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談龍
康縣境內氣候濕潤,山川秀美,風光旖旎,自然、人文資源非常豐富,絕對會令你眼前一亮:滿眼都是青山綠水、翠竹山嵐,山花四季不敗,瓜果飄香……秀山麗水的靈氣、豐富多彩的民俗、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貌,以及淳樸親和的康縣人,都值得細細品讀和探尋。

康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嘉陵江支流西漢水以南,隴南東南部。毗鄰四川、陜西兩省,為甘、陜、川“金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被視為兵家必爭和商旅輻輳之所在,有“襟喉”、“鎖鑰”之稱。
無山不青、無水不秀的康縣,好似一塊晶瑩的翡翠,鑲嵌在隴南大地上。境內千峰疊翠,萬峽溢綠,懸泉飛瀑,百鳥爭鳴,是西北地區的天然生物園和野生動物園,也是西北地區有名的生態旅游勝地。
康縣的旅游資源以獨具特色的生態旅游為主,牛頭山與萬家大梁將全縣分為南、北、中三個自然生態區。有陽壩亞熱帶生態旅游風景區、白馬關、白云山森林公園、王壩青林溝風景區等近百處自然和人文景觀。茶園、竹海、靈山、秀水、幽谷、茂林、飛瀑、流泉,構成了一幅幅獨特的生態風光,其風物之美、山川之秀、河谷之幽、田園之雅,令游人流連忘返。
綺麗康南山川如畫
山水林泉是對康縣南部最為貼切的概括。隨著人類對大自然的日趨鐘情和向往,都市里的人們幾乎蜂擁而至,因為這里有一片遠離塵囂的青山綠水,山道上野花遍開,山谷里云霧縹緲,還有不知名的山雀和四季流淌的山泉,都使人領略到一份寧靜和超脫。
陽壩亞熱帶生態旅游風景區

位于康縣南部陽壩鎮,距縣城80公里,景區面積505平方公里,林草覆蓋率高達95%以上。境內峰巒疊嶂,群山皆翠,林木茂盛,環境優美,以“世界名茶之鄉”和亞熱帶風光著稱。步入其中,流水淙淙,茶園碧綠,棕櫚當風,像一幅巨大的山水畫。
梅園溝自然風景區
位于陽壩的西邊,是陽壩最具代表性的景點。這里自然景觀獨特,清溪細流,碧水如鏡,是一方原始淳樸、秀美和諧的旅游勝地。進入梅園溝,清新而富氧的空氣,幽深而靜謐的氛圍,使人仿佛走進了一個巨大的森林氧吧。梅園溝景區主要有“五湖”、“四海”、“三潭”、“四瀑”、鶯啼麻柳、月牙潭、蛟龍出海、青峰寨、天鵝湖、梅園群海、唐古墓、海棠谷、梅園瀑布、青龍潭以及犀牛探月等自然和人文景觀。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千峰溢綠,怪石嶙峋,“山水康縣、生態家園”在此盡顯無遺。梅園溝兩岸森林繁茂,生長著特有經濟林木百余種,國列、省列珍稀的保護樹種38種,菌類96種,中藥材567種。還有國列珍禽異獸和珍貴水生動物40多種。
紅豆谷
位于陽壩東北面7公里處。谷里紅豆樹含情脈脈,連理枝風情萬種。山幽林謐處,一泓安恬守靜的泉水和壁立千仞的一線天見證著人間萬象和歲月滄桑,谷內有斜瀑、流泉、古壘西邊、貴妃出浴等眾多景點。
托河白玉洞景區
距陽壩17公里,景區內森林茂密,溪水交錯,溶洞密布,猶如一座神奇的地下宮殿,奇特的鐘乳石凌空懸垂,天然雕鑿的自然景觀星羅棋布。據專家考證,這些溶洞形成的時間大約在24億年前,白玉洞因洞內有大量珍貴的漢白玉石而得名,分上、下兩洞。上洞為福天洞,生活著成群的蝙蝠。下洞為白玉洞,洞深500多米。洞內有龍女沐浴、龍宮寶藏、珊瑚群海、火焰山、后幔照壁、女媧補天、水簾洞、天王雙塔、雄鷹展翅、群仙聚會、遠古冰川、眾佛升天等景點百余處。洞內清泉溪流,水聲濤濤,冬暖夏涼,好似天然空調。

