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大學生 網絡素質教育 網絡素質培養
一、問題的提出
大學生是網絡社會的主要群體,占網民總數的29.2%,該群體雖然文化層次及技術水平相對較高,但其人生觀世界觀尚未定型,文化修養、自律能力等綜合素質也有待提高,聊天與游戲基本上成了大學生上網的主旋律,甚至有一部分“高手”使用技術手段違法犯罪。如何培養大學生的網絡素質,規范上網行為,維護健康的校園網絡環境,是高校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二、網絡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
計算機網絡作為西方文化舶來品,帶有明顯的西方價值觀特征,和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傾向。結合中國國情和社會主義道德與法律體系,網絡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應從如下兩個方面入手。
1.網絡法制教育
由于宣傳教育力度不夠,有相當數量計算機水平較高的學生,對網絡新技術充滿好奇,他們時常有意無意地使用各種攻擊技術,并未意識到網絡犯罪。通過組織學習信息網絡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僅能培養大學生的網絡法制意識,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大學生網上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2.網絡道德教育
國內每年因黑客入侵、計算機病毒的破壞所造成的損失令人觸目驚心,而計算機犯罪的破案率不到10% ,能定罪的則不到3%。原因在于網絡發展速度很快使現有的法規趕不上變化。所以,我們必須加強網絡道德教育,使倫理道德成為網絡文明最堅實的深層依托。
三、開展網絡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與方法
網絡作為一種交流的工具,為快捷、準確了解師生的思想動態和他們關心的熱點問題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徑,大量有價值的信息也豐富了網絡素質教育的資源。開展網絡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與方法如下。
1.建設好校園網,促進網絡在教育中的應用
教育與服務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提供良好的服務,才能吸引更多學生在校內上網。一方面,要保證網絡的基礎建設,為學生提供滿意的網絡速度和應用環境。另一方面,要加強校園網絡信息資源的開發與應用,調動教師利用網絡進行教學的積極性,并鼓勵學生應用網絡進行學習。
2.抓好網站建設。強化專業網站和特色網站建設,讓學生喜愛自己的網上校園,降低大學生接觸不良網站的概率。
3.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自我教育。一方面,學校可利用網絡收集學生對學校事務的建議及學生關注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利用網絡了解學校的形勢、政策。
4.促進校園文化與網絡文化的融合
通過各種專業講座,指導學生在互聯網這個知識寶庫中到底能做些什么,如何挖掘寶藏,如何與自己的專業、自己的就業相結合等問題;組織電腦網絡大賽、網站設計大賽,提高特色網站優秀網站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5.加強校園網絡的管理。對上網信息進行嚴格監控,及時消除一些錯誤、消極或反動的信息,建立和完善有關規章制度;規范網絡運作,加強對免費個人主頁的審查,并通過必要的技術,真正建立起網絡安全的“防火墻”。
6.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在“兩課”教學中增加網絡道德教育,引導學生上網的法制意識、責任意識、自律意識和安全意識。積極組織大學生參與“綠色上網”、“掃毒”、“掃黃”等工作,使大學生接受并能自覺維護網上法制觀念與道德觀念。
7.加強網絡管理隊伍建設,主動開展網上宣傳教育。建設一支既懂懂網絡技術、又熟悉學生管理的隊伍。一是要有精干的專職網上宣傳教育工作者隊伍。二是覆蓋面廣的兼職工作隊伍,引導學生的發言,增強網上的正面聲音,有效地保證網上信息的導向和質量。
總之,隨著信息網絡化的迅速發展,高校必須適應網絡時代的新要求,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網絡素質教育意識,掌握網絡教育技術,提高大學生的網絡行為規范意識和能力,使之成為尚德守法的網上健康力量。
(作者單位:河南南陽理工學院軟件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