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春艷 特約嘉賓:楊敏毅
成長的路上,總會磕磕絆絆。除了忍耐,也許我們更需要合理的宣泄。
小睿說:我想快樂的生活,卻始終快樂不起來。因為我被同桌欺負得太久了,我一直默默忍受著,沒有勇氣爆發出來。現在我已經不和他說話了,可他還是故意欺負我。同學都說我太老實,太好欺負了,我自己也這么覺得。對于這個霸道的同桌,我即使一句話也不說,他還是故意拿東西在我眼前晃來晃去,嘴里嘟囔著罵我,很響地扣眼鏡盒……我簡直無法忍受了。他是個蹬鼻子上臉,得寸進尺的家伙。他不敢對別的女生這樣無理取鬧,因為他一放肆就會被女生大罵或狠打。他看人家厲害,就不敢了。
我真的好困惑,為什么一開始我對他的嘲諷欺辱要選擇忍受?如果我開始就對他厲害點,他就不會這樣了。我真的恨我自己,承受了這么久,為什么不能痛痛快快地發作出來,使勁打他一頓,罵他一頓,那樣也許他再也不敢動我了。我真的受夠了,我想反抗,我要爆發,卻一直找不到那股勇氣。我到底該怎么做,才能挺起腰桿做人?
楊老師心語:一個長期與同桌關系緊張而受欺負的學生,沒有能力表達自己的委屈和不滿。一個從小習慣了逆來順受的孩子,今天卻懷著如此強烈的“發作”欲望,想“使勁打他一頓、罵他一頓”。小睿渴望“反抗”,渴望“挺起腰桿做人”,她的情緒能夠合理的調控嗎?
此時你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什么動物可以代表此刻的你?
如何讓小睿從既恨他人又恨自己的矛盾沖突中解脫出來?請看三招:
第一招:合理宣泄憤怒。
心理學家認為,在人一生中,都會因種種不愉快的事出現負面的情緒,因此正確地宣泄情緒十分重要。對憤怒的壓抑會產生危害更大的創傷,而錯誤的宣泄可能會把事情搞糟,甚至毀掉自己的一生。只有合理的、科學的宣泄可以使人平靜下來,冷靜地思考問題,找出解決的方法:
首先可以將某一物體(如棉被、沙袋或宣泄人)假設為怨恨的對象,對其拳擊、腳踢。據說,日本的一些公司還專門設了一間供員工泄憤的休息室,將總經理或董事長的形象制成布偶,供員工們有怨氣時拳打腳踢這些布偶來泄憤。
另一種方式是向好朋友、父母、老師傾訴。這樣可以得到別人的理解、同情、指點,心里會舒坦多了。
第二招:與沖突者對話。
心理學上有一種調控情緒的有效方法叫“空椅子技術”。指的是當事人在訴說自己與他人沖突時,讓其坐在一把椅子上,而另一把空椅子則假設坐著與他沖突的人,由當事人面對“他”說話。等說出了相當的內容后,再換到另一把椅子上,扮演與他沖突的那個人來回答他提出的問題,通過這樣的練習,當事人可以詳盡地理解他人的想法與情感。
小睿,你也可以通過對空椅子的宣泄、指責,甚至是謾罵,從而獲得內心的滿足與平衡。
第三招:優化性格品質。
小睿存在的緊張怕事,膽怯自卑、遷就逃避、退縮懦弱的性格特征。懦弱不是天生的,這是心理上的問題,要想“挺起腰桿做人”,需要找到懦弱的原因。但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冒險等特性,又會影響孩子,形成一方面逆來順受,另一方面又會想“爆發”、“反抗”的矛盾情緒。如何樹立自信,改變懦弱的性格呢?
1.正確評價自己。如實地看待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堅信自己并不比別人差,理直氣壯、胸有成竹地和別人講道理。
2.適度表現自己。屬于自己的權利要去爭取,對別人無理的惡意的攻擊理直氣壯加以反擊。
3.堅持自己的主見。在與他人交往中,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接完三招,小睿的感覺怎么樣?此時你再次閉上眼睛,看看剛才那個代表你的動物還在嗎?如果還在,你看看它的眼神是否發生了變化?
假如你認同了楊老師的觀點,找到了改變自己的勇氣,那你眼前出現的動物一定會更可愛、更活潑、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