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金融生態環境”概念的提出,金融生態領域的研究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金融業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企業逃廢債已經嚴重阻礙了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文章從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這個角度,分析了金融生態環境的幾個突出問題,并提出了構建金融機構與政府、司法機關的協作機制,打擊逃廢金融債務,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的措施。
關鍵詞:金融生態 逃廢債信用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1-256-02
“金融生態環境”這一全新概念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于2004年首次提出并產生廣泛影響的。將“自然生態”的概念引入金融領域,是對金融理論的一次創新,是對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生存和發展環境的高度概括。
什么是金融生態環境?概括地說,金融生態環境是指金融業生存發展的外部環境。具體地說,金融生態環境指的是各金融組織為了生存和發展,與其生存環境之間及內部金融組織相互之間在長期的密切聯系和相互作用過程中,通過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結構特征、執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動態平衡系統,包括經濟環境、地域環境、人文環境等。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服務于經濟建設,經濟建設又促進金融的發展。金融環境建設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實力,做大做強金融產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國家對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非常重視,中國人民銀行把推動改善區域金融生態環境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任務進行了部署。改革開放后,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特別是隨著金融市場改革深入,金融調控和管理更加市場化,商業銀行的市場主體地位逐步得以確立,金融經濟法律制度不斷完善。這些變化為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生態環境。目前我國各地區金融生態存在巨大差異,尤其是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金融生態環境更是不容樂觀。按照信貸資產質量來衡量,區域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最差地區和最好地區的不良資產率相差10倍以上。這種狀況的形成,是我國各地區之間的金融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狀況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造成的。當前阻礙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金融生態環境健康發展的一些突出問題仍然普遍存在,諸如企業違約率高、惡意逃避銀行債務、金融勝訴案件執行難、對金融活動非法干預、金融權利濫用、不良資產高、金融市場不正當競爭等。這些問題除了經濟管理體制的因素外,市場發展不充分、不協調以及運行規則滯后也是重要原因。拿銀行不良貸款來看,它不單單是銀行問題,而是社會經濟各種矛盾的綜合反映,是企業脆弱的融資結構以及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必然結果。
按照新時期金融機構作為獨立主體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生存發展的基本要求,金融生態將成為一個地區投資環境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改善金融生態環境,是促進經濟可持續協調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提高金融競爭力、加快經濟建設的有力保證。因此,各地區更應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創造良好投資環境,促進經濟高速、可持續發展。但是作為一個經濟并不發達的城市,以上影響金融生態建設的問題尤為突出,造成了不良貸款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造成了金融機構盈利能力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造成了各商業銀行的貸款審批權限受到限制,使得信貸投放受到制約,阻礙了投資環境建設和經濟發展。為此,地方政府和人民銀行把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比如某些城市每季度召開由市長、人民銀行行長、各金融機構負責人參加的金融工作分析會,會議主要解決金融運行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各方努力,金融生態環境得到了不斷的改善,但一些企業惡意逃廢債問題已經嚴重阻礙了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
根據調查,企業逃廢銀行債務手法多樣,主要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1.利用重組方式逃避銀行債務。企業主要是通過分離財產成立新的公司,而老企業的法人地位依然存在,將金融機構債務留在老企業的方法懸空銀行債務。
2.利用合資方式逃廢債。企業利用和新的投資者進行合資的機會,成立新的公司,而將銀行債務留在原企業。如XX大型企業,在某商業銀行貸款XXXX萬元,該企業利用引進外地投資的機會,在原企業基礎上成立了新公司,而把銀行債務全部留給基本成為空殼的老公司來承擔,使銀行的貸款懸空,造成了極大的風險。
