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國際貿易中,信用證是多數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主要結算方式。但是信用證機制本身并不是無懈可擊的,它在促進貿易的同時,自身也存在著一些風險,其風險主要表現在軟條款方面.因此,在辦理信用證過程中,出口方應保持頭腦冷靜,小心謹慎,只有仔細審查對方制定的各項軟條款,清醒地識別信用證軟條款,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并提出相對應的防范措施,才能確保信用證業務順利進行,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關鍵詞:案例 信用證 軟條款
中圖分類號:F83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1-104-03
一、案例介紹
2006年12月25日,我國A銀行收到日本B銀行的即期不可撤銷信用證,申請人為日本的D公司,受益人為我國的一個外貿公司下屬的食品加工企業C。銀行收到信用證后認真審查了該證,發現有一條款“INSPECTION CERTIFICATE ISSUED BY MR ZHANG OF D,ⅹⅹOFFICE IN TWO COPIES”。工作人員在通知受益人時,指出了該條款,提醒受益人注意。受益人稱該張先生現駐其公司,未提出異議。后C公司在信用證有效期內分為兩次發貨,并提交規定單據到A銀行議付。第一次議付時間是2007年1月29日,金額為USD26800,準時收回貨款,問題出在第二次議付上。第二次議付時間是2007年2月5日,議付金額為USD107520,因該證有償付行,議付行及時收到了押匯款。可時隔幾日開證行發電至議付行稱該單據有不符點,“檢驗證書上簽字系偽造”,拒付并要求退回已收到的償付行的款項。同時,申請人D駐我國辦事處亦來人到A銀行,稱他們收到的為空箱,根本沒有貨。
分析:本案例中,開證申請人授權簽發檢驗證這一條款,不僅違反了有關進出口商品檢驗需由一個獨立貿易關系人之外的第三者、一個有資格、有權威性的檢驗專業機構來執行的慣例,而且也違背了UCP500號第四條規定:“在信用證業務咯有關當事人處理的是單據,而不是與交易所有關的貨物服務或其他行為。”故外國D公司的做法違背了國際慣例。
此案例只是形形色色“軟條款”的一種形式。以下就具體介紹:
二、信用證中的軟條款
從上述案例中“INSPECTION CERTIFICATE ISSUED BY MR ZHANG OF D,ⅹⅹOFFICE IN TWO COPIES”。該條款是一個典型的軟條款。
1.概念。所謂軟條款它是指開證申請人(進口商)在申請開立信用證時,故意設置若干隱蔽性的“陷阱\"條款,以便在信用證運作中置受益人(出口商)于完全被動的境地,而開證申請人或開證行則可以隨時將受益人至于陷阱而以單據不符為由,解除信用證項下的付款責任。換言之,信用證的軟條款屬于引而不發的炸彈,是否引發的決定權掌握在開證申請人的手中。因此信用證也就會因開證申請人的非善意行為成為廢紙一張。所以說,軟條款信用證的根本特征在于它賦予了開證申請人或開證銀行單方面撤銷付款責任的主動權。
2.軟條款的常見種類。在貿易實踐過程中,信用證的軟條款種類很多,但無外乎這幾種:第一,在信用證生效環節上制造障礙的軟條款;第二,在信用證的單證獲得上制造障礙的軟條款;第三,信用證中的條款不完整,但約定有以后再進行修改的軟條款。具體的又有以下多種條款體現出來:
(1)暫不生效信用證。如本證暫不生效,待進口許可證簽發后通知生效或待貨樣經開證人確認后再通知信用證生效;比如有一家意大利銀行開出的信用證稱,該信用證只有在收到意方進口許可證后方能生效,而這種生效還需經開證申請人的授權。此外,議付行還要提示開證申請人驗貨證明,待由開證人確認后,開證銀行方可將款項貸記有關賬戶。這是一張比較典型的帶有軟條款的信用證。該證雖標有不可撤銷信用證的字樣,但稍有一點國際結算常識的人都會看出,在其實際動作中卻與可撤銷信用證毫無不同。因為開證申請人(進口商)自始至終都控制著整筆交易,如果對方故意拖延交單,對裝船和結匯都有影響,而受益人(出口商)則完完全全地處在被動地位。
