、了解、尊重、信任、責任、奉獻、犧牲……作為一名人民的教師,我們應該問問自己到底做了多少,問問自己到底什么做得不好。仔細分析自己的狀態,或許我們會發現問題多得實在是讓自己都驚訝。我們現在要做的,或許只是靜下心來尋找問題。看看別人的就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看看自己的則應努力改進。
教師的職業是令人尊敬的事業,站在三尺講臺,面對幾十雙眼睛,我們不能忘了自己神圣的職責:以德立教,執教為民;育人為本,傳承文明;德才兼備,誨人不倦;為人師表,無私奉獻!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有的形象。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有這樣一份心真誠地、認真地去做,努力加強師德修養,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用教師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學識水平去影響學生。到明天,我們的教師隊伍將會形成一種更加高尚的風貌,我們的教育水平也將會提高到一個嶄新的檔次,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將會是適應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需要的、具有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一代人才。
參考文獻:
[1]易連云,葉瀾.重建學校精神家園.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2]蔡汀等.蘇霍姆林斯基.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易連云.教育學原理課件及資料. 2006,7.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藝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