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對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根據胡錦濤總書記對重慶作出的“314”總體部署和市第三次黨代會關于“促進渝東南地區‘做特做優’”的發展定位,酉陽必須結合自身實際,著力打造“一都三縣”(世界青蒿之都和全國土家族民俗文化特色縣、重慶市扶貧開發示范縣、武陵山區生態經濟強縣),大力實施城鎮化、工業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三大戰略。
以“三極”為重點推進城鎮化。堅持把縣城、龍潭—麻旺、龔灘作為縣域經濟三大增長極來發展。當前的工作重點是盡快啟動縣城—龍潭—麻旺一體化規劃建設,迅速掀起縣城城北新區建設高潮,實現縣城提質擴容,做強城鎮經濟,打造酉陽統籌城鄉的發展平臺,使其成為縣域經濟核心增長極;如期完成龔灘集鎮遷復建,保持好風貌特色,做好以古鎮為中心、以旅游為主導的庫區產業發展,形成縣域經濟次增長極。利用重點工程建設、農村公路建設、高山異地移民、金土安居工程、農村中小學標準化建設等契機,推進鄉鎮場鎮建設和特色村莊建設,使全縣形成縣城、中心鎮、特色鄉鎮、農民新村、自然村落的城鎮化格局。加強城市管理、完善城鎮功能,改變鄉鎮、村莊環境衛生落后面貌。
以“兩園”為重點推動工業化。要按照“立足現有企業做大做強、依托資源優勢招商引資、優化發展環境穩商富商”的思路加快工業園區發展。依托龍潭—江豐電礦工業園和板溪輕工業園,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整治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合理布局產業,推動工業向園區集中,促進園區已入駐企業盡快建成投產;加強與渝北區的互動發展,依托渝北的區位優勢,合作共建“渝北·酉陽工業園”;抓好水電站建設,確保在建水電站明年全部投入運營;力爭盡快上馬林紙一體化項目,把林紙產業建成支柱產業。
以“三線五庫”為重點推動新農村建設。以鐵路沿線、公路沿線、主要河流沿線和五個電站庫區為重點,大力實施“增收致富、生態家園、金土安居、排難解困、固本強基”五大工程。突出抓六項重點工作:一抓勞務經濟。制定實施激勵政策,培育勞務中介組織和勞務市場,鼓勵鄉鎮和村社干部帶領農民外出務工,重點轉移農村零就業家庭和新生勞動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采取定向培訓、定單培訓等方式,增強農民工就業競爭能力。激勵農村人口到集鎮、縣城、縣外居住、就業,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有效轉移。二抓旅游產業。重點發展以趙世炎故居、南腰界革命根據地為重點的紅色精品游,以龔灘古鎮、龍潭古鎮為主的民族風情游,以烏江畫廊、桃花源、筍巖連線的綠色生態游,加速形成大旅游、大產業、大市場格局。三抓農業特色產業。按照以特色農產品吸引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帶動基地建設、以基地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思路,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發展100萬畝工業原料林,150萬頭生豬,100萬頭草食牲畜,30萬畝能源甘薯,10萬畝青蒿,10萬畝烤煙,10萬畝高山無公害蔬菜。四抓扶貧開發。大力實施金土安居工程和扶貧整村推進,全面消除絕對貧困人口。五抓基礎設施建設。全力實施農村公路建設大會戰,確保鄉鄉通暢,村村通達;完善水利設施,增強灌溉能力;完成農網改造和戶表工程,全面實現同網同質同價;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實現移動通訊信號全覆蓋、互聯網絡村村通。六抓農村社會事業。要妥善處理好吃飯、運轉、建設、服務的問題,改善民生。要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體制,全面推進農村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和寄宿制教育;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擴大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逐步建立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鄉鄉設立派出所,做好聯戶聯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