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對農業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進行總體評價,并分析產生無效結果的原因,以及政策建議。
關鍵詞:數據包絡分析(DEA)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1-125-02
一、 DEA基本理論及模型
1.基本理論。數據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簡稱DEA方法)是由1978年著名的運籌學家Charnes 和 Cooper及E.Rhodes首先提出的。
該方法是一個評價部門間相對有效性的分析法。它是根據一組輸入輸出的觀察值來估計公司的相對有效生產。在評價具有多項輸入輸出指標的決策單元(Decision Making Unit簡稱DMU)的相對效率時具有明顯的優勢 。該方法的一個根本特點是利用決策單元的輸入、輸出數據組成的生產可能集的有效前沿面,來衡量每個DMU的投入產出相對效率。該方法不涉及參數估計和權重確定問題,而且評價結果不受各項指標量綱不同的影響。利用DEA理論和方法對優化模型求解出的多個方案進行綜合評價,并對方案進行規模效益分析和改進,最后采用一種新的DEA決策單元排序方法優選出最佳方案。
2.模型。這里僅采用EDA的一個模型——CCR模型。
二、農業上市公司的DEA分析
1.研究對象的選取。促進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業市場化程度,深化農業專業化分工,增加農民收入,調整農業結構,是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點,而發展農業企業就是重中之重。“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要“支持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培育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健全企業與農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因此,研究農業上市公司的發展情況,提高農業上市公司經營效率,對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本文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對23家上市農業企業的經營效率進行評價。在選取這23家農業上市公司的過程中,篩選了農業板塊的部分企業,剔除了化肥等化工類企業,以及大型酒類和飲料制造企業。研究對象只針對傳統的農、林、牧、漁企業。
2.指標的確定。為了從總體上反映企業經營規模和資源利用情況以及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本文選取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和無形資產為輸入指標,每股收益、每股現金流量和資產收益率為輸出指標,應用中國上市的23家農業企業2007年中報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數據來源于各大專業上市公司資訊網。
固定資產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單位價值在規定標準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運輸設備、工具器具等。
流動資產是企業的一項短期資產,在企業資產結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用于衡量一家企業的短期變現能力以及短期償債能力,如果企業的流動資金不合理,資金未能有效的加以利用,影響企業的獲利能力,從而影響到企業的效率。
無形資產定義為企業擁有或控制的無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一般指企業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還有商譽。技術優勢是農業上市公司的主要競爭力之一,它對企業當前以及未來的獲利能力都有較大貢獻,對企業的效率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們將企業無形資產視為一種投入。
產出指標的選擇主要是因為,農業上市公司也是以所有者權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標的。每股收益、每股現金流量以及資產收益率都是衡量一個上市公司效益的重要指標。
3.DEA模型求解。
(1)數據收集和整理。
23家農業上市公司的輸入輸出指標統計結果如表1:
(2)DEA求解結果。
DEA(CCR模型)求解結果如下表2:
評價值有效性永安林業0.116無效豐樂種業0.471無效ST羅牛1.000有效中水漁業0.054無效順鑫農業0.340無效新希望0.342無效S亞華0.478無效新中基0.104無效隆平高科1.000有效禾嘉股份0.102無效冠衣股份0.894無效洞庭水殖0.186無效萬向德農1.000有效好當家1.000有效海通集團0.453無效新賽股份0.854無效莫高股份1.000有效北大荒0.114無效ST大江0.905無效S吉生化0.490無效福成五豐0.281無效新五豐0.461無效登海種業0.314無效
4.分析。
(1)農業上市公司整體綜合效率不高,兩極分化嚴重。從模型結果可以看出,23個農業上市公司整體的綜合效率不是很高,幾何平均值只有0.52,其中只有5家上市公司的績效值為1即為DEA有效,占到樣本總體的17%,說明它們在業務規模、資產規模和經營效率、效果方面都處于相對最佳狀態,剩下的公司都屬于DEA無效。最高的是ST大江0.905,最低的只有禾嘉股份0.012 ,由此看來兩極分化相當嚴重。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由于農業本身的特性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農業企業的發展空間。從微觀經濟學角度上講,農業近乎符合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征,農業生產者除了要面對自然災害帶來的風險,還要應對市場風險。因此,在農副產品市場供大于求的格局沒有發生很大的改觀,農產品價格繼續在低位運行,農產品進出口的壓力明顯增加以及農民收入增長依然緩慢的情況下,農業上市公司受此影響其表現即是經營業績整體欠佳。第二,由于行業發展不景氣,導致一些從事傳統意義農業的上市公司,改變經營策略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多元化的企業重組模式主要有三種:橫向并購、縱向并購和混合并購。目前較多的農業上市公司選擇混合并購,即尋求非農領域的多元化發展途徑,淡出農業或者從根本上擺脫農業產業。投資的非農領域大多集中在房地產、生物制藥、金融證券、電子通訊、路橋建設等。從農業上市公司進入多元化經營和重組的績效表現看,差異較大,由于進入的是一個陌生的領域,所涉及的行業和其本身沒有太大的關聯性,所以在多元化投資分散經營風險的同時,也帶來了跨行業的技術、市場等方面的不確定性風險。致使這種多元化投資沒能給一些公司帶來理想收益,從而影響了農業上市公司整體績效。
