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是世界人口大國,同時也是世界老年人口大國。在人口老齡化給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壓力與挑戰的同時,社會應給予老年人更多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上的幫助,加大力度更廣泛地在全社會范圍內開展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娛活動。二聲部合唱將在各方面滿足老年人的心理、生理要求,是適合老年人參與的一項藝術體驗活動。本論文就業余老年二聲部合唱前的準備工作、合唱形式的選擇以及相應處理手段等提出幾點思考供學習探討。
[關鍵詞]老年人 二聲部合唱 輪唱
中國是世界人口大國,同時也是世界老年人口大國。依據資料(《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狀況》)顯示,我國老年人口的數量每年均按照一定的比例增長。到本世紀中葉,老齡人口將達4億左右,占我國總人口數的25%。
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是每一個人所史料不及的。在人口老齡化給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壓力與挑戰的同時,社會應給予老年人更多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上的幫助,加大力度更廣泛地在全社會范圍內開展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娛活動。
合唱是包含著同聲的、混聲的齊唱、輪唱、領唱、對唱、重唱以及和聲的、支聲的、復調的、有伴奏的或無伴奏的一種集體歌唱藝術。在業余老年合唱藝術活動中,筆者以為二聲部合唱愈來愈受到廣大老年朋友歡迎,似乎更加適合老年人所演繹,因為,二聲部合唱無論在聲部安排、表演形式上還是在難易程度等方面更加能滿足老年人的心理、生理要求。不同于大齊唱的單聲部形式亦不同于三、四部合唱的高難度要求,二聲部合唱以其特有的藝術價值及對老年人(在其歌唱能力范圍內)提出的稍高且有意義的挑戰合唱藝術高點的特點彰顯出獨特的藝術魅力。鑒于專業所學,筆者將重點就業余老年二聲部合唱問題提出幾點不成熟的思考。
一、歌唱前的“身聲喚醒”
絕大多數老年人在生理機能等方面逐漸老化及長期慣于不良發聲的狀態下,似乎很難通過單純的練聲曲達到打開聲音美化歌聲的目的。筆者以為,對于老年人來說,身體的完全打開是歌唱的基礎,是必須的也是有能力做到的。依靠打開身體進而打開聲音將有助于體會發聲感覺從而改善聲音的音色。
1.端坐,想象自己處于較為興奮的狀態,腰部及脖頸有豎直上立的感覺。
2.保持面部各器官(口、鼻、耳、眼、眉等)微微張開,笑肌微提,有因為某事感到吃驚而倒吸一口涼氣的感覺。
3.身體想象中盡可能多的橫縱向打開,但切記非僵直,而應體會到一種彈性與松弛的結合。
4.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喚醒身體各部位的展開,美化聲音。
二、二聲部合唱前的準備
在進入二聲部歌曲合唱之前,應適當增加兩聲部的練聲練習以訓練老年人的音準、節奏、多聲部聽覺能力、音層感和相互之間的默契配合能力。依據筆者的相關實驗結果顯示,對于音樂基礎相對薄弱的老年合唱團,在剛開始二聲部練聲時,只宜選用大部分旋律齊唱,個別小節長音時分唱的練習,且和音時盡量選用大三度音程。如:

可以看出,譜例只在最后一個長音的音符上做出了相應的變化,并且將此和音不斷延長,這樣的“簡單化”操作,可以使老年人有更多精力去顧及合唱藝術的方方面面。通過最后一小節的延長和音,老年隊員可以不斷調整自己聲部的音準;可以聆聽到另一聲部的聲音并判斷對方的音準;可以清晰細膩的體會到和音的效果,進一步調整聲音位置,突出共性之美,融自己的聲音于集體之中,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可以對兩聲部的合作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通過指揮的提示,同一和音的演唱效果有多種表現的可能,如兩聲部同時的漸強、漸弱、突強、突弱等等,而就強與弱而言,每個人音量的概念均不相同,單憑指揮演出前的幾次排練是無法完全掌控的,因此平時隊員之間的反復磨合以及對彼此的了解才是合唱成功的關鍵。當合唱團水平有了更進的提高后,則可進行成篇的二聲部不同旋律的視唱訓練。此時隊員自身也會欣喜的發現原本難度較高的二聲部的練聲曲已不在話下,合練時的聲部配合、力度、音色、音準、節奏等恰到好處、游刃有余,更激發起合唱的熱情。
三、二聲部合唱曲的選擇和處理
不是所有的合唱曲都適合老年人演唱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對音樂的記憶力、對氣息、音質、歌曲速度、力度等控制能力均會逐漸下降。然而在現階段,專為老年人創作的合唱作品是少之甚少,可謂資源匱乏,所以,筆者認為老年歌曲的選擇及合理的將其改編這一問題是我們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
1.輪唱。
