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是各高校環境工程專業的必修課程,也是很多高校的考研課程。針對該課程的特點及教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本文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充分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重點難點突出,實行啟發式教學并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進一步完善該課程的教學,為學生的學習和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大氣污染控制工程 教學方法 改革思路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是各高校環境工程專業的必修課程,也是很多高校的考研課程。對畢業后從事環境領域工作的學生來說,該課程中所教授的許多原理、理論與設計計算要點也是工作中的重要基礎。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由于授課學時的限制,不能對所有內容進行講解,而對于其中的內容學生理解起來也有些抽象,不像其他課程一樣容易理解。因此,為了更好地在有限的學時內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本文就該課程在教學工作中的一些改革方式,采取的手段與形式進行了探討,進一步完善該課程的教學,為學生的學習和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一、課程內容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課選用教材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郝吉明院士主編。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認識大氣污染的發生源,掌握各類氣體凈化裝置的機理及應用,熟悉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技術的工藝、發展方向及主要裝置的設計計算,能基本掌握各種大氣污染控制方法的應用范圍和條件。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了解大氣污染物及其主要污染源,大氣環境標準。
2.了解大氣污染與燃燒的關系,掌握燃燒計算及燃燒污染物控制基本途徑。
3.了解大氣污染與氣象的關系,初步學會大氣污染物濃度分布和煙囪設計的估算方法。
4.基本掌握除塵技術的基本理論,學會正確選用除塵設備、設計除塵系統。
5.基本掌握氣態污染物凈化的基本原理,主要污染物的典型凈化工藝流程和設備。
6.基本掌握設計、選擇和運行大氣污染凈化系統。
二、教學改革的思路
1.充分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制作內容全面、表現方法先進的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的“做筆記”的講述相結合。
多媒體教學具有信息量大、形象、直觀的特點。在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過程中,收集采用大量的圖片及實例等資料,可以把傳統教學方式,如課堂講述、參觀實習等碰到的教學難點,如一些除塵裝置的內部構造、作用原理、運行過程等抽象化內容,通過數字化方式形象地表達出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煙氣中煙塵的處理過程有更直觀的認識,變抽象為直觀,易于同學們理解和掌握。在講課的過程中,還注意將實際工作作為素材,引進到教學中,進行個案討論,增強學生對實際工程的認識。
2.重點難點突出,實行啟發式教學
由于本課程安排的學時較少,在講課過程中突出重點、難點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開始新的章節時,首先提出通過該章的學習需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最后再進行小結,由學生回答,加強他們對所學內容的短時記憶。對于必須掌握的等內容,課上要闡述清楚,并通過提問的形式,隨時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還應通過課后的作業題,要求復習。下一節課開始,再對重點進行回顧。每章結束,應將相關的知識點綜合起來,進行比較。通過這些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使短時記憶轉變為長時記憶。對于重要的公式,要求學生通過課后習題學會應用。對于描述性的或概念性的內容,比較枯燥,學生完全可以自學,可采用指導——自學式教學法,提出要求,通過練習及課堂提問檢查督促。避免老師講之無趣,學生聽之無味的現象發生。
3.實行“參與式教學”
對部分易于理解、掌握且能查到很多相關資料的章節,可讓學生自己看書、收集相關資料后撰寫總結報告,由教師選取部分優秀報告,讓學生在課堂講述或宣讀,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提出議題,創造機會,引導同學在教學活動中積極思索議題,大膽說出想法,通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討論交流,獲得對同一議題的多種思維方式,并自我鑒定個人觀點想法的合理之處和不完善的地方。參與式教學,可以起到鞏固所授書本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一個好的議題應該出自于所講授的知識,又有豐富的想象空間,能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皡⑴c式教學”能使師生在共同的思考討論中掌握所學的知識,利用所學的知識甚至超越所學知識,形成無拘無束、氣氛活躍、教學相長的良好局面。
4.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在實踐中鞏固所學內容
實踐教學環節對培養工科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和創新意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樣是本課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通過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才能使學生應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和控制方法對實際的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控制方案,進行設備選型和工藝設計計算,為日后從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研究、設計、技術管理等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礎。在以后的實踐教學中應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另外,可以使用多媒體軟件,采用計算機模擬實驗和工藝過程,使學生在新媒介的幫助下,積極思考,勇于創新,發現新思路和新方法,在探索中體會成功的快樂;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參與更多的實驗和設計,提高實驗性課程的效果。而這些恰恰是目前國內高校教育過程中所匱乏的,應該在今后的改革過程中借助先進的教學方法和高效的信息傳播手段,來改善目前的教學效果。
三、結論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是各高校環境工程專業的必修課程,也是很多高校的考研課程。對畢業后從事環境領域工作的學生來說,該課程中所教授的許多原理、理論與設計計算要點也是工作中的重要基礎。通過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為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郝吉明,馬廣大.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2]李湘健,徐少亞,顧德雯.高校創新人才培養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其思考[J].大學教育科學,2004,(3):32.
[3]靳孟貴.國外高校環境專業教學的幾點啟示.地質科技情報,1998,17(2):107-112.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