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世顯赫的末代女王,一位在解放初青海省機構建制中立有首功的縣長,在半個多世紀的歲月里,幾乎塵封于浩瀚的史海之中,不為人知。
大汗后裔 一統青藏
末代女王爺扎西才讓生于1920年。她的祖先是蒙古族中古老的一支——和碩特蒙古。13世紀初,蒙古民族登上了世界歷史舞臺,水草豐沃的青海尤其受蒙古人的青睞。16世紀時,青藏高原上教派之爭錯綜復雜,藏族僧俗封建主想利用蒙古勢力來壯大和增強自己的力量,而蒙古王公貴族又希望利用宗教影響作為精神力量,鞏固和發展自己的統治地位,于是手握重兵的蒙古人和藏族宗教首領走到了一起。1637年,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圖哈薩爾的第十九代孫、蒙古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應青海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邀請,東下青海打敗了反對格魯派的敵對勢力,統一了青海。
和碩特固始汗繼續西征西藏的同時,把大部分子孫、部屬留在青海定居、發展。他的五子伊勒都齊,有一個頗有抱負的孫子,名叫察罕丹津。察罕丹津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籌建了今天格魯派黃教著名寺院——拉卜楞寺,并成為寺主。他迎請西藏高僧嘉木樣大師主持寺院。1723年,清政府把散居青海的蒙古部族劃為29旗,察罕丹津一族牧居于青海黃河南端,“因牧場優良,較河北各旗富強”,清政府將其定為河南首旗,并封察罕丹津為“青海蒙古和碩特黃河南首旗親王”,他們生活的地域被稱為河南蒙旗。
“河南親王”從察罕丹津開始代代承襲,第八代親王巴勒珠爾喇布坦是察罕丹津之兄岱青巴圖爾的七世孫。他娶了拉卜楞寺四世嘉木樣活佛的侄女蘭曼措為妻,生有一子一女,兒子袞噶環覺,女兒便是扎西才讓。
扎西才讓的父親去世很早,她的哥哥袞噶環覺3歲時就繼承了王位,即九世河南親王。由于河南蒙旗王族幾世來后嗣都不大旺盛,總是單傳,因而袞噶環覺從小就被寄養在拉卜楞寺四世嘉木樣身邊,祈望得到佛的護佑。
家事突變 襲位招贅
作為黃教著名大寺院拉卜楞寺寺主,百年來他們把最好的領土送給了拉卜楞寺,把剩余的牧地上的生產也大部分獻給了活佛,然而,佛卻并未格外賜福王室,甚至沒有真正庇佑王族。1940年6月13日,九世蒙古和碩特黃河南親王袞噶環覺不幸早逝。
年輕的哥哥沒有留下子嗣,按照蒙古族習俗,王位應由妹妹扎西才讓繼承。突然之間,扎西才讓就結束了蒙古貴族少女的悠然生活,成為第十代河南親王,開始了蒙古和碩特家族歷史上第一位女王的生涯。這就意味著她要把青海蒙古29旗河南首旗的地位保持下去,要繼續拉卜楞寺寺主的供養職責,要管理方圓千里的廣袤草原上的屬民,這些重任就這樣落在了年方二十的扎西才讓身上。幸而女王的母親蘭曼措是位精明能干的女性,她暫時肩負起蒙旗的領導責任。扎西才讓在母親的輔佐下,使河南蒙旗在風雨飄搖中度過一個個難關,一直處于青海蒙古族的領導地位。
海拔3500多米的草原上,夏季十分短暫,秋冬寒冷,季節較長。在母親輔佐下操持旗政的扎西才讓,更多的時候是住在拉卜楞王府。那時王府隔壁住著拉卜楞保安司令黃正清(漢名)一家。黃正清是拉卜楞寺五世嘉木樣丹貝堅贊(漢名黃正光)的哥哥,解放后任甘肅省政協副主席,甘肅省副省長。女王漸漸到了婚嫁之齡,而黃家又有位塞上馳名的英俊青年,他就是黃家大公子黃文源(漢名)。黃文源體魄魁梧,精力充沛,對藏文造詣很深,又說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他贏得了美麗的扎西才讓的芳心。
民國三十二年(1943)三月十八日,河南親王招贅黃文源為額駙。婚禮在夏河舉行,由甘肅、青海兩省民政廳長作主婚人,兩省有關人士和附近縣的人士都去參加祝賀,十分隆重。婚后黃文源改名宮保郎吉。民國三十五年(1946),女王的母親蘭曼措向青海省主席馬步芳請求,辭去護理扎薩克(旗長)印職,推薦女婿黃文源繼任護理扎薩克。省政府照準,同時行文照知蒙藏委員會,并發布公告,昭告甘肅夏河、河南蒙旗公眾。此后,夫妻共同治理旗務。
入選國大 金陵進謁
扎西才讓既是世襲親王,又是夏河拉卜楞寺寺主,因而在青海的黃南、果洛、海北、海南和甘肅的夏河地區影響較大,特別是在河南地區的宗教界和群眾中有較高的威望。民國三十六年(1947),扎西才讓被選為國民黨行憲國民代表大會的青海代表。她從蒙旗政務介入了國家政壇,從青海河南走進了古都金陵。扎西才讓在丈夫黃文源的陪同下,去南京出席國民政府第一次國民代表大會,期間雙雙加入國民黨。
27歲的邊陲女王第一次離開家鄉,也正是這次行程讓她看到了家鄉的落后,感到了振興日漸凋敝的青蒙,靠個別王公貴族、頭人喇嘛的力量,無異于杯水車薪。
深明大局迎來新生