(2)農業子行業企業間效率有差別。樣本選取的23家農業上市公司中,綜合農業公司9家,畜牧業公司4家,食品加工企業6家,林業1家,漁業3家。DEA有效的5家公司分別是ST羅牛(畜牧業)、隆平高科(農業種植業)、萬向德農(食品加工業)、好當家(漁業)、莫高股份(食品加工業)。食品加工行業占了2/5,6個食品加工行業上市公司的平均效率是0.698,畜牧業為0.52,農業為0.481 ,漁業為0.413,由此看出食品加工企業的整體相對效率是最好的。其中,農業也就是種植業的效率差別最大,最高的3家公司是隆平高科(1.000)、冠衣股份(0.894)、新賽股份(0.854),最低的兩家公司是禾嘉股份(0.102)、新中基(0.104)。仔細分析可以看出,相對效率較高的公司主營業務都是從事農作物種植的,經營項目比較集中,特別是還有高新技術成分的遺傳育種項目的公司,例如隆平高科。這是當前我國大力發展農業科技創新,建設新時期的現代化農業的要求和基本成果。食品加工行業一直以來由于其行業的特殊性而使得其發展迅速,效益比傳統農業企業要好得多。漁業受供需因素影響,水產品供大于求,水產品價格下跌,使得漁業綜合效率值下跌幅度較大。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人們對畜產品的消費不斷上升,對于畜產品市場而言供需都較旺盛。但是近年來由于各種疫情的發作使得肉類產品的安全問題得到廣泛的關注,這也使畜牧業發展變得不穩定,呈現波動的趨勢。
三、結論
第一,農業上市公司要發展,必須走深加工、高科技之路。DEA分析結果顯示,科技型、深加工型農業上市公司相對綜合效率較好,是農業上市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農業本身具有弱質性,農產品需求彈性低,傳統農業要向現代農業轉變,就是要求各農業企業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一方面通過延伸產業鏈,提高深加工能力;另一方面運用現代農業技術,和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
第二,農業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要選擇恰當。農業投入期長、回報低、見效慢、風險大,農業企業必須提高原料的利用程度、降低產品的單位成本,進行相關產品的多元化,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產品的需求彈性,才能分散經營風險,增加企業的利潤。
然而農業上市公司投資非農行業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為對其他行業更為生疏,既缺乏專業人才,也缺乏管理經驗。因此,農業上市公司更適宜選擇恰當的多元化戰略。可以選擇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向產業鏈的兩頭延伸,利用上下游的資源,擴大企業的發展空間;還可以憑借優勢并購同行業的企業,以擴大規模。戰略模式的選擇因企業而異,特別是要重視發展農業主營業務這個原則,而且并非每個發展多元化經營策略的農業公司都是成功的。從本文的分析結果也不難看出,很多公司正是由于經營業務過于分散而且導致沒有核心業務,DEA綜合效率就無效。
第三,政府應當加強管理利用扶持政策,加快農業類公司上市。目前,國家實施了非均衡協調發展戰略來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2000 年農業部、中國證監會等8個部委共同制定了《關于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的意見》,并審定全國農業產業化經營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名單,全國包括10 家農業上市公司在內的151 家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將受政府優惠政策扶持。另外,國務院還發布了《關于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有8家西部農業上市公司將享受所得稅、農業稅、耕地占用稅、關稅以及增值稅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扶持。政府應該繼續發揮積極作用,為農業企業提供完善的產前產中及產后服務,在產前為農民提供根據市場需求變化的相關信息;在產中指導其生產經營,主要是滿足技術需求;在產后,提供農產品流通服務,促進與上下游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另一方面,我國給予農業上市公司的各種優惠政策主要是為了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使各產業協調發展。但是當前部分農業上市公司在享受政府優惠政策的同時,將大部分資金投入非農項目,放棄了發展農業為主體。因此政府應該嚴格考察上市公司的資格,并對其資金的使用進行引導。一種可行的方法是,確定企業資金利用在農業項目的比例,只有比例達到一定的水平,才能享受優惠政策。企業從事多元化經營而獲取的非農經營的利潤也應該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入到后期的農業生產中,用于改善生產環境、科研開發,這樣才能做到農業產業資金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吳文江. 數據包絡分析及其應用[M] .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
2. 盛昭瀚,朱喬,吳廣謀. DEA 理論、方法與應用[M] . 北京:科技出版社,1996
3. 陳世宗,賴邦傳,陳曉紅.基于DEA 的企業績效評價方法[J].系統工程,2005(6)
4. 徐雪高,倪 峰.農業上市公司發展能力分析[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4 (3)
5.林樂芬. 農業上市公司績效實證分析[J ] . 現代經濟探討,2004(8)
6. 曲建華,崔巖,應紀來.農業上市公司經營效率的DEA評價[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7(1)
7. 傅麗芳,葛家麒,孟軍. 基于DEA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方案綜合評價研究[J].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6(8)
8. 許彪,趙晨光,劉曉利,侯麗薇. 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00(1)
9.湯新華. 政策扶持對農業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J].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2003 (1)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重慶 400716)
(責編:賈偉)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