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運用了生物化學及運動生物化學原理,論述了人體在運動中,供能的物質來源糖類和脂類。它們通過生物氧化過程,提供人體運動所需的能量——三磷酸腺苷(ATP)。
[關鍵詞]運動 糖類 脂類 能量來源
生物化學是用化學的方法和理論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以及化學變化的一門科學。運動生物化學是體育科學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它是在生物化學和生物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運動生物化學是認識運動時生理機能的銳利機器。用生化原理、手段揭示和闡明人體運動時的生化機制,也是運動生物化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眾所周知,生命在于運動,然而,最明顯、最常見的應該是肌肉運動。那么,肌肉運動收縮時的能量從何而來?一般說來,肌肉活動時的能量直接來源于三磷酸腺苷——ATP,從ATP裂解成ADP和磷酸同時釋放能量,就是肌肉收縮的能量來源。ATP在肌肉中的儲存和連續再合成成為維持肌肉收縮,保證肌肉運動進行的重要條件。然而,ATP又是怎樣產生的呢?能量供應是人體生命的基礎,所以列寧說“把能量理解為物質的運動”。
人的機體內一切能量都是通過一定的物質形態變化而實現的。這些物質主要是糖類、脂類。
一、糖類
糖類是一大類有機化合物,其化學本質為多羥醛多羥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糖類是自然界最豐富的物質之一,廣泛分布于幾手所有生物體內,其中以植物中含量最多,約為80%~95%。糖在生命活動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和碳源。人體所需能量的50%~70%來自于糖。食物中的糖類主要是淀粉。淀粉被消化成基本組成單位葡萄糖后,以主動方式被消化入血。在機體的糖代謝中,葡萄糖居于主要地位,它的多聚體糖原是糖在體內的儲存形式,血液運輸的也是葡萄糖。lmol葡萄糖徹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可釋放2840KJ的能量。其中約40%轉化為ATP,以供機體生理活動所需的能量。
現在讓我們看看葡萄糖產能的基本過程:葡萄糖入血后,在體內首先需進細胞。這是依賴葡萄糖轉運體實現的。現已發現有五種葡萄糖轉運體(GLUTl-5),它們分別在不同的細胞中起作用。如GLUTl主要在紅細胞中起作用,GLUT4主要在脂肪和肌組織起作用。糖代謝主要是指葡萄糖在體內的一系列化學反應。它在不同類細胞中的代謝途徑有所不同,其分解代謝方式還在很大程度上受氧供狀態的影響。在缺氧時,葡萄糖進入無氧代謝也稱糖酵解。基本反應過程:第一階段是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第二階段丙酮酸轉化為乳酸。全部過程產生兩個ATP,這對肌肉收縮更重要。因為,肌肉中的能量ATP含量很低,僅5-7μmol/L新鮮組織,只要肌肉收縮幾秒鐘即耗盡。這時,即使氧不缺乏,但因葡萄糖有氧氧化的反應過程比無氧氧化(糖酵解)長,來不及滿足需要,而通過糖酵解則可迅速得到能量。人在安靜時,肌肉的能量消耗率小,ATP分解率低,只需維持正常的代謝需要。由于人體的最大攝氧量一般為每分鐘2~4升,故人在安靜時,ATP來源或合成反應完全來自有氧代謝,當人體進入大強度的肌肉活動時,以及人體由安靜轉入活動狀態時,或由活動較慢狀態轉入活動更快的狀態時,糖的分解率顯著提高。由于內臟器官的惰性較大,氧氣供應不可能立即達到最高的水平,即使達到最高的供氧水平,由于有氧代謝生成ATP的速率較慢也不可能滿足大強度的活動需要。如優秀的運動員最大攝氧量每分鐘可達4~6升,而短跑時每分鐘40升。即使是短跑一開始組織得到的氧氣數量就達到4~6升(實際不可能),也遠遠不能滿足短跑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糖酵解產生ATP太重要了。肌肉有了無氧代謝這一重要能源途徑,才能進行各種極限強度的活動。由此可見,糖無氧代謝的生理意義在于迅速為肌肉提供能量。這一功能是脂肪、蛋白質無法代替的。