3.利用破產方式逃廢債。該方式主要表現在1)破產企業資產變現后優先用于職工安置,使金融機構的受償率降低;2)或采用低值高估的辦法,將無效資產高價折抵給銀行;3)或在人民法院宣布破產前大量轉移資產,等到破產時已成為一個空殼。
造成企業惡意逃避銀行債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經濟原因,企業資金短缺,不是在經營上想辦法,而是首先對銀行債務進行逃避,占用銀行貸款;二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觀念淡薄,認為銀行的錢不用白不用,誰能賴賬誰好漢,不以無信為恥;三是金融機構在對客戶提供信用時,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金融機構不能全面了解客戶的客觀情況和真實意圖;四是一些現行法規還不完善,使賴賬者有空可鉆。
企業的逃廢債行為嚴重危害金融資產安全,破壞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筆者認為通過以下措施可以有效打擊企業逃廢債的行為,建設和諧金融生態環境。
1.充分發揮政府在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和人行及各金融機構成立聯動機構,制定金融生態建設的規劃、目標、任務、程序,統籌金融生態建設的全局性工作。加強政府、銀行、企業間的信息交流和溝通。政銀企各部門要協調配合,相互支持,共建良好地金融生態環境。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個領域的不同部門長期不懈地相互配合,有的放矢地科學推進。從發展趨勢看,今后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是一種低風險、高增長的組合方式,達到經濟金融的雙贏共活。要實現這種優化組合,政府、銀行、企業要緊密協作,建立暢通、對稱、高效的信息交流平臺。通過該平臺,可以實時查詢單位或個人的守信和各種失信信息,以營造經濟金融良性互動格局,確保穩定高效的經濟運行環境。政府作為工業化和城市化建設的主導力量,應注重協調產業政策與信貸政策,以各種不同方式適時向銀行發布和推介經濟信息,向銀行推介優良項目,促進銀行掌握真實情況并盡快對企業實施授信。同時,政府在制定有關經濟發展規劃、支持企業和產業發展政策時,及時向所在地的商業銀行通報,咨詢金融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各金融機構也應主動加強與地方政府的聯系和溝通,經常匯報金融政策實施情況、問題和措施,爭取政府的支持,加快調整與改革步伐,實現經濟與金融生態建設擁有穩定高效的環境。
2.健全法制,為金融業的發展提供公平規范的法治環境。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有關信用管理、房產抵押登記、金融債權保護、地方國有金融資產管理等方面的規范性文件,有效保護金融資源產權所有者的合法權益,規范有關當事人的金融行為。在司法方面,要加強法治建設,營造良好的經濟金融運行環境。充分發揮司法審判職能作用,提高審判、執行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維護正常的社會信用秩序。要建立法院與金融企業之間的聯絡協作機制,強化綜合治理和互動能力。成立專門的金融法庭審理和執行金融案件,積極推廣簡易訴訟程序,降低金融債權案件的訴訟費用,提高訴訟效率,改變以往銀行“打贏官司賠了錢”的被動局面。司法等有關部門多方聯動,加大對逃廢金融債務行為的打擊力度。全面清理金融訴訟案件審理、執行情況,提高金融糾紛案件的審結和執結率,公開制裁一批逃廢銀行債務的典型企業,為改善區域金融生態提供良好的司法環境。
3.金融部門要積極配合工商部門整頓規范金融市場秩序,充分運用工商登記、年檢等手段積極支持金融企業維護金融債權,防止企業惡意逃廢金融債務。
4.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促進銀企融資良性循環。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機制的完善,就是信用關系的發展過程。實際上當前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中許多問題都與信用體系缺失有關。在經濟轉軌時期,社會信用狀況仿佛驗證了“格雷欣法則”,失信者驅逐守信者,逃債、賴債行為時有發生,造成銀行貸款大量流失。賴賬行為的盛行,一方面迫使銀行不得不提高信貸門檻,減少信貸投放,甚至停辦某些業務。另一方面造成有效的信貸支持得不到滿足,產生信貸市場的配給現象,形成信貸市場的逆向選擇。我們應依法加大對不講信用、破壞信用行為的懲戒力度。通過新聞媒體公開曝光,實施停止貸款、結算、開戶等措施予以制裁。加快建設區域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加大信用信息整合力度,實現信息共享,完善區域信用管理體系。培育一批信用評級公司、信用調查公司等信用服務中介機構,建立完善外部信用評級體系。信用評級機構通過收集企業信息,并與大量投資者和金融機構分享這些信息,既有助于向投資者提供可靠的信息流,避免出現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又有助于避免投資人和金融機構為獲得必要信息而自行收集的較大成本。
5.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水平,不斷拓展金融服務功能。。
運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通過金融產品創新、手段創新和服務創新,全面提升金融體系服務功能和服務水平。各金融機構要積極支持地方項目建設,對于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的項目,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加大信貸投放力度。
6.加強金融企業內部控制,強化約束機制,切實防范和化解銀行風險。
風險防范是銀行業的永恒主題,銀行穩健經營是金融穩定的微觀基礎,銀行自我約束和自我糾偏能力是金融生態建設的重要一環。
金融的發展不是孤立的,我們只有通過建設健康的金融生態環境,才能實現金融業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最終孵化催生出穩健和高效先進的金融體系。
參考文獻:
1.周小川行長2004年12月2日在“經濟學50人論壇”上的講話
2.何曉恩.打擊逃廢債,維護金融債權.華東經濟管理,2001(4)
3.徐諾金.論我國的金融生態問題[J].金融研究,2005(2)
(作者單位:開封市商業銀行 河南開封 475000)
(責編: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