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基本采用選項課教學,但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這種模式的不足之處也逐漸顯露出來。本研究著重分析了選項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的優越性與可行性,最后聯系實際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校體育 選項課 課內外一體化
高校體育課程的定位是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第一”的終生體育思想,增強學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和身心健康水平,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與愛好,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形成科學、良好的生活方式。但是舉目眺望,現代學校中又有多少學生課余時間活躍在操場與體育館內呢?真正熱愛體育運動、堅持身體鍛煉的人又有幾個?也許學生更鐘情的是網吧等其它一些項目或場所。當前“陽光體育工程”已陸續吹遍全國各級校園,作為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最后一站——大學體育教育勢必應該順勢而為,更新觀念,改革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為培養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發揮出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選項課教學的現狀與不足
“體育選項課”教學是學校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開設一定數量的體育項目,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個人需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體育項目,通過教師組織教學,使學生較系統地掌握該項目的基本知識、技術、技能,養成獨立鍛煉的習慣,掌握科學的鍛煉身體方法,使學生身心健康得到和諧發展,為終生體育打下基礎;其教學組織形式是教師把選擇相同項目的學生集中起來以“項目班”的形式來組織教學。目前,全國大多數高校都是采用體育選項課形式進行教學。實行選項課教學的目的無非是本著“健康第一”的思想,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1-2項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提高運動能力,形成運動習慣。但是僅靠每周一次體育課(80分鐘或90分鐘)能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每學期16次課中減去兩次理論課,剩余14次課內學生要接受兩項素質測試和一至兩項專項測試。短短的教學時間內只有少數體育精英能免除考試壓力,大多數學生是在為測試而學(因為學生的成績關乎到他們的綜合測評,進而會影響到他們獎學金的評定)。如此教學對培養學生運動興趣與運動習慣又怎能起到積極的影響和幫助作用呢?
二、選項課內外一體化模式運行的優越性與可行性分析
1.選項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
課內外一體化,就是在堅持常規體育課的基礎上,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體育,并將課外體育情況按一定比例納入學生綜合成績測評。選項課內外一體化就是在選項課教學的基礎上,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體育,可在課余時間將學校體育場館有償開放,同時安排老師值班給予輔導,具體參與項目可以任由學生選擇,學生活動時間應該有所控制(每次至少1小時),將學生的出勤率折算到體育課成績之中,具體比例可以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酌情考慮進行,一般以占體育成績的20%~40%為宜。選項課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大多數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興趣需求,這較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大進步。實行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運動,在堅持中形成習慣。
2.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有助于同學間、師生間的交流與合作
通過課內外一體化教學不僅能促進學生體育技能的發展,而且能讓學生有更多的交流與學習機會。此外,學校可在課余時間多組織體育比賽,體育競賽可以是同學間的,也可以是師生間的。這樣不僅能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使校園內呈現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景象,而且可以通過這一系列體育活動,促進師生間的交流與了解,使師生關系更為融洽,從而更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不動→被動→主動”達到運動意識與習慣的養成
我國啟動“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是新時期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戰略舉措。活動的目的就是要通過陽光體育運動,促進各級各類學校形成濃郁的校園體育鍛煉氛圍和全員參與的群眾性體育鍛煉風氣,吸引廣大青少年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鍛煉,培養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有效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4.滿足學生更多的興趣需求
大學體育課程的定位是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第一”的終身體育思想,增強學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和身心健康水平,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與愛好,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形成科學、良好的生活方式。由于學校體育設施與體育師資等的限制,使得部分學生在課程的選項上不可避免存有遺憾,即無法選到自己滿意或感興趣的運動項目。課內外一體化可以保證學生課余時間自由選擇運動項目,并能得到老師的輔導,體驗到更多的運動樂趣。另外還可以滿足部分學有余力的同學參與更多的運動,獲得更多的興趣發展。
三、建議
1.利用體育競賽調動學生的體育熱情
長期以來,高校的課外體育鍛煉多處于松散和無序化狀態,課余體育競賽更是少的可憐。體育競賽既可營造學校的體育活動氛圍,又可利用體育競賽的特殊魅力,吸引學生主動自覺地參加體育鍛煉,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與運動意識,這對培養學生的終生體育觀念,促進課內外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搞好課余體育競賽,對推動學校體育工作的全面開展,實現體育的目的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2.改革教學內容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美國在體育課程的設置上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和要求,其中以湯姆·邁肯茲的健身體育模式尤為著名。該模式對競技運動項目進行了改造,降低了運動項目的難度,改變了運動項目的規則,增加一些非競技性的娛樂休閑活動,強調參與者的協同能力、表現形式、合作精神、創造能力和思想解放,把許多因為心理障礙或自身體質原因而離開運動的人群重新吸引回來,增進健康和增強體質的同時,也提升了體育的娛樂性和趣味性,成功地使體育運動融入大學生的休閑生活中。我國的體育教育也應該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結合實際,在教學內容與方法上順勢做出改革。
3.改革成績評定內容與方法
將早操、課外活動等納入體育成績的評定與管理中,促進學生多參與體育運動,調動身體素質差學生的體育參與熱情,通過實施課內外一體化可以教育學生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參與比取勝更重要,同時也免除了部分身體較差同學的考試壓力。3、4兩年級的學生沒有了體育課,為了促進其繼續參與活動,可將學生的體育參與情況記入學生的綜合測評之中。
4.加強管理與引導
選項課內外一體化的實施,有利于學生將體育課上學到的知識、技能、方法在課外得到提高和延伸,使學生自我鍛煉的意識得到增強,體育的能力得到發揮,個性得以發展。但同時也會給學校的管理帶來新的問題,首先是課余鍛煉時間與場地的安排,建議時間段安排在早晨、下午兩節課后或者晚上為宜;其次是教師的輔導與考勤,老師應該愛崗敬業,對學生課外活動情況給予認真考勤,并能做到適時的給予熱情耐心的指導與幫助,學校對值班教師理應做出適當的經濟補貼。
參考文獻:
[1]張鳳華.高校體育“選項課”和“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對比研究[J].安徽文學,2007,3.
[2]陳天霞,余魯軍等.高校體育教學實施課內外一體化改革的思考[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1,3.
[3]王良民.芻議課余體育競賽改革——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改的重要措施[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1,1(14):107-109.
[4]許玲.從美國休閑體育看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改革與創新[J].體育文化導刊,2007,3.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大學體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