陽壩生態茶園
康縣宜茶區主要分布在南部陽壩、銅錢、兩河、三河、白楊五鄉鎮,尤以陽壩所產茶業最負盛名。這里地處北亞熱帶邊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山高林密,云海霧天,空氣清新,水質純凈,土壤疏松,富含有機物質,無污染,是我國典型的北方高海拔優質茶葉培植區,茶葉生長條件得天獨厚,全縣有2/3的茶葉生長于此。
清河原始森林風景區
在康縣兩河鎮境內,距縣城僅40公里,森林總面積達20萬畝,是中國西部地區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之一。境內千峰競秀,古木森森,溪流纏繞,林海莽莽,有清峰探幽、二龍戲水等20余處景點。
低埡云海
車在低埡穿行過程中,無論朝哪個方向行駛,只要行至低埡半坡,就能夠看到山頭溝洼和樹木梢頭。一道道輕煙薄霧游動著,遮山蓋嶺。若伴有雨絲,薄霧會愈游愈濃,漸次成為灰白的一團,恍惚間,又凝成一幕碩大無比的帷幔。遠處的山頭、頭上的藍天、腳底的山谷……觸目所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眼前,惟有路旁的樹木若隱若現;耳邊,惟有山鳥的啾鳴、流水的歡歌。
響水泉
位于南部銅錢鄉以東2公里處,一股山泉從數十米高的懸崖飛流直下,跌入深幽的泉底。響水泉四季涌流不斷,山花絢爛,巖壁巍峨嶙峋,水聲清脆悅耳,宛如灑珠瀉玉,充滿詩情畫意。
龍神溝
位于陽壩鎮以東7公里處。相傳,很久以前常有神龍在此出沒,現在仍有一座活像神龍的山峰矗立在這里,當地人稱之為“龍頭”,龍神溝由此得名,龍神牌系列茶也因此而取名。此處的主要景點有龍神瀑布、龍頭、幽竹園等,沿途竹林茂密,溪水潺潺,茶園遍布,風景如畫。

康北名勝含英咀華
康北最吸引人眼球的還是淳樸的民風。初識的當地人就能拉著你到自己家里住宿,卻不受半點施與;剛一見面的老鄉會給你端茶遞水,寒暄半天;路旁隨便一坐,勞作的農人就會很客氣地請你吃剛采摘的核桃和板栗。據說,康北人的熱情和豪爽,緣于早期儒家文化的影響,透過其悠久的歷史,足以窺見這片沃土的地靈人杰。此外,這片地域還有許多關隘,體現著康縣悠久的歷史,是懷古的最佳所在。
平樂古道
也稱平洛古道,位于明月山南麓,距縣城50公里,是康縣歷史上最早建制之地。平洛地處涼山峽谷之間,先后四次設道、縣,古城臨河,水流湍急,關隘險要。山上有將臺一座,居高臨下,堪稱軍事戰略要塞,為兵家必爭之地。
望子關
古名望賊關,位于通往武都、成縣的三岔口,為康縣西行之咽喉,距縣城34公里。這里三山對峙,二水環繞。龍王山巍峨雄峻,窩窩山挺拔壁立,大草山起伏連綿。長壩河、甘泉河在此交匯聚為平洛河,向東流去。
七防關
現名大岔山,古稱散關,位于云臺鎮境內,距縣城32.5公里。歷來都是兵家南來北往的出入隘口。
白馬關
即今云臺鎮,距縣城30公里。這座古城是一個自然風景與古城防建筑的綜合體,地理位置險要,建筑風格典雅,四周風光秀麗,景色宜人。
蘭皋古城
即今大南峪鄉政府所在地,位于縣城東北部50公里處。蘭皋古城素有“九灣十大坎”之說,窯坪河從鎮前蜿蜒流過,山勢平緩,川壩寬闊,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是康縣主要產糧區和蠶桑產地之一。
古洞流泓
這是康縣自然與人文融為一體的景點之一,位于萬家大梁北麓的尹家溝河源頭上,距縣城21公里,舊時為全縣八景之精粹。此地有三眼噴涌的洞泉和寺廟,故又稱水洞寺。水洞寺現在是康縣佛事活動和觀光旅游的重要景點之一。

石貓峽
石貓峽長約5公里,公路兩側的石巖刀削斧劈,歷來為隴蜀要隘。此峽集雄、險、幽、秀、奇于一體,以谷幽、石怪、洞奇而聞名。東、西方的峽口懸崖上各有一處鐘乳巖漿積塊,大的像貓,小的似蛇,自然天成,惟妙惟肖。
毛埡山
舊時為著名關隘,扼南北之要道,這里峰聳仞立,道路險峻,林木綿延,山水潺潺,是借山觀景的制高點。
明月山
橫亙于平洛黃龍山至太石楊家山,全長14.05公里,海拔2181米,據傳山中有“金月亮”。明月山峰巒劈地摩天,崢嶸磅礴,境內的茂林、巖洞、飛瀑、流泉匯成了一幅清麗多姿的山水畫卷。