輪唱是歌曲的演唱形式之一。它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聲部,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先后演唱同一段相同音高旋律的演唱形式,形成此起彼落、連綿不斷的模仿效果。
這里強調的是二聲部輪唱,經觀察發現,老年人對于二聲部輪唱的合練形式是不難掌握的。如《保衛黃河》中的一段二聲部輪唱,由于此段節奏分明、規整,老年隊員只需把單旋律唱熟,二聲部的輪唱就很容易完成。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一部分老年隊員在合唱時會不自覺的過分強調自己的旋律聲部,因而把每一小節甚至每一拍都唱的很響亮,也許是對自己的聲部旋律還不十分明確、自信的緣故。此時,當兩聲部結合時,出現了熱鬧非凡的一幕,雖然態度認真,唱的相當賣力,可是聽眾聽來卻含混不清,連成一片,沒有清晰的線條,沒有把歌曲的本意交代清楚,失去了歌曲原本的此起彼伏、錯落有致的風格。在此曲的處理上,指揮的作用是很明顯的,加入明確的手勢,如此,隊員們就會豁然開朗“噢,原來‘風在吼’的‘吼’字沒必要唱的那么響,此時應該多多讓位給對方聲部的成員?!睂τ趩涡傻莫毘枨覀円嗫蓢L試用輪唱的方法。
2.非輪唱。
筆者把其余的二聲部合唱歸結到“非輪唱”的概念之中,并非希望理論上定義這個新名詞。在平時的教學接觸中,筆者幾乎嘗遍所有的合唱形式,但除了二聲部輪唱或齊唱等簡單的方式外,幾乎不可能在其他形式的歌曲上(諸如支聲性復調作品、非輪唱的復調性作品、無伴奏的形式等等)有所突破。(這里還需強調的是研究對象為歌唱水平一般且無考核類的老年合唱團)但萬事皆有可能,看到老年人對歌唱藝術執著的追求、排練時一絲不茍的態度,演出比賽時的專注投入,我想,指導者是有理由也有責任幫助老年人克服種種音樂上的困難,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縮小與原形作品基本演繹時的差距的?!对谔猩缴稀肥且皇谆炻曀牟亢铣?,由于合唱團男聲人數較少,排練時間有限,筆者試圖將其改為二聲部合唱。盡管如此,排練也是相當艱難的,即使各自聲部都能唱準唱對,可是一旦合練就會出現互串聲部等種種現象,當然最后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系統訓練后也把它可以較為完整的呈現給觀眾。無獨有偶,幾天前在《人民音樂》雜志看到一篇《觀摩〈神戶歡喜合唱團〉排練及思考》的文章,文章中提及的歡喜合唱團可以在四個月的時間里排練出莫扎特《c小調彌撒曲》,盡管有不足之處,但對業余團體已實數不易。以下筆者將結合自己實踐和歡喜合唱團的排練總結一下老年合唱中非輪唱歌曲的排練心得。
(1)在合練時,可以請出自己聲部的一部分隊員(約1/2左右)專唱樂譜,另一部分隊員唱歌詞,這樣可以減少互串聲部的可能,隊員也可集中精力記住自己聲部的旋律,并清楚的感受到自己的旋律在整體歌曲中的音位走向。
(2)對于音樂基礎稍顯薄弱的老年合唱團來說,可適當縮減合唱作品的和音部分。在比較難掌握的地方,寧可選擇大齊唱,形成時分時合,時進時出的效果。
(3)專為各個聲部制作碟片,供老年人平時反復聆聽,鞏固自己聲部的旋律,加強音樂記憶力。
(4)適當增加排練次數,指導者需要敏銳的合唱音準辨別能力,及時糾正合唱中的錯誤。
當然,除以上提及的演唱形式外,歌曲自身的屬性如速度、力度、音色變化、詞句結合、段落連接等等也直接影響老年合唱藝術的表達。在觀看了一場夕陽紅歌會后,筆者對此觀點更加堅定不移。如合唱曲《八駿贊》,在平時的排練中,可以作為一種課程安排加以了解,如果作為演出或比賽曲目,筆者認為也許就并非十分合適了。因為此曲對咬字吐字、速度、力度變化的要求是相當高的,尤其是開始處用象聲詞模仿大草原上駿馬奔馳的馬蹄聲,惟妙惟肖,然而,老年人可能會由于生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而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會因此唱的疲憊且達不到歌曲的基本要求。
老年人是最值得尊敬最需要關愛的群體之一,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用心去思考擺在我們面前的這個現實的話題——如何切實豐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如今,全國各地的老年合唱團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各處老年合唱賽事也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本文從老年合唱這個側面入手,提出幾點不成熟的思考供探討,拋磚引玉,希望能夠引起更多社會人的關注。
參考文獻:
[1]周正松.《合唱與指揮教程》(第二版)[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1.
[2]周正松.《合唱與指揮教程》(第二版)[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3]郭愛民.《中老年學唱歌速成》[M].中南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