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滿足社會對人才培養規格的要求,必須對高職的課程要求進行分析與改革,在化學教學中,考慮學生就業的能力的培養是比較重要的一點,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以新的職業能力為內涵、為目標構建系統化的教學模式,從而達到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培養的效果與市場相吻合。
[關鍵詞]職業教育 教學方法 課堂主體 創新精神 合作能力
近年來,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畢業生就業工作面臨著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因此,轉變觀念、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努力實現畢業生的充分就業,成為當前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突出緊迫的任務。
高職高專的學生在高等教育群體中,有自己鮮明的特點。首先,他們是傳統的“講授型”在“聽”中學“應試教育”的失意者,因此他們的文化基礎、理論根基較弱,未來的發展目標多數不可能是做理論專家和文化學者。第二,他們面對著普通高校“擴招”的社會環境、文憑社會的文化環境和家長望子成龍的家庭環境,必然要承受就業的巨大壓力。換句話說,高職高專的學生在就業市場中,無論是靠知識還是靠文憑,都會處于弱勢群體的地位上。
因此,在就業市場化的大潮中,高職高專的學生迫切需要改變傳統教師“一言堂”和“講授型”教學,揚長避短。
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和內容又有不同于高等學校的地方,主要體現在它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在基礎理論適度夠用的前提下,著重于實際運用。在高等職業教育教學中,近半數的是實踐課,即使是理論教學其應用色彩也十分強烈。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是醫學、食品、檢測、環境資源等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在今后的工作中,應用非常廣泛,就學生的就業要求,要對化學課堂教學進行改革。
一、改變教學方法
有理論,會教學是高校教師隊伍的一個必要條件。在基礎理論適度夠用的前提下,著重于實際運用。在高等職業教育教學中,近半數的是實踐課,即使是理論教學其應用色彩也十分強烈。因而,掌握并注重技術的應用,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都應是理論或技術的“應用型”教師。著眼點都是“應用”。具有較強的將理論闡釋淺白化通俗化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應用理論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較強的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能力。
利用全國教育科學“十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大學生思想品德課'課型'”中的“研究型”課型進行化學課堂教學,對學生將來的就業有很大的幫助。“研究型”課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把教學內容分成幾個大的專題進行研究,學生通過自己的認知,研究解決“是什么、為什么和所以為什么”的問題。通過這種方法的運用來達到獲取知識、運用知識、掌握研究方法的目的的教學形式。在教師緊密結合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在學習、生活、社會、自然中,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專題進行研究;也可以針對某種意見或結論進行評價式研究。學生把自己各種形式的研究成果在課堂上展示出來,向教師和全體學生進行匯報、報告、答辯。這種匯報也可以當堂提出及時研究的。例如,在緩沖溶液配制的實驗課上,我們不是按傳統的教學方式把實驗方案和步驟給學生,讓學生按方案和步驟進行實驗,而是先讓學生成立研究小組,查閱有關資料,由每個研究小組的學生自己設計方案,在課堂上展示自己設計的方案,與全體學生和教師一起探討實驗方案,符合實驗規則的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驗,把得出的實驗結果自己進行評價,然后由教師進行指導,指出各實驗方案的優缺點,以備今后設計實驗方案時注意。在這種教學方法作為“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作用具體體現在:⑴ 及時了解學生研究活動的進展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點撥、督促;⑵ 當學生遇到困難時,不能告知結論,而是提供信息、啟發思路、介紹方法、補充知識等;⑶ 采取有效手段對學生的研究活動進行監控,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記載研究情況、記錄個人體驗;⑷ 及時做好過程評價;⑸ 幫助學生做好總結和反思,特別注意的是最后的評價是一種發展性的評價。
二、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研究型”課型根本不同于傳統的“我說你教,我打你通”的傳授式課型,而是教師把研究的課題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教師不再指手畫腳、命令指揮,而是幫助、啟發、引導學生的研究過程,促使學生高質量地完成研究的任務。因此,教師的角色應當是配角,學生才是主角,而主角與配角的關系,恰好應當是一種合作的關系,而不是各自唱獨角戲。正是這種合作的關系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與創新精神。使他們在高科技的時代,對于新知識有自學的能力,對于新技術有創新的意識。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所以,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必須保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勇敢探索的精神和興趣;必須尊重學生的創新實踐,教育學生養成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提高學生的耐挫能力。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強化,形成主動探索、研究的創新心理機智。
總之,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改變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設計實驗、驗證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設計問卷調查表、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從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這些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夯實基礎,有利于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在就業中得到社會的認可。
(作者單位: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