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教研工作,實施素質教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都離不開教研組工作,當前許多學校教研組形同虛設,教研內容單調缺乏創新。本文針對當前學校教研工作提出了一些見解。
[關鍵詞]教研組工作 教師檔案 聽課評課 校本教研
提高教學成績,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是每個學校永恒的話題。教研組作為學校教務處下屬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工作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教研組工作是學校教學教研的靈魂工作,無論是傳統的教育模式,還是面對知識經濟的出現,新課程理念的潮涌,都需要教研組以全新的思維、積極的教研活動來反思、促進教學、教研工作。從事教研組工作數年,筆者認為應重點做好以下幾點。
一、建立、完善教師業務檔案
一個擁有十多個教學班的學校,每個教研組的教師人數都有十多個,有的甚至有二三十個,相當于一個小型學校全校教師的人數,教師的業務檔案如果還是由教務處管理,不僅管理的工作量大,而且檔案里記載的內容也比較粗略,如果改由各教研組長管理,記載本組教師的情況,不僅工作量小,而且也會記載得詳細,掌握得清楚。(1)可以在檔案里記載教師的家庭情況、出生年月等,為人性化管理創造條件。(2)記載每位教師的業務水平。如每個學期的期中、期末成績等,為評定教師業務能力、評審職稱等整理好資料。(3)記載教師的教學特長。如語文組有些教師擅長于古文教學、有的教師擅長于寫作教學、有的則擅長于閱讀分析等等。再如英語組,有些教師擅長于語法教學,有的教師擅長于閱讀、聽力的教學等,這樣,有利于教師之間的教學能力互補,也有利于課題研究的選擇與開展。(4)記載每個教師教學成功、失敗的原因。如重、難點沒把握好,還是講課太深、太乏味。(5)記載教案的好壞、作業的批改情況等等。這有利于教務處更好地掌握教師的情況,在每個學期之初,更好地協助教務處做好教師分工工作……以老帶新,以勤帶懶,以新促老,化懶為勤,提高整個教研組的整體競爭力。(6)保留一些好的課件、論文,變個人經驗為集體財富。一個好的教研組應有豐富的材料收集,定期看一看,學一學,給后來的工作尤其是青年教師起借鑒作用。例如,語文組的教師每當講到《愛蓮說》的時候,就會想起王老師2006年的那節獲市一等獎的錄像課,找出他做的課件,放映給學生看,受益匪淺。
二、建立、健全聽課、評課制度
1.新老教師都要互聽互評
對于“新課標”來說,無論是剛剛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還是教了一二十年的教師,都是第一次。要按照新課標要求把課上好、上活、上充實,可以說都有難度。新老教師上課各有特色,要互聽互評,互相取長補短,要打破原來被聽課是青年教師的事,聽課、評課是老教師的事。做到教到老學到老,年教年新,而不是一節內容今年教與去年教都是一樣的。聽課對象變了,授課方式也應跟著更新,與時俱進。如果建立聽課評課制度,大家認認真真聽課,真心真意地評課,教學相長,提高該校這門功課的整體水平就指日可待。
2.請進來,走出去
⑴請進來。曾經有教師講,要聽課,就到外校去聽,聽本校教師的課沒意義,總認為外地的和尚會念經。當然,不否認外校的確有課講得好的教師,與其大家都換好課,花一天時間到外校聽一、二節課,不如把外校課講得好的老師請進來示范,大家都來聽,真正做到低投入、高效益。⑵走出去。一方面,派一、二名教師與外校的名師結成對,有空就上門學習,花一、二個學期把他們的看家本領學來,再創新,再帶動其他教師共同成長。另一方面,用我們的慧眼去識別我們擁有的“千里馬”,做好伯樂工作。發現并重點幫助一、二個教師,讓他食飽力足,才華顯露,成長為名師,讓我們的教師帶著集體的智慧也自豪地走出去。我們學校的毛老師就是在同事們一次又一次的聽課,一點一點地指出授課中的不足之處后加以糾正,逐漸提高,于今年上半年獲市公開教學比賽一等獎,并在全區各所中學巡回示范。
三、豐富、細化校本教研內容
聽課、評課確實是校本教研的一項重要內容,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搞好其它內容和形式的教研活動,真正把每次教研活動都變成教師“充電”、學習的好機會。(1)開展說課比賽;講重點、講難點,講教學方法。(2)開展年級組集體備課,同課異案的教學比賽;克服單干和不相往來的現象,共同提高、共同發展,打造精品,在出名師路上穩步向前。(3)有條件學校可以采用留錄像,一年后再比較的方法,縱向比較某位教師的成長情況。(4)變寫教學心得為講教學心得,盡心暢談,及時交流,然后再形成文字存檔,搭建總結教學中成敗得失、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的平臺,吸取他校一些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到我們的教學中來。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改變教學方法,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效益。(5)新教材在我區實施了三年,即一輪,可以組織本組教師對新舊教材的優缺點進行比較,從中發現老師對新課標的實施情況,以便糾正部分教師在實施過程中的錯誤。發現新目標教學過程中脫穎而出的教師,讓教研活動成為培養教師的搖籃。
四、公平、公正樹標兵選先進
1.選定參照物
人人都有積極向上的潛意識,就看你怎么去挖掘。記得2004年的時候,我校教初一數學的有8個教師,其中有4個老教師,還有4個年輕的剛參加工作的教師,這4位年輕教師中有一位是很有責任心的,校長為了形成競爭氛圍,就找來數學教研組長詢問情況,數學教研組長從教師檔案中得知:“初一的數學成績到期末的時候可用某某為參照,如果比他的成績高就說明你努力了,如果比他的成績低,就說明沒用功。”然后,校長經過多方調查,深思熟慮后,找到了這位教師,語重心長地說:“初一的數學成績就看你的了!”有了這樣的信任,某某是更加努力。其他的幾位教師也絲毫不敢怠慢,你追我趕的勁頭被一句話激起,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結果期末的成績相當好,平均成績比其它兄弟學校校平均分高出30多分。可以說,無論是新教師還是老教師,每個人的成長都是靠打造出來的。樹標兵,能讓每位教師使出渾身解數。
2.定骨干、選先進
以前是校行政會指定某某某為骨干,某某某為先進,沒有教研組推薦。因為每年的骨干、先進人數畢竟有限,特別是選了一些業務水平比較差的,大多數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被嚴重挫傷。學校的人際關系也緊張。現在選先進重視教研組的意見,因為他們了解得最清楚、最全面,并建立了一整套的評選方案,比如教學成績,論文獲獎,課題立項、結題,講課比賽等。誰是骨干?誰是先進?一目了然,公開、公平、公正,大家口服心服。再用骨干、先進去跟蹤、幫助、帶動青年教師,讓他們早日成為業務骨干。這樣有效地推動了教學教研工作,對學校其他工作的開展也帶來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問渠哪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教研組工作不是無所事事,而是有大量的工作可做,不能讓它形同虛設。一個好的教研組,一定是一個有競爭、講合作的整體,一定是一個重教研、能創新的學校亮點。
(作者單位:江西景德鎮市竟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