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進城打工那年,剛滿19歲。8年過去了,這個昔日在小餐館端盤子的農村姑娘,已成為一家大商場的營業員領班。她不僅工作在城里,而且在城里買了商品房,男朋友也是城里人。憑著勤勞的雙手,王雪梅歷盡艱辛,在遠離家鄉的城市,深深地扎下了根。為了表彰她的精神,去年底,市委、市政府隆重授予她“重慶市十佳農民工”稱號。其實,農民工王雪梅,已完全成長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新市民。
雪梅進城
2000年的夏天,在四川省岳池縣石埡鎮三塊碑村,19歲的農村姑娘王雪梅沒能考上大學,她的面前有兩條路:一條路是留在農村,和大多數農村姑娘一樣,結婚生子,平平淡淡地度過一生;另一條路就是進城打工。要強的雪梅,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進城,選擇了離家鄉最近的特大城市——重慶。
初到重慶,雪梅在一家小餐館找到了端盤子、洗盤子的工作。由于動作不熟練,她經常打碎盤子,被老板呵斥,扣工資。一個月下來,工資大部分賠進去了,到手的只有100元。最讓她難受的是,一些顧客經常拿她的岳池鄉音取笑她。一次,在為顧客服務時由于動作慢了一點,她又被顧客說了:“從哪個旮旯出來的喲?”
重慶很大,人也很多,但雪梅感到很孤獨,她幾乎沒有朋友。夜晚,徘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雪梅無數次問自己:在這個城市,我能立足嗎?是留在這個陌生的城市,還是回到熟悉的故土?
不服輸的性格,讓雪梅一次次地堅定了留在城市的信心:重慶這么大,只要能吃苦,愛動腦筋,誰說不能留下來?
堅定扎根重慶的信心后,雪梅開始主動修正自身的問題,走向融入城市的第一步。
學會上網聊天后,雪梅申請了一個QQ號,取了一個網名——“有計劃”。
“有計劃”的計劃
“有計劃”的計劃,就是一步步地融入城市,讓自己的人生在城市扎根。雪梅回憶說:“當初,發現自己在語言上和重慶人難以溝通的問題后,我便決定從改變語言開始計劃自己的人生。”
3個月后,雪梅便能說一口地道的重慶話了。喜歡讀書的她,在每天下班后,回到和工友一起蝸居的房間,便用普通話朗讀文章,毫不理會室友們略帶嘲諷的目光。
不久,雪梅成了餐館的熟練工。但她告訴自己,是該離開的時候了。打定主意后,她很快跳槽到了一家賓館當前臺服務員。
前臺服務員的工作,正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雪梅的普通話和重慶話說得越來越順溜。但雪梅又有了新的想法。當時每月的收入只有300多元,雪梅毫不猶豫地從3個月的收入中,拿出500元,報名參加電腦培訓。
學會電腦技術后,雪梅又換了一次工作,工資漲到了每月700元。但雪梅還是不滿足。一天,雪梅和小姐妹一起逛街,看到大商場里營業員訓練有素的微笑,她有了下一個計劃:當商場營業員。
2001年底,雪梅成功應聘上沙坪壩一家商場的促銷員。由于是農村戶口,她只能算柜臺聘用的臨時工,穿便裝上班。但雪梅沒有氣餒,當上一個品牌服裝的促銷員后,她賣力工作,不斷開動腦筋。因為業績突出,不久就被提升為柜長,月收入一度超過2000元。
這份工作干了3年。2004年底,重百渝北商場招聘營業員,不分城鄉戶口。沖著這一點,雪梅匆忙趕去應聘。沒想到走到現場一看,報名應聘的人早已排成了幾百米的長龍。她靈機一動,昂首挺胸地從員工入口走進商場,到第二道進口時,她被保安叫住:“你干什么?”她定了定神:“你好,我是商場的工作人員。”“胸牌呢?”她朝商場內一指:“放在里面了。”保安一揮手,她終于順利地走進面試現場。這次應聘,她憑著豐富的經驗和良好的表達能力,順利地被聘為渝北商場的營業員。一個月后,她就當上針織組領班,要管幾十個人。如今,愛拼的王雪梅已成了渝北商場的服務標兵。
現在,“有計劃”又有了新計劃:她利用業余時間,參加了一個學校的大專班,學習工商管理專業。她說,兩年后,領班就有競聘商場經理或經理助理的資格,她要好好準備準備,在機會來臨之前完善自己。
把根留在城市
憑著勤勞的雙手,“有計劃”的計劃一步步地變成現實,雪梅的生活越來越時尚,朋友也越來越多。在休息時間,她看書看碟,上網學習、娛樂,節假日和朋友一起出去游玩。
最讓雪梅高興的是,她在城里還找到了自己心愛的男朋友。男朋友是重慶一家大型國有企業的員工,對她的工作很支持。開始,雪梅擔心男朋友的父母嫌棄自己是農村人,但她很快感覺到,男朋友和他的家人,并不介意自己是一個農民工,他們都很喜歡她豁達而又吃苦耐勞的品性。
有了男朋友,雪梅更加堅定了扎根城市的愿望和信心。為了在重慶安個家,雪梅和男朋友用積攢的錢付了首付款,在渝北區空港附近買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房子。有了房子后,她的農村戶口變成了城鎮居民戶口,成為名副其實的新市民。
雪梅現在的計劃是:讀完大專,工作上有更大的發展,現在的房子太小,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買上更大的房子,把父母接到城里來一起住。
雪梅的命運不斷改變的同時,重慶這個大城市的前景也在不斷變好。去年,剛過完直轄10周歲生日的重慶,成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而農民工問題,被市委、市政府列為改革試驗的突破口。農民工,成了市領導最牽掛的群體。
去年8月9日,時任市委書記汪洋到基層調研時,親切接見了雪梅,和她擺了40分鐘的龍門陣。聽了她的故事后,他笑著鼓勵她:“小妹,我相信你一定會成功!”
去年11月4日,雪梅戴著大紅花,登上“重慶十佳農民工”表彰大會的領獎臺。市領導為他們頒獎后,市長王鴻舉說:“重慶直轄市乃至當今中國的每一步發展、每一項成就,無不凝聚著農民工的辛勞和汗水。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城市脊梁,是當之無愧的建設功臣,是當之無愧的時代英雄。”昔日遭受城里人白眼的農民工,今天被市長稱為“城市脊梁”、“建設功臣”和“時代英雄”,雪梅和在場的所有農民工代表都深深地被感動了。更讓他們感動的是,王鴻舉在會上一字一句地朗誦了一位農民工寫的詩:“日背磚頭汗如雨,夜宿工棚霜似花。偶閑也作登樓望,萬戶千燈不是家。”這首詩,字字都敲打在農民工的心坎上,激起他們強烈的共鳴,也激起了市長的共鳴。王鴻舉動情地說:“今天的城市人,若干年前的某一代,也是步履蹣跚,由農村來到城市的,也是從‘農民工’起步的。”他鄭重呼吁,敞開胸懷接納和幫助農民工融入城市,共建共享和諧重慶。他也告誡雪梅和所有受到表彰的農民工,不僅要做職業模范,還要做精神文明模范,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修養,從不亂闖紅燈、不隨地吐痰等做起,為其他農民工作出表率。
市長的話,雪梅牢牢地記在心頭。她激動地說,重慶正敞開懷抱迎接像她這樣的新市民,只要努力打拼,農民工也一樣能得到社會的尊重。雪梅還說,她想告訴所有的農民工朋友:“不要把自己當作城市的過客,要把重慶當成自己的家,把根扎在城里。我們一定要好好干,重慶好了,大家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