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愈來愈重要,但風險也日益增大。由于高校自身特點及高校內部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環節,內部審計工作差強人意,通過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分析風險成因,進而從轉變觀念、建章立制、依法審計、突出重點、隊伍建設、提高審計質量等方面提出防范與控制審計風險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 審計 風險 控制
中圖分類號:F239.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1-160-02
隨著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及辦學自主權的不斷擴大,學校資金來源已由單一的財政撥款轉變為以政府撥款為主、多渠道籌措資金的局面。國家財政的投入和自籌資金的不斷增長,使得高校的財務狀況明顯轉好,資金周轉量加大,學校建設的速度、規模進一步加快,但同時高教系統由于受市場經濟的沖擊不斷加大,部分學校中也出現了腐敗現象,違反財經紀律的現象也越來越多,對高校的穩定和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和威脅。2005年審計署集中對高等院校進行了一次統一的審計,全國91所部屬院校查處違紀金額9億多元。審計結果表明高校在轉軌時期,管理和監督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新機制轉變的步伐,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存在諸多薄弱環節,也反映了高校內部審計監督職能的發揮不盡如意,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很大的風險,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急需加強,以適應目前高校快速發展和改革的需要。
一、高校內部審計的優勢
高校內部審計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審計機構是本單位的職能部門,熟悉本單位的經濟活動和管理情況,能及時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和意見,有利于加強管理和控制;內部審計在時間上具有及時性和經常性,審計范圍具有廣泛性以及內向服務性的特點,使審計工作既可以進行事后審計,又可以進行事前、事中和跟蹤審計,還可以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和審計調查,能夠及時糾正和制止損害國家、學校利益的行為,更有利于促進學校建立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增強自我約束機制,可以更好的保證高校內部改革的順利進行,從而使學校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
二、高校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風險成因分析
審計風險一般是指審計部門和有關人員在審計工作中由于重大的審計誤差,導致有關審計意見、結論或評價出現錯誤的可能性。 國際審計準則第25號《重要性和審計風險》的定義是:“審計風險是指審計人員對實質上誤報的財務資料可能提供不適當意見的風險?!备咝炔繉徲嫶嬖诘膯栴}及風險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領導對內部審計重視不夠,思想認識相對滯后。2004年國家教育部頒布17號令《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明確指出:教育系統按照依法治校,從嚴管理的原則,建立內部審計制度。但是,在工作實踐中,高校內審工作的職能因為多種原因未能充分發揮出來,極大地削弱了高校內部管理制度的科學性。有些學校雖然設立了內部審計機構,而非真正認識到是自身監督管理所需,甚至還有將內部審計設在財務部門或將其并入紀委、監察合署辦公,致使審計工作有名無實。有的對內審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傳統事后監督上,客觀上未賦予內審全過程參與經濟管理、監督經濟活動的權限,甚至認為內部審計的經常性監督會束縛財務部門和相關職能部門工作的正常運行。
2.內部審計獨立性有限,一定程度地制約了審計工作的深層次發展。根據《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的要求,高校內審行政上隸屬于學校校長,業務上受上級審計機關的領導。這種管理體制使得高校內審相對于學校內部其它部門和單位,保持了一定的獨立性,但同時它又是學校的一個管理部門,是服務于學校管理當局的管理工具,是管理當局主觀意志的體現。因此,在審計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單位的利益限制。當審計事項涉及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糾紛時,就不得不考慮本級行政意見,審計工作難以避免行政當權者的影響和干擾,審計人員很難依法獨立行使監督和查處職責。高校內部審計人員與本單位其他部門工作人員長期工作、生活在一起,甚至內審人員就來自現在的被審計的部門,而審計工作還要開展,這種兩難齊全的尷尬,必然會使內審工作的開展受到許多限制,特別是單位利益與個人利益一致時,審計人員為維護自身利益,不愿揭示舞弊行為,沒有起到監督的作用,正是因為獨立性受限,高校內審工作無法往深層次發展。
3.內部審計人員不足、綜合素質不高,影響了審計質量,制約了審計的發展。隨著高校經濟業務的日益復雜,審計項目逐年增加,審計內容逐年擴大。一方面是學校對審計部門寄予厚望,要求審計部門挑重擔,加任務;另一方面,審計部門又深感人手不足,難以完成目前繁重的工作任務,薄弱的審計力量與繁重的審計任務不相適應。同時,高校經濟活動的日益復雜,要求內部審計把審計監督拓展到學校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不僅僅是“經濟警察”,更需要內審充當的是管理者,從管理角度為學校加強經濟管理提出可行性建議和意見。目前高校內部審計隊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人員少、知識結構單一,審計觸角無法延伸,審計成果價值得不到實質提高。主要體現在:一是理論知識不全面、不扎實;二是實踐經驗不豐富、不完善。又由于內審人員大多是由高校內部財務人員和其他管理人員轉化而來,缺乏必要的專業培訓和再教育,這就使得審計工作缺乏深度與廣度,工作中很少有突破性的進展。據統計,我國內審人員中,從事財會審計的占80%,專業職稱基本為會計、審計、工程系列。而英、美等國內部審計機構中,從事財務領域審計的人員僅占20%左右,其余的人員則開展對管理和業務經營系統的審計。
