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有句諺語:“閱讀七遍描述圣彼得堡的文字,不如親眼看一下這座城市。”還有一種說法:“沒到過圣彼得堡就不算真正到過俄羅斯。”這座彼得大帝1703年所建的城市本身就是明朗天空下的一座博物館,云集了眾多杰出的宮廷和教堂建筑,雕塑、花園、公園隨處可見。
藝術之都——圣彼得堡

伏爾泰曾說,圣彼得堡集中了歐洲各國建筑的精華。如今圣彼得堡仍然維持著與現代社會不一致的風情,整個城市全是二三百年前的建筑,滿眼盡是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的風格,既講究對稱,又突顯個性,既追求宏偉氣勢,又注重細節雕塑,特別是那些隨處可見、鑲嵌在每幢建筑上的細節,成了一種特殊語言,訴說著這座城市浪漫而又典雅的過去。在市中心見不到一幢現代建筑,僅僅憑借這一點,圣彼得堡足以稱雄于世界古典城市之林。
在古老、繁華的涅瓦大街上,商店大門的裝飾小巧低調,就像圣彼得堡人的表情,沒有現代人的張揚、放肆與喧嘩,那種從古典俄羅斯時代延續下來的氣息,仍然牢牢地粘在每一張瘦削的長臉上。在他們眼里,過去遺留下來的藝術,最值得他們驕傲。他們崇敬文化英雄,如普希金、托爾斯泰、布爾加科夫、梅列日科夫斯基等人,習慣把這些偉人臉上深邃又冷峻的表情移植到自己身上,久而久之,成了區別其他城市人的重要標識。
世界藝術寶庫——冬宮
冬宮建于1754年,曾是沙皇的皇宮。這座在世界史上留下深刻印記的三層宮殿是俄國古典建筑的典范,任何生花妙筆也描繪不出它的富麗豪華。綠色背景上,嚴整的兩層白色圓柱、窗戶雕花、浮雕、屋頂雕像和花卉格外引人注目。廳堂寬敞明亮,在圓柱、長廊、綺窗的襯托下磊落大方,配以金光熠熠的圖案和造型優美的雕塑,營造出華貴而高雅的氛圍,設計者的美學水平令人贊服。沙皇的寶座置于鋪著紅毯的平臺上,它是一把并不很大但坐著很舒服的精致椅子,除了背后墻壁上的皇徽和上方那個不太復雜的華蓋之外,周圍別無他物。
歷代沙皇都喜歡藝術品,他們不惜花費巨資、用盡手段去搜集世界名畫、名雕、文物和珍玩,大都收藏在冬宮里,使冬宮成為與法國的羅浮宮、美國的大都會并稱的世界三大博物館。冬宮收藏有世界各地的280萬件藝術品,有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莫奈等藝術大師的油畫和雕塑,還有巧奪天工的藝術家具、陶瓷、鐘表、金銀珠寶、水晶象牙制品和重達19噸的彩石花瓶等。其中的遠東藝術博物館還收藏了大量的中國文物和藝術品,多過我國國內任何一個博物館的藏品。
俄羅斯藝術之珠——夏宮
夏宮位于圣彼得堡西北的海濱森林中,夏宮的宮廷裝飾與陳設如冬宮一樣富麗堂皇。但最吸引我的,還是宮殿前面的梯級大瀑布噴泉群。兩條梯形瀑布潺潺瀉下,64道噴泉向上勁射,造就了迷離的水景。百多座神態各異的金色雕像和浮雕閃爍在水景之中,構成夢幻般的絢麗境界。在半圓形水池的中央,有一座將力與美融匯于一體的金色雕像,《圣經》中的英雄參孫,以強勁的雙手扳開巨獅的雙顎,一股水柱從獅口噴射而出,異常壯偉、神奇。園內還裝置了無數有趣的噴泉,若不慎踩中有傳感器的石子,水柱便會由四面八方噴射在你身上。據說這個噴水池是彼得大帝閑來無事時,用來戲弄大臣的。
水池出口連接著長約1公里的人工小河,徑直流向芬蘭灣。沿著河岸穿過森林走到海邊依欄遠眺,萬頃碧波粼粼閃光,只只海鷗翩翩翔舞,令人心曠神怡。海邊有一座名為“蒙普拉伊”的平房式小宮,彼得大帝每到夏宮必光臨這里,站在平臺上拿著望遠鏡眺望海洋。大概并非只是為了欣賞風景,更是為了注視海面的動靜。
橋梁博物館
圣彼得堡幾乎每一幢建筑都依水而立,橋也特別多,而且大都是18世紀的杰作,其實用性、完美性堪與威尼斯媲美。從建筑材料上看,有木橋、石橋、鐵橋、混凝土橋、鋁合金橋;從結構造型上看,有拱式、支柱式、懸掛式、懸臂式、架構式。橋的顏色亦多彩紛呈,有紅橋、綠橋、黃橋、藍橋、白橋、黑橋。粼粼碧水與兩岸典雅的建筑相映成趣,古風古韻的大小橋梁宛若長虹臥波。
最負盛名的是涅瓦河畔的阿尼契科夫橋,橋上醒目的景觀是四匹銅馬組成的群雕,橋的欄桿上雕刻著成雙交替的海馬和美人魚圖案,體現了人與自然斗爭的主題。如今群雕的外表已銹跡斑駁,依然雄姿勃發。

冬宮橋中央的拱孔設有雙翼和平衡器,可以隨時打開橋板,白天為了方便車輛和行人通過,橋是閉合的,只有凌晨兩點到五點橋才開啟。隨著黎明一步步臨近,只聽機械和馬達的轟隆聲一陣高過一陣,橋的中間部分慢慢隆起,橋板像粗壯的手臂緩緩舒展,最后凌空開啟,橋面頓時一分為二。接著,在下游守候多時的大型船只列成長隊魚貫而過,并拉響汽笛以致謝意。氣勢浩蕩,蔚為壯觀。
基督喋血大教堂
在葉卡捷琳娜運河旁邊坐落著一座風格特異的教堂——基督喋血大教堂,是為紀念亞歷山大二世遇刺而建。教堂紅色墻壁,圓頂,磚砌結構,周圍八個圓塔式教堂和中央一個大塔樓組成,它們之間并不對稱,似乎隨意搭配,中間最高的是基督教的象征,內部通過走廊連成一片。圓塔有鍍金的,有彩色搪瓷的,追求鮮亮的效果,不管天氣如何,皆閃閃發光,被稱為世界上最奇異的建筑之一。教堂建筑物上方無一例外的是神話故事中的寓言人物雕像,他們各代表著信念、睿智、力量、平等。一根根近20米高、用整塊花崗巖雕鑿出來的羅馬柱,支撐著鍍金的巨大圓頂,氣勢宏大;5米多厚的圍墻,使教堂顯得深沉、壓抑。門外是繁華,是喧囂,而進入其中,眼底都涌起一種平靜。
一位俄國作家說過,彼得堡是個令人感傷的城市。漫步在圣彼得堡街道的青石板、鵝卵石上,舉目四望古色古香的樓宇,能夠感覺到城市歷史的厚重風煙。300年前的建筑在繁華之處無語地默默觀望眾生,300年之后仍然讓我們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