無氧代謝是生物發展史上一條十分古老的代謝途徑,在進化道路上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一直保留到今天,但是,人體肌肉獲得能量的主要方式是有氧代謝。有氧代謝大致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一分子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第二階段:進入線粒體,氧化脫羧生成乙酰輔酶A。第三階段:乙酰輔酶A進入三羧酸循環及氧化磷酸化。全部階段共產能量38個ATP。人體安靜時,ATP的代謝率低,磷酸肌酸(CP,它是一種高能化合物,來自于ATP),乳酸也不堆積,有氧代謝就可以滿足要求,故有氧代謝是人體安靜時產生能源的方式。
當人們由靜到動,由慢到快時,ATP的代謝率高,動用磷酸肌酸,糖酵解發生,由于糖酵解和磷酸肌酸的供能有限,只能滿足持續工作時間較短的工作項目的需要,持續時間較長的運動項目的ATP再合成,就主要依靠有氧代謝,故有氧代謝是持久工作產能的主要反應。運動停止后,人體便處于恢復階段,其中包括糖元和CP的恢復,以及乳酸的消除。由于CP為肌肉大強度的工作和應急時的能源,故CP的恢復不僅發生在運動停止后,一旦運動過程中ATP的有氧合成率大于分解率時,也可發生CP的恢復(ATP+C→CP+ADP),以保證肌肉再次大強度工作和應急時的需要,恢復過程要消耗能量,所耗之能皆直接或間接來自有氧代謝生成的ATP,故有氧代謝還是人體運動時和運動后恢復過程的能源。有氧代謝能力強,則恢復快,反之則恢復慢。所謂有氧代謝是無氧代謝或運動的基礎,就是指的恢復過程。
由于有氧代謝能力主要取決于內臟器官的功能水平,而內臟器官的功能水平又是健康的主要標志,故有氧代謝與人體的健康水平相關。由此可見,在身體運動中,除了長時間運動項目必須主要發展有氧代謝能力外,以無氧代謝為主的短時運動項目對有氧代謝也有一定的要求,這樣才能使無氧代謝運動后的恢復過程既快又好,從而把無氧代謝能力提高到更高水平。此外,為了健康,也應保證一定的有氧代謝訓練。
二、脂類
脂類是脂肪和類脂的總稱,是一類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機劑,并能為人體提供能量的物質,脂類以脂肪為主,脂肪不溶于水,必須在小腸經膽汁酸的作用乳化并分散成細小的微團,最后在胰脂酶的作用下,轉變為甘油和脂肪酸,進入細胞分解供能。脂肪分解的基本過程:第一階段:脂肪的動員,產物是脂肪酸和甘油。第二階段:脂肪酸的β氧化,產物是乙酰輔酶A。第三階段:乙酰輔酶A徹底氧化為C02、H20以及能量。以軟脂酸為例可產生129個ATP,其能量的利用效率為68%。實踐證明:肌肉利用脂肪為燃料,主要攝取血中的脂肪酸(FFA),血漿中的FFA濃度越高,攝取越多。因此血漿中的FFA增加不僅表明脂肪分解加強,還說明了肌肉增加對FFA的攝取利用,至于短時運動血漿FFA變化不大或下降,則主要是因依靠糖供能,而脂解作用并未增強之故。運動后的恢復期,機體不僅節省糖的消耗,而且盡可能快地恢復已消耗的糖,故恢復期的能量消耗又主要來自脂肪而使血FFA仍處于很高水平。由此可見,脂肪酸和葡萄糖都是機體的能源物質。在氧供給充足時,脂肪是人體的主要能量來源。運動強度不大時,脂酸和葡萄糖供能比例相近,只有當運動強度加大時,脂肪供能比例相對減少,糖供能比例才加大。以前,人們認為脂肪是體內的后備燃料,只有糖供應不足時,才動用脂肪為燃料。現代科研證明,人在安靜時,持續很長時間的運動時,運動后的恢復期,脂肪供能占有重要的甚至是主要地位。
綜上所述,糖類和脂類是人體肌肉運動的主要能量來源。
(作者單位: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