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信息時代如何利用網絡技術優化醫學教學手段,促進教學改革成為研究課題之一。本文通過介紹醫學網絡課堂結構及功能,分析網絡課堂的實踐應用效果,探討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模式之間的優勢互補及實施網絡教學的意義所在。
[關鍵詞]網絡課堂 WEBOA 協作討論法
21世紀,網絡以其開放性、拓展性和資源的極大豐富為人類生活的眾多領域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將網絡技術應用于現代醫學教育中,結合網絡優勢,因勢利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醫學教育工作者共同面臨的新挑戰。為深入進行網絡環境下的教與學的模式研究,設計開發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為基礎的網絡教學平臺是必不可少的。
一、 醫學網絡課堂構建
“WEBOA”是我校自主研發的網絡教學平臺,它集網絡辦公、個人事務、教學管理、網絡課堂、實驗管理、系統管理為一體,于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WEBOA中的網絡課堂模塊經過不斷更新和功能完善,與實際教學緊密聯系,為教學改革和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徑。
1. 網絡課堂層次結構

網絡課堂整體結構如圖1所示。學院中可以包括各種版塊,內容可以靈活設定。每個版塊中可以由管理員設定多個課堂。例如,利用網絡課堂輔助計算機實驗教學,可以在計算機學習版塊下,設置“臨床1班”、“臨床2班”、“影像1班”三個課堂。學生按照課堂名稱即可進入自己的班級學習和交流。
2. 課堂基本功能
隨著校園網絡發展,許多學科的實驗課程得以在計算機實驗室中進行。網絡課堂針對實驗教學特點,設計以下功能:
(1)師生交流。網絡課堂提供論壇留言和在線聊天兩種交流方式。
(2)共享資源。教師可以上傳各種教學資源,包括課件、視頻、圖片、文檔等,學生在課堂內直接點擊即可下載或在線觀看。
(3)提交和批改實驗報告。根據醫學生特點,網絡課堂提供兩種實驗報告模版:網頁模版和繪圖模版。教師可以通過單擊批改作業的超級鏈接輕松查看學生作業,并根據完成情況給出分數并寫出評語。學生能夠隨時查看已完成實驗報告和教師評語,修改報告內容。
(4)簽到功能。學生可以在已經設置好的時間段內(例如,授課時間8:10至9:50)登錄網絡課堂中簽到。
(5)成績統計。將課堂內學生的實驗報告成績及簽到成績(可不計入總分)進行匯總,成績統計后可直接打印。對于因特殊原因影響成績的學生,亦可進行整體或個體調整。
(6)課堂管理。課堂默認由授課教師進行管理,包括課堂留言管理,成員管理,設定簽到時間等。
二、網絡課堂應用效果分析
1.發揮多元化網絡資源優勢
網絡課堂為師生提供了集視頻、音頻、聲像技術為一體的網絡學習環境,使交互形式更方便、更豐富、更直觀。利用網絡課堂,學生可以從教學資源列表中下載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料,也可以通過互聯網迅速得到世界上最新、最全的第一手資料,可以說網絡教學信息來自于全世界,其信息呈現多元化趨勢,有利于學生及時把握時代的脈搏。
2.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將網絡技術應用于實驗教學中,可以綜合應用協作討論法、發現式教學法、模擬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自主學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1)協作討論法
傳統課堂教學受限于固定的時間與空間,學生協作學習的機會很少,利用網絡論壇的討論形式,摒棄了單純的人機“刺激反應”的交互形式,實現教學雙方不受時空限制的交流,讓學生能夠通過對某一問題的共同討論,取長補短,從而實現全面認識。教師適當引導、啟發和答疑,從不同角度進行解釋和描述,便于學生對各種看法進行交叉思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問題探究能力、思維創新能力和合作協調能力。網絡課堂開放至今發帖11595篇,回復近2萬次?;钴S的學習氛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2)自主學習法
網絡課堂建立在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控制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了多途徑、多方式學習知識的開放式教學環境。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學生可以自由預約實驗課上課時間,可以查詢所需的教學內容,與教師、專家或其他同學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的交流,訪問各種信息資源。
3 .提供個性化的教學環境
網絡課堂中的每位成員都具有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發現問題的權力和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構建出自己的知識體系。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思考的過程和結果,重視學生作為認知主體的作用,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原創精神。實現教育工作者夢寐以求的“個性化”教學的思想,真正落實“以人為本”教育觀念,也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4. 多方面優化實驗課教學
利用網絡課堂,教師不用再搬動沉重的實驗報告冊,隨時都可以在網上查看學生作業,學生則可以在第一時間看到教師的評語修正作業中存在的問題。教師不用再為每堂課點名浪費的時間發愁,幾秒鐘設定授課時間,就可以解決出勤問題。成績統計因為是自動完成,自動打印,給教師帶來很多方便,也不必擔心核分錯誤。
在網絡課堂中除提交實驗報告及簽到環節外,師生的界限變得模糊。教師和學生均可使用昵稱進行交流,減少了師生之間的隔閡,拉近了師生距離,讓溝通變得更容易。在課堂內,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提出的問題也有了更多人來幫助解決,在互相幫助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培養了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感情。教師在網絡中獲得更多的教學信息,聽到學生真實的聲音,從而及時調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5.教師角色轉換
在合理利用網絡課堂的同時,加強網絡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念,制定學校網絡行為道德規范是十分必要的。教師應以輔導者、幫助者和領航員的身份引導學生正確的利用網絡,確保網絡教學的正常進行。在網絡課堂中,教師需要對網絡教學進行深入的設計和研究,學會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來有效的組織教學,傳遞教學內容,充分認識各種現代教學媒體的缺陷和不足,靈活多樣地在教學中使用,發揮出每種教學手段的應用效能。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和學生同樣面臨著信息素質的培養,作為培養者、引導者和管理者,教師更應該及早發展自身的信息素質,身體力行。
三、結語
在網絡教學平臺的開發設計中,我們努力做到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兩種教學模式取長補短,相輔相成,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既注意教師的教,又注意學生的學,把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其最終目標是要通過這種新的教學平臺、新的教學思想來優化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以培養出具有高度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材。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J].電化教育研究,1997,(3)(4).
[2]巢桂芳.大學網絡課堂教學模式特點與高校教師角色轉換分析[J].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2(4).
課題信息:
課題名稱:《網絡環境下的教與學的模式研究》
課題號:HGG086
課題類別:黑龍江省教育廳規劃課題
課題負責人:王欣萍
(作者單位:黑龍江哈爾濱醫科大學基礎醫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