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部“數學與統計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教學規范》等指導性文件的基礎上,結合我校經濟研究和教學優勢,提出設置《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經濟應用方向的命題,并在三年實踐的基礎上,對其指導思想、課程設置、辦學特色等問題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 經濟應用 辦學特色
為了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培養出具有社會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教育部在1998年對傳統數學專業進行了改革,頒布了新的《本科專業目錄》。其中,將以往分化過細的8個數學專業合并成為“數學與應用數學”和“信息與計算科學”兩個專業。由于“信息與計算科學具”有名稱新穎,順應市場需要等特點,受到人們的廣泛認同和社會的極大關注,招生人數急劇擴張,出現了辦學過熱的現象。同時,出現了專業定位不明確,培養目標不清晰,教學計劃不科學,該專業與信息類專業、計算機類專業界定不清的各種紊亂現象,學生培養質量參差不齊。為了盡快改變這種局面,教育部“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通過廣泛調查并以立項的方式,制定了具有指導性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教學規范》(以下簡稱“教學規范”),對改進本專業的教學,提高其人才培養質量起到了重大作用。
我校按照教育部“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教學規范”的基本要求,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形成了以經濟應用為主要特色方向之一,以數學理論為基礎,以經濟類專業為依托,以計算機為工具的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方案。
一、明確辦學指導思想和人才培養目標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是由數學理論、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以及控制科學交叉滲透而產生的一門新的數學專業,其主要特點是重數學基礎、強計算機應用能力、善于解決各類實際問題,培養的學生應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了解信息理論、計算機科學技術與應用的新發展,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技術跟蹤與創新能力。因此,在“教學規范”提出的信息處理、工程計算、軟件開發專業方向設置的基礎上,根據我校經濟類院校屬性、具有經濟研究和經濟信息處理的得天獨厚優勢的實際,我們為本專業設置了經濟應用的人才培養方向,并把該方向作為區別于其它院校該專業的特色之一。
二、教學計劃與專業方向課程設置突顯辦學特色
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定位很大程度上是體現在教學計劃中的,科學、系統和可行的教學計劃是達到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前提。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雖然是一個數學類專業,但其專業內涵和專業定位是完全不同于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很少有從事純數學研究的,數學理論往往只是一種重要的應用工具,有時學生從數學學習中獲得的數學思想、數學思維、數學方法和推理能力等數學素質常常比具體的數學內容更為重要。因此,在明確的專業定位基礎,教學計劃要與之相適應,一些難度太大且具體內容在今后應用不多的數學專業課如實變函數、泛函分析、抽象代數、微分幾何、拓撲學等課程沒有列入我們的教學計劃。相反,為了適應我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經濟應用特色,在專業課中把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等作為必修課程。
我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教學計劃中,專業課程設置分為如下四個模塊。
1.專業基礎課。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空間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概
率論、數理統計、離散數學、數學建模與實驗、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及應用、數學與計算機英語。
2.專業課。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方法、信息與編碼、數字信號處理、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智能、計算機圖形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
3.專業方向課分為四組。(1)金融工程導論、證券投資學、統計分析、隨機過程;(2)算法分析、開發工具、軟件工程、最優化方法、數據挖掘;(3)管理學、管理中的最優化方法、計量經濟學、商務智能;(4)信息科學現代理論選講、信息工程中的隨機方法、網絡與通訊、信息安全技術。
4.任選課。專業英語、電子商務概論、基于WEB信息處理技術、操作系統、人工智能、數學軟件。
在上述四個模塊中,我們突出了數學理論的基礎地位、計算機技術的工具作用和經濟應用方向的辦學特色。既重視課程的體系化和系統性,又加強了各模塊之間的有機聯系。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它們還將進一步得到改進與優化。
三、實驗教學的體系化建設為人才培養保駕護航
“數學與計算科學”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要求學生熟悉各種專業軟件的應用,特別是能夠應用數學軟件如Mathematica、Mathlab、SAS解決一些具體問題。而對于一些復雜的經濟問題,要求學生建立數學模型,進行算法分析,編寫應用程序,基于本專業的這些特點,必須高度重視教學中的實驗環節,借我校關于教學試驗內容體系化、項目化工程的實施,我們系統分析了本專業的試驗教學計劃中涉及實驗內容的每一門課程,編制了詳細的試驗教學大綱和部分試驗指導書,制定了“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教學試驗內容體系化、項目化建設規劃”和“數學與計算科學系實驗室建設規劃”,構建了系統完整的邏輯結構科學合理的試驗教學體系,特別注重構建了數學理論、計算機工具、經濟問題之間的有機聯系和邏輯體系。對每一門課程的試驗內容,每個試驗內容的屬性與目的等均作了詳盡的規劃,并將它們系統地納入教學計劃之中。相信這些試驗教學的貫徹執行必將為高素質的人才培養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當然,加強實踐教學,進一步完善實驗教學體系,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任重道遠,需花大力氣繼續開展此項工作的研究和實踐。
四、取得的成績與今后的努力方向
明確的專業培養目標,具有特色的專業方向設置,為培養合格的專業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輔之以人性化的管理和“金字塔型導師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不錯的效果,大部分學生專業思想明確,對前途充滿信心,學習風氣較好,成績較突出。2004級學生多次在期末考試中成績積點名列全校前矛;以2004和2005級本專業學生為主的數學建模參賽隊在2006年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一個全國一等獎和一個全國二等獎(他們同時也是全省一等獎)和若干全省一、二、三等獎,獲獎率百分百;學生參加校級科研立項的積極性也十分高漲,在數學與計算科學廣大教師的指導下,三年中完成學生科研立項課題近40項,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由于我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開辦時間不長,目前尚無畢業生,各項措施都要在今后的實踐中不斷完善。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于實際,總結經驗,為建立科學合理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具有鮮明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數學類教學指導分委員會.關于《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辦學現狀與專業建設相關問題的調查報告[J].大學數學,2003,19(2):1-5.
[2] 教育部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數學類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信息與計算
科學專業教學規范(試行稿)[J].大學數學,2003,19(2):6-10.
(作者單位:廣東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