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了侵害配偶權的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制度,該制度的確立是經過修改后的婚姻法的一大進步。但該婚姻法并沒有涉及到第三者對婚姻關系的侵害應該負何種責任的問題。對我國在這一問題上的立法研究十分必要。
關鍵詞:婚姻 過錯損害賠償 建議
中圖分類號:DF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1-103-01
一、“第三者”現象引發的社會問題
近年來,由于一方的過錯而導致家庭破裂的離婚案件,有上升的趨勢。在這種離婚案件中,無過錯方(多數是女性)不僅身心受到極大傷害,而且由此引發了不少惡性案件,從而影響了社會的穩定。據目前深圳市規模最大的婚姻心理咨詢機構的一份統計數據表明,在去年7月至今年7月的一年時間內,該公司共受理了婚姻問題咨詢6000多例,這其中由于婚外戀而引發的婚姻問題就占到了約80%,約有4800例左右。其他地方這個問題也可見一斑。這些都反映了婚姻關系問題的日益突出。
二、“第三者”現象破壞的民事法律關系
“第三者”現象侵害了無過錯一方的人格權。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人格權中包括人格獨立、人格自由、人格尊嚴。其中人格尊嚴是指民事主體作為一個“人”所應有的最起碼的社會地位和應當受到的最起碼的尊重。具體而言,人格尊嚴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人格自尊,即民事主體對自身人格價值的認識和評價,這種認識和評價通常決定于其所處的社會環境、地位、聲望、工作環境、家庭關系等各種客觀條件;二是人格受尊重。可見家庭關系是人格自尊的重要因素。“第三者”的行為直接或間接地侵害了家庭關系,使原本和諧幸福的家庭蒙受陰影,甚至毀滅,對無過錯一方的人格自尊是殘酷的踐踏。對此問題,各國憲法都強調對公民人格尊嚴的保護。
三、“第三者”法律責任的現行立法探討
1.離婚損害賠償不同于以往審判實踐中對無過錯方的經濟補償,而是一種強制性規定。新婚姻法確立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從立法的角度明確了第46條所規定的四種情形引起的離婚,對無過錯方存在著損害事實。也就是說,上述行為確已給無過錯方帶來了精神和物質上的損害,過錯方應對這種損害所造成的后果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賠償無過錯方因此而受到的損失。這條規定使受害方享有了一種明確的請求權利,也使過錯方的賠償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
2.我國實行的是離婚損害賠償有限原則,只有在《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導致離婚的四種情形即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和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無過錯方才可提起損害賠償。新婚姻法第46條確立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實施以來,對進一步保護公民特別是婦女的權益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亟待立法改進。
四、“第三者”法律責任的立法改進建議
1.損害賠償不能以離婚為要件。新《婚姻法》第46條適用的條件是“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如果夫或妻不要求離婚就不能提起損害賠償的請求,也就是說,無過錯方要想得到賠償必須以離婚為代價。在司法實踐中有些無過錯方不要求離婚而只要求損害賠償。例如某對夫妻感情尚好,后因第三者插足致使夫妻感情產生裂痕,在一次爭吵中,丈夫用開水燙傷了妻子的右腿,醫院鑒定為輕傷,而這個丈夫卻離家出走,對妻子不加照顧,妻子非常氣憤,她可以提起刑事訴訟,也可以要求離婚,但她只要求丈夫賠償損害和對自己賠禮道歉。結果,法院判決丈夫負賠償責任。判決后,丈夫回家向妻子賠禮道歉,夫妻倆和好如初。筆者認為,夫妻在婚姻存續期間,除了夫妻共同財產以外,還有個人的特有財產,如一方的婚前財產,因繼承、受贈所得的指明為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等。即使無個人財產,但法院的判決分清了是非,明確了責任,從而伸張了正義。如果一定要以離婚為代價,對被侵權人是不公平的。
2.應擴大損害賠償的范圍。新《婚姻法》第46條列舉了4種情形可以請求賠償。但現實生活中,情況是復雜的,重大過錯不僅是列舉的4種情形,如發生婚外性行為未達到同居而對配偶一方造成嚴重傷害的,應不應賠償?據報載,一對夫妻已經離婚,子女由男方撫養,但后來男方發現子女不是自己親生,而是女方與人通奸所生。這名男子感到蒙受了極大恥辱,憤而起訴,要求追索子女撫養費和精神損害賠償費。一審判決撫養費25000元、精神賠償費25000元,但男方上訴;二審改判撫養費35000元、精神損害賠償費35000元,共7萬元。這實際上已超過了新《婚姻法》第46條所規定的賠償的范圍。可見,新《婚姻法》規定的范圍有進一步明確的必要。
3.損害賠償所訴的主體不應限于夫妻。對于由于第三者現象對婚姻家庭造成的損失,究竟哪些主體要承擔責任。首先第三者本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明知對方有配偶而與對方交往,給對方家庭婚姻造成損害的,在主觀上顯然有違法和違背道德的錯誤。其次賣淫者是否屬于第三者呢,答案是肯定的,賣淫者不僅應該受到《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懲罰,還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承擔民事責任。色情服務場所的經營者也應該成為該民事責任的承擔者,只要婚姻關系中受害人有證據證明上述三者有侵害自己婚姻家庭的行為,就可以讓行為人承擔責任。
[本文為塔里木大學校長基金碩士資金項目資助。項目編號:TDSKSS06004]
參考文獻:
1.欒軍.論配偶權的法律救濟[J].學術交流,2005(6)
2.劉引玲.論我國婚姻權利體系的構建[J].法商研究,2005(2)
(作者單位:塔里木大學經管院 新疆阿拉爾 8433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