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快樂—成功”教育是吸取了古人及今人快樂成功教育理論和實踐基礎上的一種既有別于快樂教育,又有別于成功教育的教育。它是建立在一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學習積極情感,獲得真正情感體驗,享受學習“快樂—成功”的教育。
[關鍵詞]美術教學 快樂教學 個性教學
今天,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美術教學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美術課堂就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學生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給學生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一、創設和諧氛圍,滿足心境之樂
在學生繪畫教學中,我有意識地播放悠揚的音樂,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豐富生動的情境中認真觀察,深切感受。如一年級《畫聲音》的教學中,我有選擇地播放了一些音樂,如夏天小蟲的叫聲,小溪歡快的流水聲,小鳥清脆的叫聲,小雞嘰嘰的叫聲,警車、消防車的尖叫聲等等。用音樂的韻律去感染學生,讓學生根據旋律來想象各種畫面。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創作情緒一下子提高了,隨著各種聲音的變化,學生這兒一筆,那里一畫,用不同的點、線和形,描繪聽到的各種聲音。作畫時創意大膽、自然,既稚拙又簡單,各種各樣的聲音畫面形象地展現在眼前,童趣盎然、氣韻生動,學生的思維活躍了,創作能力增強了。
二、張揚自由個性,放飛真情之樂
《美術新課標解讀》指出,“個性是一個人區別于其他人的特殊性,我們的社會之所以如此豐富,正是由于存在著豐富的個性差異。保護這種差異其實就是保護社會的豐富性。豐富而自由的個性也是一個社會之所以具有豐富創造力的根本原因,沒有個性的存在,沒有個性表現的自由,就不會有創造力。”
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因為只有“個性”的張揚,才能放飛體驗、想象之樂。在以往的兒童畫教學實踐中發現,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給學生有一定的選擇學習的機會,學生的藝術個性和創新潛能就能得到較好的發展。因此,美術教學要樹立學生“個性”的旗幟,學生的繪畫作品要體現他個性的光芒,快樂地放飛孩子的童真、童心、童趣。
三、力求靈活多樣,感受形式之樂
課堂教學方式的選擇很重要。美術教材的內容豐富多彩,范圍很廣泛,涉及的知識面很多,單一的課堂教學很難讓學生快樂起來,教師要針對自己的學生,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借鑒一定的輔導資料,設計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量體裁衣。可通過欣賞導入、情境導入、新聞導入、游戲導入、懸念導入、故事導入等。激發學生好奇探究的愿望,一開始就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的積極性和躍躍欲試的創造愿望。帶給學生更多的想象空間,開拓學生形象思維。還可通過寫生、示范、欣賞、游戲、多媒體教學等教學方式滿足學生的需要。
在現代化教學手段中,多媒體的應用日趨頻繁,它能化靜為動,生動活潑,也更能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形象記憶力,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上第一冊《彩線連彩點》這一課時,為了興趣,我把“點”化作了一個“小精靈”(電腦課件)請到我們課堂,“小精靈”不停地跳躍著,每到一處就描繪出一條有特色的線條,同時,它又提出一個個的問題,由同學們思考、由同學們來回答。“小精靈”的到來,增添了課堂活躍氣氛,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為繼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四、鼓勵與眾不同,嘗試創新之樂
我國著名教育家劉佛年說:“什么是創造?我想只要有一點新意識、新思想、新觀念、新設計、新意圖、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稱得上創造。我們要把創造的范圍看得廣一點,不要看得太神秘。”在我們輔導的兒童畫中,就有許多這樣作品,如《恐龍復活》一畫,幻想中的恐龍睜著大眼,口里吐著火,吞進了世界上所有的武器,將坦克踩在腳下,火箭吞進肚里。小作者幻想著一個神奇的世界,恐龍將制服戰爭。《火車飄起來》一畫,同樣是充滿著夢幻色彩的畫:橋斷了,正要過橋的火車無法通過,彩色的熱氣球將火車吊了起來,飄漂向了空中,遇險的人們得救了。美妙的幻想,大膽而豐富的表現手法使看畫的人無不感到驚奇。
江澤民同志在“十五大”報告中曾深刻地提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因此,培養創新精神更是美術教學一項重要任務。我們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畫出構思新穎、表現獨特的作品來,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允許學生別出心裁,標新立異,使學生真正感到自己是“發現者、探索者、創造者”。從而在滿足這種需要中體驗到創新之樂。
五、放手大膽繪畫,享受自主之樂
學生要表達自己內心的沖動和念頭,只有讓學生放手大膽繪畫,讓學生自主的情況下,才能如火山噴發而出。美術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時間中學會學習。學生繪畫是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大腦思考 ,用自己的畫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個過程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學生個體的自主性。在繪畫活動中,學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他們自主參與,充分體驗,自由表現。放手讓學生大膽表達,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啟發、激勵學生的繪畫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創設繪畫情境,使學生真正享受到我的繪畫主人之快樂。
六、及時運用評價,品嘗成功之樂
實踐證明,學生在完成作業后有一種取得成果的滿足和喜悅,同時希望得到群體的認可。多數學生對自己的畫和制作,總認為是最好的,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但是,由于他們的藝術天賦、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心理狀態不盡相同,作畫時必然出現多樣的表現方法,甚至有千奇百怪的想法。這些都真實自然地流露在畫面上。展示學生的作品,能讓學生平等地建立信心,在一個開放的環境和機會中感受、議論、溝通、理解,是他們的表現得到應有的鼓勵與評價,使學生充分體驗到成功帶來的愉悅,激發創作欲望、表現欲望,養成創新習慣。
美術新課程標準從以人為本的思想出發,提出了“美術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重要環節。”課程標準把評價提高到一個很重要的地位。因此,真正要達到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作為一名一線的美術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要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探索適合小學美術學業評價有效開展的操作策略。并且要不斷完善和充實,為學生的成長之路點亮一盞明燈。
在“快樂—成功”的課堂里,師生猶如生活在一個充滿和睦、溫馨的大家庭里,處處充滿著濃濃的人文關懷。在這樣的課堂里,每一位師生猶如足球運動員,有的是機遇,有的是舞臺,關鍵看你自己的射門能力。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讓美術課堂“亮”起來,為學生創造一個體驗“快樂—成功”的人文氛圍。
(作者單位:浙江余姚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