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4日上午,全國十一屆政協會議勝利閉幕。16時30分,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中央企業黨建政研會會長王瑞祥——愉快而高興地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企業文明》記者:王委員,首先恭賀您當選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于今天上午勝利閉幕,請您談談當選后的感言。
王瑞祥委員:中國政治協商會議制度是當代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具體體現。我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的一員,今年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感到無比光榮更感到責任重大。
這次我作為政協委員參加了第十一屆全國政協一次會議,聆聽了溫家寶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聆聽了賈慶林主席代表十屆全國政協常委會所作的政協工作報告。我突出的感覺到,這次兩會的召開是在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召開的一次重要的會議。因為是在十七大剛剛召開不久,全面貫徹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一次人大政協換屆的會議。這次又進一步深化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國家行政體制改革,提出了2008年的各項任務和要求。我覺得這次大會開得非常成功,確確實實是一次團結奮進的、與時俱進的、落實十七大精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的一次重要會議。
溫家寶總理在全國人大十一屆一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通篇透著一個“實”字,自始至終貫穿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是值得擁護、值得信賴的好報告。報告對五年的回顧實事求是。講成就簡明扼要,用數字說話,用事例說明;講工作實實在在,內容翔實,客觀具體;講問題實話實說,不遮不掩,分析透徹,發人深??;講經驗高屋建瓴,內涵深刻;講任務務實求實,思路清晰,目標明確,舉措具體有力,催人奮進。這些事情都是我們親身經歷過,切身感受到的,非常令人信服。
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我們這屆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深化改革,推動科學發展,實現整個經濟社會發展達到又好又快的要求。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提升我們的國際地位,形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都積累了一系列駕馭復雜局面、抵御各種風險、迎接各種挑戰、克服各種自然災害的施政能力。
《企業文明》記者:溫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總結了六條基本經驗,談到了今年應做好的幾項工作,您對此怎么看?
王瑞祥委員:政府報告的六條基本經驗使我們對社會的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加深,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進一步理解和把握。對在社會主義前進道路上如何來把握?在理論上得到了集中體現,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政府工作方面的一個具體體現。這六條基本經驗既是對過去經驗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們今后應該把握的主要原則,更是我們應該堅持的正確的發、展方向。聽了以后很受啟發、很受鼓舞,說明政府對規律性的問題認識得越來越深刻,把握得越來越好,駕馭能力越來越強。使我們進一步增強了對政府的信賴,對今后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各項事業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談到今年的工作共講了九個方面。我覺得既有實實在在可以實現的工作目標,非常具體的明確的政策方針和工作措施,也有非常高的工作要求,這些工作的部署要求,是求真務實的,是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對工作的指導性、在工作當中的操作性非常強,如果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會實現我們確定的目標,一定會推進我們的各項事業沿健康道路向前發展,一定會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我覺得報告中還有一個突出的亮點,也是一個最大的一個特點,充分體現了執政為民、民生為本的執政理念,是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在政府工作方面最生動的體現。
工作報告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廣大群眾的感情,高度負責的精神,執政為民的服務宗旨,這是黨中央提出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非常具體的體現,總結問題,包括分析問題,分析三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民生問題還存在很多問題。在工作任務要求里,用大篇幅而且是大比重地講到如何加強社會建設,落實民生問題體現以人為本。許多方面講得很具體,目標要求非常明確,而且也非常鼓舞人心。這里講到了收入分配問題,把社會發展成果公平地分配到人民群眾手中;講到了住房問題,建立住房保障體系,使更多的人解決好住房問題,來免除后顧之憂;解決安居樂業問題,比如上學問題,要解決好辦好人民教育,讓孩子上好學。這也是提高人民素質,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大家關心的熱點問題。除此而外,還講到醫療保障、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完善問題、發揚政治民主問題。方方面面都把執政為民的理念體現在了對2008年工作部署要求上,都體現在了政府在各項政策和舉措方面上了。聽到以后,確確實實感到很親切,感到很受鼓舞,確實增強了我們進一步做好工作、實現共同目標的責任感、使命感。
《企業文明》記者:您作為國資委系統的政協委員,如何在今后履新過程中發揮參政議政的職責和作用呢?
