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與國際上幾個主要國家的比較,分析了我國RD經費總量、投入強度和支出結構三方面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的對策。
關鍵詞:RD經費 國別比較 投入強度
中圖分類號:F0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1-116-02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已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世界各國為了增強本國的科技實力及可持續發展能力,都不斷加大本國的RD經費投入。RD經費是統計年度內各執行單位實際用于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實驗發展的經費。下面通過國際比較,來分析我國RD經費投入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的對策。
一、國別比較
1.各國RD經費總量及投入強度比較。各國RD經費總量隨著經濟的發展呈總體上升趨勢。從總量上看,RD經費總量最大的國家是美國,2004年達3125億美元,其次為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我國則與加拿大、韓國和意大利相近,印度的經費總量較低。從增長速度上看,美國在 RD 經費基數較大的情況下,增長速度依然很快;而日本由于經濟的原因,RD 經費增長較慢,在部分年份甚至出現了下降現象。我國的 RD 經費總量增長速度較快,2004年RD 經費總量是1995年的5.64倍,但由于基數較小,在總量上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
由于各國情況不同,經濟總量千差萬別,僅用 RD 經費總量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科研活動規模是不全面的。為此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評價一個國家科技競爭力的首選指標是 RD 經費投入強度(RD/GDP)。按照RD 經費投入強度,國家的技術創新發展過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使用技術階段、改進技術階段和創造技術階段。使用技術性標志衡量,技術創新從使用技術向改進技術階段轉變發生在研究開發經費投入強度為1%左右時,技術創新從改進技術向創造技術階段轉變時,研究開發投入強度約在2%。
美國的RD經費投入強度一直保持在2.5%以上,且有逐步上升的趨勢。日本2004年RD經費投入15.78萬億日元,總量僅次于美國列世界第二位,其RD經費投入強度高達3.13%,位居世界第一。美國、日本、法國、德國、韓國這些國家的RD經費投入強度均高于2%,已處于創造技術階段。英國、加拿大等國家則趨近于2%,處于從改造技術向創新技術轉變的階段。中國 RD經費在總量和投入強度上雖逐年增加,但由于基礎薄弱,受國家較低經濟發展階段的條件約束等,技術創新投入水平和研發強度仍處于發展中國家中等水平。從1995年的0.57%到2004年的1.23%,我國正處于從使用技術向改進技術轉變的技術創新階段。發展中國家印度基本保持在 0.7%~0.8%之間。由此可見,在 RD經費投入強度上,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
2.各國RD經費支出結構比較。按研發主體來分,研發活動的主體主要可分為企業、研究機構、高等學校及其他。企業是各國RD經費支出的主體,始終保持著較高的比重,它是提高國家自主創新的基石。但我們也可以看到,我國RD經費按執行部門的配置結構與美國等發達國家有明顯的差異性。雖然我國和發達國家的企業都是最大的支出主體,但發達國家第二大支柱普遍是高等學校,而我國第二大支出主體不是高校,而是研究機構。我國研究機構RD經費占20%以上的較大比重,而同期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這一比重卻始終低于高等學校。事實上,由于我國的研究機構大多附屬于行政單位,事業建制,且普遍存在管理體制不合理和條塊分割嚴重的問題,市場競爭壓力不大,經營意識不強,研發活動往往低效率。高等學校RD經費比重明顯偏低。這與我國高等院校集中了大量優秀的科研人才和承擔著眾多重大的科研項目這一客觀實際極不相符。
按RD活動屬性來分,可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三種類型。RD 經費在三類 RD 活動上的配置比重,在各個國家因為國情不同,而有一定的差距,在各個國家科技發展的不同階段也有所差別,但在一定的時期內都保持相對的穩定。與大多數國家不同的是,英國政府根據其科技發展策略的需要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分為純基礎研究、定向性基礎研究、戰略性應用研究和特殊性應用研究,并按此劃分經費。戰略性應用研究與基礎研究之間的界定通常由政府部門主觀確定。因此,英國 RD 經費的投入難以按三類性質劃分。
我國RD經費在實驗發展方面的比重較其他國家高,而在基礎研究上的比重則明顯偏低。我國基礎研究所占的比重雖然近年來有較大幅度的增長,2004年達到歷史新高,但也僅占5.2%,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相當明顯,而美國基礎研究經費投入比重則接近20%,其它發達國家的比重也都遠遠超過了10%。在實驗發展方面,我國實驗發展投入所占比重相對較高,這主要是因為基礎研究投入的相對太少的原因?;A研究投入偏低雖然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現象,但對于進入工業化中期的中國來講,這已經成為了一個明顯的結構性缺陷,增加基礎研究的投入已顯得十分的重要。
通過對國際上幾個主要國家的 RD 經費總量、投入強度和支出結構三方面的詳細分析,可以歸納出其 RD 經費投入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首先,各國 RD 經費投入總量總體呈上升趨勢,美國的投入總量一直居于第一位。發達國家中 RD 經費投入強度大都保持在 2%以上,發展中國家偏低,在 1%左右。其次,經費在不同研究主體間的配置上,發達國家以企業為主要力量,研究機構所占比重小于高等學校。最后,在 RD 經費投入的不同研發活動中,對基礎研究都十分重視,達到15%左右。
二、我國目前的問題及政策研究
通過對我國RD經費與國際間的比較分析,可以得出我國目前RD經費投入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及相應的對策建議。
第一,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RD投入總量不足。2004年我國 RD經費總量為1966.3億元,但這還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RD經費投入。按照國際通用的RD經費投入強度衡量指標,2004年我國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達到 1.23%,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但與發達國家的2%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政府對 RD 經費的投入需要大量增加。我國應該看到“科教興國”的重要性,加大科技的投入。
第二,RD經費資源配置不合理。我國RD經費在研發主體間的配置不合理,研究機構的RD 經費所占比重較高,而高等學校所占比重較低,由于科技成果轉化渠道的不暢,阻礙了我國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客觀上降低了 RD經費的使用效率。今后政府RD經費的支出應進一步向高等院校傾斜,并規定其用于基礎研究的比重。高等院校要積極主動地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在盡可能地獲取企業經費支持的同時,形成技術聯盟,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
第三,對基礎研究重視的程度不夠。我國的RD經費主要集中于試驗發展,基礎研究比例的嚴重不足,直接導致了我國企業都把模仿作為RD活動的首要工作,而將獨創放在次要地位?,F階段我國企業在技術方面沒有突出的壟斷優勢,主要是引進國外的技術,簡單的用于生產技術的改進、產品的更新換代。一個國家科技發展的后期動力主要在于基礎研究的重視程度,只有基礎研究的進步,才能是國家科技實力真正提高的表現。我國應合理安排RD經費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開發三者間的配置,并提升基礎研究經費支出占 RD經費支出的比重。我國的基礎研究經費支出占RD經費支出的比重如果從目前的6%左右增加到12%左右 (這是發達國家的較低水平) ,每年需要增加120億人民幣以上,這筆巨大的投入財政是可以承受的。當然,在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可以通過制度的設計來誘導各研發主體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形成強化對基礎研究投入的合力。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科技部.中國科技統計年鑒[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2.邵云飛,成紅,銀路. RD經費投入的國際比較與借鑒[J].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2(3)
3.陳震,李麗亞,裴方芳.典型國家RD經費投入比較研究[J].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2003(5)
4.彭宇文,吳林海.基于三大研發主體,三大研發活動的國內外RD經費配置比較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06(10)
5.郭棟.我國RD經費投入的狀況、問題及對策[J].上海統計,2003(5)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國際工商與管理學院 上海 200436)(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