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光揮一揮手,大海就變成了大漠。
曾經的漁舟唱晚,只留下幾條河痕。
昨日的百草牛羊,眼下的萬里黃沙。
烈風掠走了最后一點綠意,
暴日舐皺了殘存的水印。
胡楊目睹了這一切,
可它老得不會說話了。
羅布泊湖心的一塊石碑上深深地刻著這首詩。
考古學家認為:上溯4000年左右,在羅布泊生活的是以游牧為主的原始歐洲人種,后來,他們留下幾具干尸就神秘消失了。其后的千余年歷史中,樓蘭不留一絲痕跡,史書中無半點記載。晉代時樓蘭出現了蒙古人,以后若干年,樓蘭再次消失得無影無蹤。直到1901年3月27日,奧爾迪克發現了樓蘭并把它報告給了斯文·赫定,世界探尋的目光又轉向這里,轉向了哺育樓蘭文明的羅布泊。

在塔克拉瑪干東北部存在了上萬年的神秘大耳朵(湖的形狀),曾是新疆境內最大的湖泊,總面積10萬平方公里。傳說幾千年前,樓蘭美女就經常在湖畔顧影自憐,湖中“卡盆”(獨木舟)上漁歌唱晚,岸上駝鈴悠悠,各色人種的商賈云集而來,走向晚霞中的樓蘭。然而,時光如梭,羅布泊在上世紀末流干了最后一滴淚。羅布泊走了,羅布人走了,樓蘭走了,絲綢古道的商賈走了。樓蘭文明成了永遠的過去,歷史翻過了沉重的一頁,羅布泊最后的守望者也伴著大漠烈風消失在了歷史的隧道中。
踏著歷史的軌跡從樓蘭故城歸來,我再一次來到了哈密市西南戈壁邊緣上的拉甫喬克故城,歷盡艱難終于在五堡鄉黑爾提馬克買司其村找到了羅布·阿布列孜老人。
這個當了29年黑爾提馬克買司其村大隊書記的人,講起自己家族的歷史總是顯得很沉重。老人講的故事和中科院有關專家在探訪絲綢古道時講的鄯伏陀重返羅布泊的故事特別接近。

羅布·阿布列孜老人對他們名字中的 “羅布”兩個字這樣解釋:我爺爺的爺爺歷盡艱辛回到拉甫喬克,為了懷念我們的羅布先人,懷念樓蘭,懷念羅布泊,就在名字前面加“羅布”兩字,一直延續下來。
現今羅布家族還有羅布·阿不列孜、羅布·玉努斯、羅布·芒來克、羅布·阿不都等幾位七八十歲的老人。說著這些,羅布·阿不都還拿起熱瓦甫給我們用濃重的羅布方言唱起了古老的羅布民歌。他說是這是跟爺爺學的老歌,只有他會唱這種歌。羅布·阿不都是當地著名的民間藝人,唱著唱著竟然聚集了一院鄉親們,隨著羅布·阿不都的歌聲,他們跳起了獨特的哈密麥西來甫。
歌舞給人帶來無限遐想,在他們的歌聲中,我仿佛回到了羅布泊,走進了樓蘭故城。穿越了時空隧道,歷史上的樓蘭人的影子在他們身上仍傳遞著某種信息,但他們在時間的隧道里既保留了某些習俗,也在文明的進程中改變著生活的軌跡,從漁獵游牧到農耕,不斷適應新的環境和生活,融入到新的群體中,有了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