1949年8月,蘭州解放了。政治上逐漸成熟的女王,對國家政局已有一定認識,她們母女決定派黃文源為代表,隨甘南地區民族上層人士組成的致敬團,赴蘭州向中國人民解放軍致意,表示擁護共產黨、歡迎解放軍。在蘭州,致敬團受到西北野戰軍參謀長張宗遜等領導的接見。通過黃文源,扎西才讓與中國共產黨有了初步接觸和認識。
夏河縣解放時,扎西才讓便親自率領河南蒙旗部分扎薩克和部落頭人,前往夏河縣城歡迎人民解放軍。但是,國民黨馬元祥股匪一直盤踞在河南地區,甚至到了1952年,那里的牧民群眾還被馬匪的謠言所煽動。馬匪制造民族糾紛,破壞了正常的社會秩序。在這種情況下,深明大局的扎西才讓帶領蒙族各部落頭人和數百名群眾,前往河南、澤庫兩縣交界地拉莫漢灘,專門迎候西北軍政委員會派往河南地區的工作委員會人員。1948年8月6日,中共河南蒙旗工作委員會及工作隊,隨西北軍政委員會青海省南部牧區訪問團,到達河南親王府夏季草場納木翁灘。
扎西女王率眾迎接。她組織當地群眾殺牛宰羊,賽馬鳴槍,表示對河南工委的熱烈歡迎。在會上她首先講話,表示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歡迎解放軍解放河南蒙旗。根據當時河南地區的情況,扎西才讓女王細致地考慮到工委機關的安全,也考慮到工委人員便于和各界人員接觸,協商工作,便將工委安排在王府所在地曲格寺暫住。扎西才讓的這種表現和舉動,對全區群眾的影響很大。群眾說:“我們聽女王的,女王說怎么辦就怎么辦。”
1952年8月11日,河南蒙旗在扎西才讓夫婦積極配合和努力下和平解放了。親王在王府牙帳駐地――美麗的寧木特,舉行了盛大的歡迎活動,上千名蒙藏群眾在澤曲河畔載歌載舞。隨后,扎西才讓隨西北軍政委員會、青海省南部牧區訪問團分別到藏阿柔、卡松木、土爾扈特、外斯、達參等部落進行了一個月的訪問宣傳活動。9月15日,扎西才讓正式將河南工委及工作隊迎入曲格寺(即今寧木特鄉政府駐地)王府駐地辦公。10月20日,在工委和王府的共同主持下,召開了河南蒙旗民族宗教中上層代表人士團結大會,成立了治安委員會,扎西才讓任主任,通過了蘭曼措代表扎西才讓及各界部落頭人給毛主席、西北軍政委員會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的致敬電。
1953年,由于建政工作迫在眉睫,扎西才讓和丈夫黃文源毅然離開曾生活了33年的王府(曲格寺王府曾是河南蒙旗的政治文化活動中心),懷著對新中國的希望,以一顆赤誠的心,積極投入到河南縣城的籌建工作中。1954年6月26日,中共河南工委召開河南蒙旗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成立河南蒙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由于扎西才讓所做的工作和她在蒙古族、藏族群眾及當地宗教界享有很高的聲望,她當選為籌委會主任和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0月,召開了河南蒙旗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正式成立河南蒙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扎西才讓為政府主席(1955年6月,將河南蒙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改稱河南蒙族自治縣人民委員會,扎西才讓任縣長)。從此,共和國的行政建制中又增添了一個河南蒙古族自治縣。
自此,扎西才讓結束了蒙古貴族王爺的生涯,徹底脫離了一個封建主舊王爺的身份,轉變成為一名人民公仆,在革命工作中開始了新生。
英年早逝 誠祭女王
進入不惑之年的扎西才讓,正值事業蒸蒸日上,不幸“文化大革命”開始了。曾為蒙古王公貴族之女,又為河南親王,背著王爺身份,無論如何扎西才讓也逃不脫紅衛兵的圍攻批斗。扎西才讓在解放前養尊處優,解放后也一直是受人尊重的國家干部,她可以放棄華貴的王府生活,可以丟棄家族的顯赫地位,可以徹底脫離親王的身份,但不能忍受人身攻擊和名譽侮辱,不能忍受懷疑她對黨的忠誠和信任。1966年10月21日,扎西才讓帶著對家鄉的無限眷戀含冤辭世,年僅46歲。
由于河南縣位于青海省東南部,地處少數民族腹地,歷史上經濟發展較慢,交通不便,加之解放前人文不競,因而,史料寥若晨星。在半個多世紀的歲月當中,扎西才讓,這位解放前蒙古和碩特家族中惟一的女王、河南縣第一任縣長,幾乎塵封于浩瀚的史海之中,不為人知。
令人欣慰的是,歷史終究是公正的。1979年,鑒于扎西才讓在河南地區的影響,為了表彰她參加工作后的成績和貢獻,青海省有關部門成立了扎西才讓治喪委員會。在西寧賓館禮堂的追悼大會上,青海省政協副主席夏茸尕布的悼詞,推倒了一切不實之詞,徹底為扎西才讓昭雪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