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4日,西雅圖發生了一次“大地震”:波音公司把總部從西雅圖搬到了芝加哥。
要知道,這是波音總部在西雅圖盤踞了85個春秋后的首次搬遷——波音總部的搬遷不僅意味著西雅圖經濟上的巨大損失,而且還意味著其聲望一落千丈。
一個跨國公司的全球總部“遷都”,這是極其罕見的事情。但芝加哥只拋了一個“繡球”,便征服了波音公司,驅使它甘愿選擇“離鄉背井”。
一個制造業跨國公司總部向一個區域遷移,會帶動十幾個與其有緊密業務關聯的知識型服務公司隨之遷移。為了吸引波音到來,芝加哥也是煞費苦心:提供25年稅收優惠,10年內補貼波音50%的搬遷費,20年內每年為波音減免100萬美元的財產稅。
良禽擇木而棲,這是企業發展的鐵律。
從芝加哥市區出發,沿著90號州際高速公路行駛,摩托羅拉、麥當勞、歐洲聯合公司、聯合航空公司等跨國公司的全球總部,迎面撲來。芝加哥,這個美國第三大城市,聚集了三分之一世界500強企業的總部,總部經濟對其經濟的貢獻度已經達到了25%-30%。
上世紀50年代,芝加哥已成為全美重要的制造業中心,但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由于以鋼鐵工業為代表的重工業衰退,芝加哥的城市發展出現大衰退。為了擺脫危機,芝加哥1973年開始實施“總部經濟”戰略:其一,實施城市工業園區戰略;其二,實施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其三,振興外向型服務業等第三產業部門。
在芝加哥,有一類人比“蜘蛛俠”、“超人”更有資格被稱為城市英雄,那就是說服波音、米塔爾等全球知名企業將其總部搬到芝加哥的人。
這是一支由戴利市長掛帥的龐大軍團。他們的任務就是“挖墻腳”:為吸引各類總部而量身定做不同的“繡球”。
經過十幾年的調整,在總部經濟帶動下,芝加哥成功復興,其世界“總部中心”的地位也隨之確定下來并逐步強化。
重慶常常被拿來和芝加哥做比較。James Kynge在新書里說:“芝加哥是通往西部不發達地區的一個關口,是連通美國中西部的一個鐵路樞紐、一個水路的隘口,也是一個崇尚冒險的商業中心。”而這一切,重慶幾乎全都擁有!重慶的城市發展可以芝加哥為借鑒。
審視芝加哥總部經濟的形成與發展,至少可以為重慶的總部經濟提供三點重要啟示:第一點,重視城市功能的多樣性;第二點,足夠的市場經濟制度水平;第三點,總部經濟建設規劃要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