4.審計觀念和審計技術方法落后,思路狹窄也給內部審計帶來風險。目前高校內部審計大量的還是搞財務收支的合規性審計,沿用傳統的一套審計方法,以賬論賬,只把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和差異性作為審計的重點,忽視學校教育資金使用的合理性、效益性,忽視對學校教育經費整體運作的定性分析、未來效益的預測、償債能力研究以及經濟責任的界定等,造成審計的深度不夠,內容單一,范圍狹窄,作用層次低等問題。就高校內審工作而言,還應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管理審計、效益審計上來,監督與服務并重。 一些已被國外內審界和我國社會審計普遍使用的科學方法,如以概率論為基礎的抽樣審計、風險基礎審計等仍未得到推廣使用。由于條件限制,更談不上開展計算機輔助審計。
三、防范和控制高校內部審計風險的對策
1.轉變觀念,更新審計理念,提高對內部審計的認識。進一步明確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思路,實現由目前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為主向以效益審計和管理審計為主的現代審計轉變;實現建設工程由目前單純的工程竣工結算審計向全過程審計轉變,使高校審計真正做到“服務學校、服務大局”。首先是高校領導要轉變觀念,并從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內部職能部門協調等方面創造條件,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其次,高校內部審計部門必須把定位點確立在為學校領導的決策當好參謀助手,促進加強高校內部管理,提高辦學效益上。內審部門在認真做好工作的同時,要注重同上級領導的交流,不定期匯報工作情況,爭取領導的信任,取得領導對內審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充分利用內部審計熟悉學校規章制度及財務狀況的優勢,及時反饋領導決策的落實情況、制度的執行情況,緊緊圍繞學校的總體目標開展工作,推動現代高校治理結構的建立,把服務寓于監督之中,促進高校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的提高。同時,審計人員應進一步提高風險意識,對學校內部各單位進行風險評估,建立風險等級評分制度,選擇風險高的單位優先審計、重點審計。風險基礎審計主動發現和控制各項風險,可以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將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圍。
2.堅持全面、協調發展,堅持依法審計,突出審計重點,建立健全高校內部審計規章制度。審計工作堅持全面協調發展的方針,同時必須做到突出審計重點??刂坪头婪秾徲嬶L險就要全面履行高校審計監督職責,全面提高審計質量和審計工作水平,將凡是有經濟活動的地方都要納入審計的視野;在堅持全面審計的同時,必須區分輕重緩急,突出重點,統籌兼顧,提高效益。在審計領域和范圍上,要準確把握學校改革和發展脈搏,根據學校的工作重點和資金走向,加強審計跟蹤和監督,突出對重點部門、重點領域、重點資金的審計,突出對學校發展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的審計,突出對影響全局及全校師生利益的問題審計,使審計工作與整個國家利益和學校發展的大局相適應,使審計管理、審計的“人、法、技”建設與審計業務工作的發展相適應,不斷提高審計工作效果。
堅持依法審計是提高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證。首先,高校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應加強學習和培訓,以熟練地掌握有關法律法規和內部審計規范;其次,應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的控制制度和激勵機制以及責任制度,切實維護內部審計工作的嚴肅性。
3.進一步加強審計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形勢發展給內部審計人員業務素質和品德操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審計工作技術性、政策性、專業性強,需要各個專業門類的人員,要求職稱結構的合理搭配。還要熟悉相關法律法規,管理知識的運用,增強審計隊伍在復雜環境中的競爭能力,這樣才能保持內部審計隊伍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戰斗力。審計人員必須注重知識更新和知識面的拓展,通過后續教育和形式各樣的業務培訓,不斷培養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通過審計實踐,提高審計人員敏銳的洞察力、判斷力和組織協調能力。通過加強政治思想工作,組織學習和培訓,開展高校審計理論和實務的研討,總結實踐經驗等途徑,大力加強審計隊伍的思想作風建設和業務能力培養,使審計人員政治思想素質、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建立一支知識結構多元化、專業知識技能化、技術職稱資格化的高校內部審計專業隊伍,降低審計風險,以適應新形勢下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更高要求。
4.拓展審計領域,以科學的發展觀重新審視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能定位,進一步提高審計質量和審計工作整體水平。把審計工作的關口從事后審計逐步向事中事前轉移,貫穿經濟活動實施全過程;注意寓監督與服務之中,妥善處理加強審計監督與促進完善發展、內部審計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之間的關系,監督是手段,服務完善發展是宗旨;用發展的理念來審視審計工作的未來,勤動腦,多思考,在豐富的審計實踐中尋找創新的靈感,促進內審管理方式和管理體制的創新;提高審計工作質量,降低審計風險,真正做到預防、引導、監督和服務的統一。
參考文獻:
1.李金華 . 審計理論研究 [M] .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
2.劉力云 . 審計風險與控制[M] . 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
3.趙貴義.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內部審計的思考[J].經濟師,2004(04)
(作者單位: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河南鄭州 450046)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