(2)船公司、船名、目的港、起運港或驗貨人、裝船日期須待開證人通知,開證行將以修改的形式另行通知;這種使裝運處于不確定狀態的條款,使得信用證要素不全,出口商如果貿然加工備貨,修改證不到,則會增加倉儲費支出。
(3)貨到目的港后通過進口商檢驗,檢驗證由進口商經過開證申請人授權的人出具和簽署(即所謂“客檢證書\"),同時其印簽應與通知行持有的記錄相符才履行付款責任;這樣就很容易造成延誤交單期的不符點。本案例中銀行付款就必須有進口商指定的張先生會簽的商檢書為前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4)貨運收據由進口商或開證人授權的人出具和簽署,其印簽應由開證行證實或與開證行存檔之簽樣相符才可議付。
(5)無明確的保證付款條款,或明確表示開證行付款以買方承兌賣方開立的匯票為條件;信用證本是開證行負有第一付款責任,如果開證行以買方承兌賣方的匯票為條件就改變了信用證本身的性質,而且也加重了賣方發貨和收款的負擔。
(6)發票須由進口商代表會簽,或由進口商代表出具品質證,并規定其簽章須與留在銀行的樣本相符,或將印簽檔本寄給議付行要求憑以核對在發票上簽章。一般而言,出口方簽發的商業發票只需出口方簽字或當地貿促會會簽即可,若由進口商或其代表或寄給開證行交申請人會簽就很容易造成延誤交單期的不符點。
(7)信用證規定,要求單據在船舶到達前到達開證行或在貨物通過進口國國家海關檢驗放行后或由主管當局批準進口后才能支付貨款。辦理進口通關手續是進口商的責任而且只要賣方提交的單據符合“單單一致、單證一致”進口商就必須付款,如果付款前提是進口國海關放行或其他部門批準,則這就明顯是阻礙出口商順利收款的軟條款。
(8)信用證規定開證行有權在開證申請人未付款的條件下將單據放給開證申請人,或者規定議付行僅在收到開證行授權后才能向受益人付款。
(9)在信用證中設置不易察覺的陷阱條款或信用證前后互相矛盾的條款,受益人無論如何也做不到“單單一致、單證一致”。
三、信用證軟條款的防范措施
這里需要指出,截至目前,國際商會有關信用證的文件對此并無特別的說明和規定,這也是軟條款信用證得以常出現的原因之一。UCP500的文件起草人大都來自某些大國,帶有軟條款的信用證未在UCP500中得到闡述,可以說是一個遺憾。 軟條款信用證的的確確害人不淺。對于賣方來說,由于進口商及其銀行在信用證內加列了個別條款或字句,設置圈套,極易誘使其受騙上當。如果真是這樣,那損失就相當巨大;因此,對于軟條款信用證,我們國內的外貿、工貿企業人員必須對此引起高度的重視,并對可能的風險作出適當的防范才行。 然而,盡管處理軟條款信用證是件比較頭痛的事,但也不必過于驚惶失措。即使是直至貨物出運才發現信用證含有軟條款,也不應該束手無策。要靈活機智,要冷靜分析,仔細尋找突破口,較為圓滿地予以解決。
1.加強信用風險管理,重視資信調查,慎重選擇交易對象。如對進口商的資信進行調查,尤其是對由中間商介紹的客戶,更要加強了解,切不可盲目輕信。外貿企業應建立客戶信息檔案,定期或不定期客觀分析客戶資信情況。在交易前通過一些具有獨立性的調查機構仔細審查客戶的基本情況,對其注冊資本、盈虧情況、業務范圍、公司設備,開戶銀行所在地址、電話和賬號、經營作風和過去的歷史等等,進行必要的調查評議,選擇資信良好的客戶作為自己的貿易伙伴。在交易中,經常與業務員溝通交流,對業務員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疑點、難點問題給予指導幫助。交易后以應收未收賬作為監控手段,防止壞賬的產生,這樣,可以最大可能地避免風險,為業務的順利進行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2.慎重選擇開證行。盡管開證行不是直接由受益人來選擇,但是,受益人可以事先與進口商商定好,由那些世界一流、信譽較好的銀行作為開證行。因為這些銀行很注意自身的聲譽、操作很規范、服務質量高,一般會很嚴肅認真地對待“軟條款\"問題,因此,對于受益人來說,風險概率會大大降低。