曼妙康中藏奇聚勝
康縣中部的風景并不豐裕,但其秀美程度決不亞于南部和北部風光。
白云山森林公園
坐落在縣城燕河南岸白云山上,園內蒼山蔥郁,山溪淙淙,亭臺樓閣凌崖欲飛,景象殊勝。公園依山面水,布局新穎別致,結構獨特脫俗。園內花圃四季飄香,有甘肅特有的樹種銀杏、娑羅、紅椿、連香、楠木等。西北山坡為游覽觀賞區,植臘梅、紫薇、玉豆、洋槐等花木。白云山森林公園既雄奇又秀麗,是南來北往的游人不可不觀的景點。
王壩青林溝風景區
青林溝風景區地處康縣中部以東10公里處,溝深20里,景區內濃陰遮蓋,青山皆翠,溪流交錯,青竹茂密,古木郁郁。馳名省內外的奇特象形山石——將軍崖,為康縣十大景觀之一,將軍立馬、擎天一柱、駱駝峰、寶石鏡、石人、石鼓等景觀均惟妙惟肖。溝中有一小溪,蜿蜒流淌,清澈見底。青林溝風景區是發展生態旅游,修建生態休閑避暑山莊的最佳勝地。
相關鏈接:
特產
陽壩茶葉:純天然、無公害的高山云霧茶是陽壩茶葉中的精品,這種茶葉外形扁直,香氣馥郁持久,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醇厚清爽,含有豐富的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堿,有著清肝明目、減肥降壓、益壽保健等功效,享譽省內外。“龍神翠峰”和“龍神翠竹”系列是其中的佼佼者。

木耳:康縣是全國22個木耳生產基地縣之一,當地農民采用紅青崗樹為原料,進行天然接種生產木耳已有數百年的歷史。這里所產木耳色澤黑潤,形大肉厚,不脆不粘,營養豐富,清嫩爽口,品質優良,是天然的補鐵、補鈣食品,有清滌、滋養腸胃,安神、益氣、補血、潤肺、化消結石、軟化血管、降低膽固醇等功效。
核桃:康縣是我國六大核桃基地縣之一,這里的核桃個大、肉厚、皮薄、味甘、出油率高,具有補腎健腦、益氣養血、止喘化痰和潤腸等功效,是保健養生佳品。
香菇:康縣香菇以肉質脆嫩、香氣獨特而深受消費者青睞,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
食用菌:康縣盛產天麻、猴頭菇、茶樹菇、金針菇、靈芝、羊肚菌等食用菌類96種。這些食用菌營養豐富,是天然保健食品,尤以猴頭菇、羊肚菌、天麻最為地道和馳名。
板栗:康縣板栗果大、皮薄、果肉飽滿,淀粉、糖分含量極高,有養胃健脾、滋補強筋、活血消腫之功效。
山野菜:康縣山野菜名目繁多,種類齊全。主要有蕨菜、薇菜、龍須菜、香椿、山筍、野芹菜、嫩芽刺、苦苣菜、石花菜、野小蒜等,以蕨菜、薇菜和龍須菜產量最大、品質最優。
小吃

豆花面:面有白面、雜面,手工搟制,配以豆花子、酸菜(或加入土豆),清香可口,經濟實惠。
珍珍:把浸過水的包谷在水磨上磨,第一次去皮,第二次用粗篩子過濾后,再用細篩子(一般用鐵砂窗做成)過濾,篩下為面,篩上為珍珍,形如小米,晶瑩光亮。食時把珍珍撒在沸水中攪動,至稀糊狀即可,輔以小菜共食,清香淡甜,獨具風味。
洋芋攪團:將洋芋煮熟,剝皮,放入專用木槽內,用木槌砸搗至粘團狀,色澤光亮微黃。分熱食、冷食兩種食用法。熱食,放入酸菜漿水中略煮,連同酸菜漿水盛碗后調以鹽、油潑辣子即食;冷食,盛碗后調入調料熗煮的醋、油潑蒜、辣子即食。風味獨特,口感滑潤、清香。過去為農家家常小吃,現已成為大眾喜食的特色小吃之一。
“二腦殼”白酒:一種土法釀造的白酒,用玉米、高粱等純糧做原料,農家自己烤釀,度數低,口感好,后勁大。初次飲這種酒的人,往往四肢發軟,大醉難醒。它的最佳飲用方法是,盛在茶壺里,放在火爐旁慢慢煨熱,趁熱喝,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