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汽車維修企業是以維修項目開展生產活動的,但傳統汽車維修專業的課程體系卻將檢修一個完整的維修項目所必需的知識和能力分別放在不同的課程里學習,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顯然難以達到企業的要求。本文提出建設一個“以專業核心能力為主導,崗位項目為支撐”的專業課程體系,簡稱項目化教學課程體系。
[關鍵詞]課程體系 維修項目 教學計劃 核心能力
一、傳統課程體系與汽車維修企業崗位要求的矛盾
高職教育中傳統的課程體系還是圍繞學科知識體系開展理論及實訓教學,以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為例,其設計思路一般如圖1所示:

而實際上,這與現代汽車維修企業崗位的要求是存在矛盾的,因為在實際汽車維修過程中維修技師是以某個維修項目進行的,如離合器片的更換、四輪定位等,要完成這些項目要求掌握汽車構造、汽車維修等基本知識外還應該懂得專用設備、儀器的使用以及配件的選擇方法等,特點是知識綜合應用高,針對性強,按傳統的課程體系去培養和訓練學生很難達到上述要求,下面以維修廠檢修“汽車跑偏”這一典型故障為例來說明這一問題。

如表1在維修廠開展檢修“汽車跑偏”這一故障項目時,要先進行四輪定位的檢測然后根據檢測結果進行必要的調整,要順利完成這一項目學生必須學習四門課程,而這些課程在傳統的課程體系里,為了強調知識的連貫性及完整性,分別安排在不同學期學習,時間跨度很大,而且把完成一個完整的維修項目所必需掌握的相關知識點及能力點分散在不同課程不同時間去學習和訓練,最后會得到這樣一個結果;學生從入學到完成教學計劃畢業進入工作崗位之前,竟從未獨立的檢修過一個完整的維修項目,這顯然不符合汽車維修企業的崗位要求。
二、以項目化教學改革課程體系
首先與企業合作共同確定汽車維修崗位核心能力及崗位項目,并開發出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相應課程及配套教材,建設一個“以專業核心能力為主導,崗位項目為支撐”的專業課程體系。
1.校企合作對專業核心課程及教材進行二次開發
通過聯合企業、行業專家對汽車維修服務崗位進行分析,提出核心能力要求,確定崗位項目,形成對應課程。如圖2所示:

從上面總體思路出發,形成“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及系列教材見表2(部分):

2.配套新課程及教材修訂教學計劃
由于核心專業課程及教材進行了二次開發,因此需要對現有的教學計劃進行修訂,修訂后的教學計劃如表3:

如上表,公共課及職業基礎課按以往安排進行,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職業核心課程及實訓課已經將理論課與實踐課相融合,同時在第一、三、四學期期末分別針對已學內容將學生安排到校外實訓基地進行校外生產性實訓;第五學期開始根據企業需要,逐步的將學生分批安排到企業的相關崗位進行頂崗實習,因此汽車綜合故障診斷與維修這門課程可以按兩種方式完成:在校學生在校內完成包括理論和實訓的學習;校外頂崗實習的學生由企業指導技術人員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靈活安排,負責學生的技術指導、理論授課及考核,完成教學計劃,專業加以監督以保證教學質量。第六學期畢業班學生基本上已全部頂崗實習,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管理。
3.配合新課程及教材改革教學方法
改進教學方法,由于理論實踐教學一體化,所有核心專業課程均可以采用現場(多媒體)講解——教師現場動手演示——學生動手操作——再講解的過程。
4.提高師資隊伍教學水平
由于每門課程(項目)的整合力度較大,而且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因此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知識面要寬,理論扎實,而且要求動手能力強,因此必須提高專業教學團隊的整體教學水平。
5.完善實訓基地的配套教學設備及充分發揮校外實訓基地優勢
由于在授課的過程中已將理論和實訓統一在一起,因此實訓的時候配套教學設備的種類和數量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加強和完善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
對于一些難以在校內實訓基地開展的項目,比如:“事故車修復的工藝”這個項目,就可以充分發揮兼職教師及校外實訓基地的優勢,將課堂“搬到”企業維修車間。
6.改革完善教學評價方法
引進企業標準,建立試題庫,采用理論與實踐考核并重的評價體系,對于在企業完成的科目由校企聯合制定考核辦法。
三、項目化教學課程體系的優點
1.課程內容貼近生產實際,所學即為所做。
2.課堂與崗位的統一,課堂既是崗位,崗位也是課堂。
3.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每門課程即是理論課,也是實訓課。
4.校企聯合對現有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同時保留學科系統性傳統教材,既有針對性,又兼顧了知識的系統性。
5.對在校專職教師提出更高要求,有利于師資隊伍的建設。
6.以崗位任務為依托的教學更有利于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
(作者單位: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