王瑞祥委員:作為新的政協委員,在會前的集中學習和這十幾天的會議中參政議政,使我對政協的性質、職能,政協工作的規律特點,對政協委員的要求都比較清楚了,方向也比較明確了。如何來做好工作?如何來履行一個政協委員的職責?如何發揮政協委員的作用?也使自己增強了責任意識,也有一種緊迫感在里邊。我覺得政協就是要體現團結民主這個主題,要履行好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和政治協商這三大職能,對我們的素質要求很高,對我們的工作精神狀態要求很高,對我們如何經常地深入調研、了解社情民意、了解老百姓的訴求、了解需要向黨中央國務院反映的一些重點,都心中有數了。
《企業文明》記者:記者了解到,這屆全國政協會議您被提名為十一屆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我們為您感到光榮和自豪!您有何感慨?
王瑞祥委員:這次提名我作為十一屆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我覺得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一定要嚴于律己、廉潔奉公,很好地去履行職責,決不辜負委員們的信任。要重視并投放必要的精力來做好提案委員會的工作,對所有民主黨派、各界別組、各團體和每個政協委員的提案都要高度重視,都要通過自己的工作,使這些提案得到很好地處理,和提案委員會的同志共同努力,使每件提案都能夠筆筆有終,都能做到有歸因、有結果。使參政議政在提案工作上得到很好的落實。我作為國資委系統、中央企業系統的政協委員,對如何更多了解企業改革發展的需求,對如何反映廣大企業經營管理者和廣大職工的利益訴求,如何更好地推動國有企業的發展,來實現壯大國有經濟的目標要求,更好地建言獻策,多到企業去了解情況,多傾聽企業同志們的反映,多提出一些有內容有分析有解決辦法的一些提案和建議。通過這個渠道,來發揮政協的作用,為企業發展服務。做一名讓國企職工群眾滿意的好委員。
《企業文明》記者:國務院國資委這個特設部門主要職能就是對中央及地方國有企業資產實施監督,保值增值,把國企做強做大,但是卻非常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在2005年國資委出臺了《關于加強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這樣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又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呢?
王瑞祥委員:在十六屆二中全會上提出國有企業改革的重大決策,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國資委應運而生。我理解,黨中央國務院進行國有資產改革,組建了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要承擔兩方面任務:一個方面是受國務院委托,管理好企業的國有資產,特別是中央企業的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把我們的企業做好做強做大,不斷通過企業的改革創新來發展壯大國有經濟,這一點對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于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對于鞏固和發展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對于鞏固我黨的執政地位,提高執政能力,履行我們執政的歷史使命,都是至關重要的。第二個任務就是受國務院的委托,負責對全國的地方國資委實施指導監督,建立起完善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完善政策、法規體系,不斷地推進國有資產監管工作規范科學,在全國范圍內使國有資產監管工作更有效,從全國范圍內為國有企業的發展、國有經濟的發展壯大來提供服務,提供保障。
這幾年,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工作是多方面的,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做了大量的、開創性的、探索性的、基礎性的工作,而且客觀效果顯著。中央企業乃至全國國有企業都實現了快速的健康的持續發展。2007年,中央企業實現銷售收入9.84萬億元,同比增長19.3%;實現利潤9968.5億元,同比增長30.3%;上繳稅金8303.2億元,同比增長23.8%。截至2007年底,中央企業資產總額達到14.8萬億元,同比增長20.5%。2002年~2007年,中央企業資產總額年均增加1.5萬億元,銷售收入年均增加1.3萬億元,實現利潤年均增加1500億元,上繳稅金年均增加1000億元。2007年,中央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千億元的有26家,利潤超過百億元的有19家,進入世界500強的有16家,分別比2002年增加20家、13家和10家。
實踐證明,十六大關于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是完全正確的,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是正確的,這一點是被實踐所證明。十七大以及兩會都對這一點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偫碜鞯恼ぷ鲌蟾嬷杏幸淮蠖握f的就是國有企業的改革,肯定了這方面的成績,這對我們來講是最大的鼓舞和鞭策。
十六大確定了國資改革方向,按照十七大精神要求,按這次總理報告的要求,要進一步的鞏固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進一步地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做好上述工作,我覺得要推動企業的發展還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這一點國務院國資委,國資委黨委是高度重視的。因為,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日益頻繁,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員工思想空前活躍。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形勢,使中央企業既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又面對跨國公司和國內各類企業的雙重競爭壓力,迫切需要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提升企業競爭能力。我們認為,先進的企業文化是企業持續發展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先進的企業文化,既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企業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做強做大的迫切需要;既是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建設高素質員工隊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選擇;又是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增強凝聚力和打造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舉措。中央企業大多是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支配地位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肩負著弘揚民族精神、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的重任。所以,中央企業必須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十一屆全國兩會精神為指導,在提高效益、促進發展的同時,在建設先進企業文化中發揮示范和主導作用,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央企業在長期發展實踐過程中,積累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反映時代要求、各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在培育企業精神、提煉經營理念、推動制度創新、塑造企業形象、提高員工素質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探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中央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發展還不夠平衡,有的企業對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和指導思想不夠明確,片面追求表層與形式而忽視企業精神內涵的提煉和相關制度的完善,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管理存在脫節現象,缺乏常抓不懈的機制等。因此,中央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亟需進一步加強和規范。
《企業文明》記者:這幾年來,國資委把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推動,大體上都取得了哪些階段性的成果?
