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廟位于陜西岐山城西北7.5公里的鳳凰山南麓,即《詩經》記載的“鳳凰明矣,于彼高崗”處。始建于唐武德元年(618),是為紀念西周政治家周公姬旦修建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事先并不知曉,趕到卷阿山下時,恰逢周公廟會期。遠見廟園內彩旗如林,游人如織,鞭炮聲不時響起,硝煙味彌漫四圍。路口樹下設有幾處簡陋的舞臺,一看便知那是社戲演出之所。
到了這里,你就匯入了紅色的海洋,皈依了紅色殿堂:廟園內排列成陣的紅旗、一座座廟堂鮮紅的檐口與楹柱、天上燦爛的紅日、地上親切的紅花,還有那趕廟會看熱鬧的女人們嬌艷的紅衣紅褲,只見許許多多的大娘大嫂伸著永不縮回的筋骨突出的手,將紅繩紅帶子逼向游客胸前,微笑著勸說:“買一條吧,買一條吧,圖個吉利么。”沿路兩行小貨架系滿各類簡易項飾,幾乎都用紅繩紅帶串起來,掛成一道道鮮紅的屏幕。周公大殿前的男女鑼鼓手一律古裝四彩衣,而以紅為主,直徑數尺的戰鼓漆得血紅血紅,銅鑼銅鈸上的紅綢不時像火苗歡快地騰起。每一殿內垂懸著寬闊的紅色彩帶和銘旌,更有一些善男信女為廟宇內供奉的神像獻上絲綢披風……
中國歷史上的色彩圖騰中,周代貶斥夏黑商白傳統而崇尚紅色。前有《周禮》播布,后有儒家護衛,遂影響開來。雖說不無思想準備,但在這祭祀周公的地方,時光已流逝3000多年了,這紅色非但沒有如云煙裊裊淡隱而去,反而如此鮮翠欲滴,濃得化不開。此際已令人敬畏且感嘆,可誰知更奇妙的還在后頭呢。在廟園內,忽見一束束小草上系滿細細的紅線繩,頗為新異;走著走著,又見那一株株龍爪槐、大葉黃楊、松柏樹枝葉間也系滿了絲絲紅繩紅帶,像枝條上垂下絲絲精細的果實,像綠叢中纖纖可愛的小紅花,又像暗夜里望見絲絲亮亮的小火苗……
忽而聯想起楊白勞窮得丁當響,在過年時也要給喜兒買的紅頭繩。農村風俗中不少老大娘不顧勞累,風塵仆仆,幾十里上百里趕廟會,胸前那斜襟攀扣上系著的不就是紅線繩么?當時還請教過幾個老大娘,回答是給娃娃系的,在神面前把娃娃拴住。對了!那長長的紅絲帶、紅線繩兒,不就是揪下一半拴在這廟園里的小草樹枝樹葉上,拴在廟宇的窗欞間,在神佛面前許個愿,另一半兒就歡天喜地、鄭重其事地系在子女小輩的脖項手腕上,以保佑孩子無災無害地成長。眼前這一絲絲紅線繩,不就是善良祈愿的系結么?以小草綠葉,以細線紅色和周公之靈對話,看似淳樸幼稚,然而服飾的超自然福佑功能不也就是這樣一絲一線地系結起來的么?
忽見來往穿梭的人群中,時有十一二歲的孩子,衣裝嶄新,將一塊寬大嶄新的紅綢被面折成綬帶模樣,斜披在身,且脖項手腕皆系紅線繩或紅絲帶。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步履歡快勁健,眼角眉梢都是喜,一臉得意之色,仿佛盛大宴會的值星官員,也仿佛表彰慶典中推舉的英雄模范,不大功夫竟看見八九個。奇怪!這一定有講究。正琢磨間,只見迎面一男孩,竟披了兩條,紅紅的兩肩平攤,胸前交叉,兩側腰下系結而懸垂下來,凱旋歸來的將士也不過如此吧,威武神氣且漂亮。便上前蹲下來,笑問這個文雅的小男孩:“小朋友,身上披紅干什么呀?”小孩一愣,也許陌生人使他緊張,也許從來沒想過這還是個問題,囁嚅著:“我也不知道?!彪S之急扭頭喊:“媽!”
不遠處的樹陰下,一胖一瘦兩個中年婦女疾步過來,一臉疑問。我緊忙迎上去:“是這樣,我想請教一下,給孩子披這個是什么意思?”
兩位婦女對看了一下,仿佛驚怪于竟有人對這習以為常的事情也起疑問。胖的說得吞吞吐吐:“這是,這娃啊,小時愛哭得很,廟里許了個愿,今日是還愿呢。”
我明白了,農村生個寶貝孩子,倘夜里哭鬧不休,家里用毛筆寫一方黃紙貼子:“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夜哭郎。行路君子念一遍,保佑我兒身安康。”貼在村口路旁的墻頭樹桿上。在科學未普及、醫學不發達的過去,每走一個村莊,不時會碰上這類貼子。只是沒想到,現在還有因此求神拜佛的。紅紅的授帶也和語言崇拜式的貼子祈愿的功能相同么?新鮮有趣。
另一疑問是:“人家孩子只披一道,他為啥披兩道紅呢?”

兩位迅疾反應,回答不約而同:“我兩門子守這一個。一家拴一道么。”
原來老弟兄倆只這一個男孩,重體力勞動的農耕氛圍重男丁,難怪這么寶貝。不用問,這陪同者自然是母親和嬸嬸了。當我提出給孩子照個相時,她們連連推辭。我趕忙說不要錢,如果你們需要的話還可以洗印寄來。接著又以同樣的請求方式為一對披紅的雙胞胎照了相。我想,能碰到這種既有觀賞價值又有遠古文化氣息的服飾現象,是幸運的,可遇而不可求的。
不一會兒,轉到周公大殿東側亭下,見有圍桌而坐的鳳翔小曲班子,男聲女聲皆唱著清麗秀雅的小曲兒,大異于秦腔慷慨悲涼的味道。我坐過去,和藝人談起孩子披紅綢的話題。他們笑道,那是在廟里許下愿的孩子,如今還愿來了。我明白了。在那淳樸善良的農人心目中,那絲綢被面的紅授帶竟是生之祈愿、善之期待和美之呼喚的見證啊!那綠叢上系結的紅絲帶中也有他們的一根、兩根么?往來都看紅絲帶,可誰識其中味呢?
從地老天荒的年代起,我們民族似乎就對紅色情有獨鐘。山頂洞人紅色點綴生之歡樂,撫慰死之魂靈;周代,也許就是周公所定的禮樂吧,獨尊紅色,紅色便成為數千年不曾衰頹的幸福祥瑞的超自然保護色了。尚紅的習俗更是與千百萬平民百姓對生命的執著與祈愿水乳交融般地聯系著。這才是最深刻的道理,地球旋轉、政權更替也無法改變的道理。想到這里,我又下意識地回頭去看,那千萬條紅絲繩點綴在草尖樹梢,執著地系結,興奮地飄動;那佩紅綬帶的孩子不時在人群中竄騰,一會兒跑到人前,一會兒落在人后;而天邊那一片云霞,令我感到了神圣而美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