3.信用證業務的特點決定了單據對整筆業務完成的重要性,嚴格審單,防患未然。嚴格相符的單據是開證行付款的前提條件,單據不符是開證行憑以拒付的唯一正當依據。如果銀行不是一開始就從單據入手,排除了一切可能產生的不符點隱患的話,那么開證行很可能從單據的角度提出拒付,議付行日后的交涉和安全收匯就缺乏良好的基礎;“單單相符,單證相符\"是信用證的基本要求,正確交單議付則是最后結算的基礎。作為受益人,加強催證、審證、改證工作,認真審核信用證,仔細研究信用證條款可否接受,并向客戶提出改證要求。在制單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單單相符,單證相符\"原則,以防產生不符點,影響安全收匯。
4.努力提高業務人員素質,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外貿業務人員應認真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是防止風險的關鍵。隨著競爭的日趨激烈,瞬息萬變的市場對業務人員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貿易做法也越來越靈活多變,業務上如果不熟,碰到問題看表面而不看實質,對風險缺少充分的估計,盲目樂觀,很容易造成巨大損失。從以往的應收未收賬的案例分析,絕大多數是由于業務員工作馬虎,忽視風險而造成的。
5.銀貿協作,深入調查。雖然UCP500中沒有規定作為通知行必須要提醒受益人軟條款的義務,但銀行為了提高服務質量,不妨多站在出口商的角度去審證,重點審核開證行的資信能力、付款責任和索匯路線是否清楚,及時和出口商溝通,將風險關口前移,給出口商帶來了收款的便利,同時也樹立了銀行為企業服務的新形象。而且信用證畢竟是一種使用比較多的結算方式,多了解客戶情況對銀行給客戶做出口押匯、落實還款保障還是很幫助的。
6.理性對待“軟條款\"。對于信用證中的“軟條款\"能做到的盡快辦理,不能做到的應堅決修改,通過通知進口商再通過開證行進行修改或刪除,千萬不要邊裝運邊等信用證修改函,否則貨物發運后如對方不肯修改信用證則為時已晚;要盡可能地拒絕接受預付訂金、履約金、質押金的條件;更不要過早預付資金,草率簽訂貿易合同;對于傭金回扣,也最好在收到貨款后支付。
總之,信用證作為國際結算的主要方式,給了買賣雙方更大的安全保障。但在具體信用證業務操作中,出口商為了保護本身的權益,要清醒地認識到信用證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增強風險防范意識,預防在先,應加強對信用證條款,尤其是軟條款的審核,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及時通知進口商通過開證行來函或來電報修改或刪除,為順利出運貨物和安全及時收匯鋪平道路。如果掌握了軟條款的法律特征以及各種表現形式,只要實踐中對信用證小心審核,我們就可以有效防止和避免軟條款給我們帶來的損失。
參考文獻:
1.徐冬根 .政治與法律[J].2006(1)
2.郭燕,楊楠楠. 國際貿易案例精選[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3.李煒. 軟條款. 信用證淺析[N].國際商報,2003.10.10
4.陳錚,馬曉軍. 正確識別信用證“軟條款\"避免信用證風險[J].上海金融,2000 (3)
(作者單位:滁州學院經濟管理系 安徽滁州 239000)(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