王瑞祥委員:2004年,在大量調研準備的基礎上,國資委在大慶召開了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交流研討會。這次會議在全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是一次標志性會議。經過近一年的準備,2005年正式下發了《關于加強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比較全面系統地提出了企業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包括工作目標、工作措施等都作了規范的具體的要求。應該說這個指導意見是咱們國家部委一級發布的第一份權威性文件,也是一個大的系統內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權威文件。
2006年在廣泛調研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又提出了要用三年時間建設符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央企業特色、具有體現時代特征、體現代表中國先進文化方向的企業文化體系。對體系的三個方面,我們又做了明確要求,并召開了企業文化推進會,對需要建立的工作機制保障機制也提出了明確要求,把企業文化建設不斷引向深入,不斷加以規范。使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走上了一條健康的道路。
現在,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日益深入,不斷地發展完善,而且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管它的企業精神文化、企業經營理念、核心價值觀,包括企業道德逐步形成建立起來,而且它的制度文化、行為文化,也都逐步地建立起來?,F在上上下下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工作有序推進,各方面工作逐步規范,和實際工作越來越緊密,出現了比較喜人的景象。而且企業文化也逐漸成為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企業打造核心競爭能力、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凝聚企業廣大職工的智慧和力量的軟實力。它既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要素,重要組成部分,發揮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企業管理水平,對培育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確確實實是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們以實際行動落實十七大精神、來發展我們的文化軟實力、來建設中國先進文化、實現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要求的具體體現。
這些工作我們有了很好的基礎,2007年我們又在探索形成企業文化建設考核評價體系建設的問題,從企業文化工作層面,從企業文化在企業發揮績效層面,來客觀評價企業文化建設狀況和企業文化發揮的作用。這些工作的開展都會對企業文化更健康的、更有效的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企業文明》記者:王委員,對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下一步重點有什么打算?
王瑞祥委員:2008年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就是抓工作的推進,抓具體工作的落實,組織力量開展調研,了解目前中央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開展的情況。以各中央企業取得的經驗,成功的案例來加以總結推廣宣傳,同時通過調研了解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針對企業還存在的實際問題,存在的客觀困難,去分類指導,不斷提高企業文化建設質量,使企業文化建設更扎實有效地開展。在下一步考核評價體系形成之后,我們也要按照這套體系自檢自查,對照先進單位考評體系,發現問題,塑造一批典型,組織召開深入的研討。扎扎實實地把這項工作與企業核心工作結合好,和企業的改革發展同步進行,建設負責任的、讓人民滿意的中央企業。
《企業文明》記者:王委員,您作為中央企業黨建政研會會長,一直都很重視關心《企業文明》雜志,您對辦好《企業文明》雜志還有什么要求和期望?
王瑞祥委員:《企業文明》作為中央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的會刊,對推動中央企業黨的建設,對推動中央企業文化建設,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已經成為國務院國資委和國資委黨委對外宣傳的主要窗口,成為中央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窗口、重要的交流陣地、重要的信息來源,也起到了很重要的引導和示范作用。希望《企業文明》雜志按照十七大和兩會精神的要求,更好地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貼近企業,貼近實際,能夠在傳播經驗宣傳典型交流工作引導和推進工作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能夠真正地把《企業文明》雜志辦成全國一流的刊物,辦成一個企業廣大職工和政工人員離不開的雜志。衷心祝愿《企業文明》在這些方面不斷地有所創新、有所發展,不斷提高質量和水平,不斷發揮更大作用。
《企業文明》記者:感謝王委員,接受《企業文明》記者專訪。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