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分析了非公有經濟從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認為要進一步促進個體私營經濟的健康發展,就必須加大社會保險制度的改革力度,切實保障從業人員的權益。
關鍵詞:非公有經濟 從業人員 社會保險
中圖分類號:F840.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1-052-01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非公有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筑社會保障體系中,必須建立和完善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而非公制企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是當前養老保險工作的重點,更是難點問題。非公有經濟從業人員參保困難,不僅制約著社會保險事業的發展也侵害了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障權益。當前,影響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參保的主要因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參保信息難以摸清
個體私營企業廣泛分布于城市、集鎮和鄉村,涉及飲食服務、建筑裝飾、商業零售、機械加工、房地產開發、信息服務諸多行業,且大部分個體私營企業資金少,規模小,經營管理很不規范,應付市場風險的能力弱,停業、歇業現象較頻繁。這種情況下,參加社會保險的個體私營企業戶數和人數的底子很難摸清,給社會保險擴面增加了難度。
二、從業人員構成復雜
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有的來自城鎮,也有的來自農村;來自城鎮的從業人員中,有相當數量的下崗、失業、停薪留職、病休、退休返聘人員。復雜的人員構成成為部分私營企業經營者拒辦社會保險的擋箭牌,比如有的私營老板只給業主或本地從業人員辦保險,對外來工、農民工則以流動性大為由不予辦理社會保險。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構成的另一個特點是兼職人員多,確定這部分參保對象有一定的難度。
三、從業人員流動性大
個體私營企業從業人員的流動性很大,有的這個月登記注冊,下個月就注銷,來去無蹤,變化無常,難以查清。另外,從業人員中農民工占75%,這些人受農業季節性影響,農閑進城打工,農忙時回家務農,給社會保險擴面和接續保險關系帶來了難度。
四、雇傭雙方參保意識差
不少個體私營企業雇主認為社會保險是國企的事,與非公有經濟無關;也有的認為工商執照、稅務登記是企業經營的硬件,而把辦理社會保險視為無關緊要的軟件,以至拖而不辦;還有的認為參加社會保險是“買保險”,把社會保險等同于可以自愿參加也可以不參加的商業保險,形成可“買”可“不買”的觀念。
而從業人員也普遍對社會保險政策缺乏必要的了解。部分從業人員認為自己年輕,對參加社會保險的必要性認識不足,對企業是否繳納社會保險費抱無所謂的態度。更重要的原因是,許多個體私營企業從業人員迫于就業壓力,不敢向雇主提出參加社會保險的要求。
五、政策措施落實乏力
面對個體私營企業這一新的管理服務對象,社會保障經辦機構目前仍然缺乏新的有效的工作手段。工商部門對拒不參保的個體私營企業,在責令其暫停營業或吊銷執照方面也尚無行政法規依據。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到位,在行政手段上缺乏部門之間的溝通和配合,因而成效不大。特別是宣傳工作不夠,僅僅是臨時造聲勢,流于形式,沒有很好地發揮新聞輿論作用。
要解決上述問題,促進個體私營經濟的健康發展,筆者認為就必須加大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力度,積極研究非公有經濟參保對策。
一是大力營造依法參保的社會氛圍。
使非公有制企業依法參保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關鍵,在于轉變其自身觀念,樹立起參保意識。首先是解決個體私營企業經營者自身思想認識問題。具體方式有辦社會保險政策培訓班或講座、主動約見私企負責人當面講解政策等。其次是提高個體私營企業從業人員的自我保障意識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針對私營企業員工文化素質低的現實,宜采用通俗易懂的辦法進行宣傳,使他們懂得參加社會保險是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是依法登記,夯實社會保險擴面基礎。建立社會保險登記制度,是經辦機構全面了解繳費單位和職工基本情況的主要途徑,是擴面征繳的基礎工作。有關部門應抓緊出臺社會保險登記的法規和配套文件政策,規范社會保險登記的整個操作環節。各部門之間要相互協作,齊抓共管,做到制度創新與重點突破相結合。實行社會保險登記時,繳費單位出示本單位工商營業執照或其他核準執業證件、銀行賬號、組織機構統一代碼證書等,并提供本單位從業人員基礎檔案資料。社會保險登記機構要正確記錄單位繳費和個人繳費的情況,為個人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三是規范管理,強化監督,落實征繳到位。社會保險費的征繳工作,涉及到個體私營企業的經濟利益,僅有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登記手段是不夠的,必須強化監督。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組織到位、責任到人。為確保完成個體私營擴面工作的推進,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層層落實責任制,責任到人,分片包干。可建立目標考核制、階段匯報制、獎懲兌現制等,將覆蓋率、員工參保率、基金到賬率與工作人員的獎懲掛鉤。
(2)檢查到位,措施到位。一是開展以非公有制企業為重點的社會保險費收繳專項檢查。二是規范勞動用工管理,個體私營企業用工必須簽訂勞動合同,企業和從業人員必須建立社會保險關系,不以戶籍和用工性質為借口拒辦社會保險。三是完善社會保險配套政策工作,出臺針對非公有制企業的簡單易操作的社會保險辦法,對擴面中出現的新情況進行明確規定,做到有法可依。
(3)改進作風,強化服務意識。社會保險是為廣大參保人員服務的工作。有關經辦機構必須做好各項服務工作,以取得參保單位和參保職工的理解和支持。經辦機構工作人員要吃苦耐勞,勤政廉政,不斷提高業務水平;要多深入企業,調查研究,上門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困難,不斷改進收繳辦法,視企業不同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收繳方式,擴面工作必須走因勢利導與強制性相結合的路子。同時,經辦機構要采取有力措施為職工建立個人賬戶,統一運作管理,盡量簡化程序,規范操作,提高服務質量。
(4)加強聯合執法力度,搞好相關部門間溝通和協調。私營企業擴面征繳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破除部門利益保護思想,實行政府領導下的部門分工負責制,部門聯動,齊抓共管,利用各部門的管理權限,動員和強制相結合,督促私營企業參保繳費。
(5)加強基礎管理,提高私營企業參保率。
當前,勞動部門要與工商、稅務等部門聯手集中對私營企業情況作一次摸底調查,并對私營企業動態變化實行跟蹤。要強化私營企業和個人參保繳費的法律意識,勞動、工商、稅務等相關部門之間要進一步加強溝通和協調,定期召開各業務具體經辦機構聯席會議,通報養老保險擴面征繳情況,互通信息,共同做好私企擴面征繳工作。
(作者單位:山西省企業養老保險服務中心 山西太原 030001)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