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三絕”:李白詩,張旭草書,裴曼舞劍。“詩仙”李白和“狂草”書法家張旭的事跡已廣為人知,但對裴曼其人其事,人們尚缺乏了解。《新唐書》和《舊唐書》中沒有裴曼的單獨傳記;不過,從零星的史料中,可知他是唐開元(713—741年)前后的將領,一度鎮守北平郡(治今河北盧龍),曾先后參與了對奚人、契丹和吐蕃的戰事,據記載官至“左金吾大將軍”。他的一生充滿傳奇——
開元年間,裴曼母親去世。他請大畫家吳道子“于東都天官寺畫神鬼數壁”以超度其母親亡魂。吳道子說:自己畫筆擱置已久,缺乏靈感。將軍如有意,就脫去孝服,舞劍一曲,以猛烈之劍氣打通死者的“幽冥”之地。于是裴曼脫去斬衰喪服,“軍裝纏結,馳馬舞劍”。他“走馬如飛”,舞劍在手。只見劍氣縈繞,寒光閃爍。正舞得起興的時候,他突然揮手將劍拋向高空。當寶劍從“數十丈”的高空下落的時候,“若電光下射”。說時遲,那時快,裴曼用手持劍鞘承接,劍正好落入劍鞘。在場的數千人大開眼界,無不驚駭。吳道子的創作靈感大受啟發,“援毫圖壁”,繪出了平生顛峰之作。
裴曼精通多種兵器,不僅劍術超群,而且刀法也十分精純。大約在太極元年(712年),他從幽州都督孫儉北伐,被奚人圍困,漫天箭羽四面飛來。裴曼立于馬上,將寶刀掄開,刀光之氣護住身體,箭矢“皆迎刀而斷”,奚人大驚而退。闡看來武俠小說中有關刀法劍術出神入化的記載,也并非沒有歷史的影子。
此次北伐之后,裴曼一度戍守北平(當指唐北平郡),“且充龍苑軍使(職官名,另一說作龍華軍使),以捍薊之北門”。當時,這一帶老虎很多,裴曼善于射箭,經常彎弓射虎。有一次他在一天之內射死31只老虎。當他正在山下休息的時候。“一老父至,日:‘此皆彪(指小虎或非猛虎)也,似虎而非。將軍若遇真虎,無能為也……自此而北三十里往往有之”’。裴曼于是躍馬前往,到達那里以后,在草木叢生的地方果然見有“真虎”躍出,個頭不大但來勢兇猛,“據地一吼,山石震裂”。裴曼的馬被嚇壞了,狼狽倒退。他本人也差點遇險,弓箭都掉到了地上。自此以后,他“不復射虎”嘲。
除了射虎以外,據記載裴曼還射過大蜘蛛。相傳他在深山中行走時,遇到了車輪一樣的大蜘蛛,蜘蛛網就像一匹布一樣垂下來。蜘蛛盤絲結網,差點將裴曼纏住。裴曼“引弓射殺之”,并從蜘蛛網上取下數尺長的絲收藏起來。當部下受傷的時候,他“剪方寸貼之,血立止也”。
裴曼武功卓絕,在當時很有名氣,許多詩人都曾贈詩與其往來。其中也包括大詩人王維。其詩云:“腰間寶劍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戰勛。見說云中擒黠虜,始知天上有將軍。”
裴曼弓馬嫻熟,精通多種兵器,功夫幾乎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只是因為正史沒有為其單獨列傳,小說作家又未曾留意于他,故而后人對他的傳奇經歷知之甚少。但通過發掘資料可以得知,裴曼當是中國古代一位極富傳奇經歷的將軍。
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