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南銀針:品牌之戰三道坎
“巴南銀針”的中國名牌農產品之路,跨越了三道坎。
1985年,張節明承包了二圣茶廠——巴縣一個年虧損6000多元的集體企業。
張節明看到,在全國,以“龍井”為代表的扁形類、以“碧螺春”為代表的卷曲類茶葉都比較普遍,而針形茶,因為工藝復雜,鮮有知名品牌。
眼前一亮的張節明大膽決定,要做就做別人難以模仿的針形茶——銀針。
他給茶葉取名為“江州茗毫”。
給產品定了位,張節明跨越了品牌之戰的第一道坎。
1995年初,原巴縣改設為巴南區。張節明迅速做出決定:注冊“巴南”商標。張節明效仿了其他名優茶葉如“黃山毛峰”、“西湖龍井”的冠名方法:產地+茶葉種類。
“江州茗毫”有了一個被國家商標總局認可的名字——“巴南銀針”,它順利跨越了品牌之戰的第二道坎。
而一次偶然的機遇,讓這場戰役跨越充滿前沿理念、現代元素、市場觀念的第三道坎。
2000年,市農委推薦改制后的重慶市二圣茶業有限公司參加北京農博會。
張節明收到一封李志起品牌營銷策劃機構(CBCT)的來信。
但,高達千萬元的品牌策劃推廣費,讓張節明不敢奢望自己的企業也能走這條路。
經過苦苦思索,謹慎而聰明的張節明走了一條折中之路。
一方面他繼續保持和CBCT的聯系,遇到關于品牌、產品定位等方面的問題,張節明虛心向CBCT請教。“雖然對方不可能說得很透徹,但也能傳達一些對我有用的信息。”張節明說。同時,張節明還找了其他六個品牌營銷策劃公司進行對比。
張節明一邊醞釀品牌策劃,一邊擴大“巴南銀針”生產規模,建起了上萬畝生態茶園,將原來純手工制作茶葉的方式更新換代為半機械化,引進多個現代化先進生產設備。
他還和各科研院校合作,為“巴南銀針”注入更多技術含量。
2005年,二圣茶業有限公司控股重慶茶葉(集團)有限公司。
7年醞釀,7年等待。
2007年,張節明用自己的執著與熱誠打動了CBCT公司,CBCT承諾只收取品牌戰略規劃的基本費用,雙方合作共推品牌。張節明的品牌戰略聯盟之夢水到渠成。
憑借過硬的品質,2008年2月,“巴南銀針”被國家農業部評為中國名牌農產品。
經過和CBCT一起對品牌戰略進行規劃,張節明推出了市場定位更加清晰的三個衍生品牌:“定心·巴渝銀針”、“明望·巴渝銀針”、“巴渝故里”,并注冊了一系列新的商標。
張節明說:“品牌的重新規劃定位,埋下了讓銀針走向全國市場的伏筆。”
■ 標準化,助推小花椒“麻”行天下
今年2月,江津四面山花椒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研發的“驕王”保鮮花椒被農業部認定為2007年中國名牌農產品。
小小花椒如何能夠成為大品牌?董事長聶勛杰一腔感慨。
2002年2月,四面山花椒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并申請了“驕王”花椒商標,但當時公司的主要業務是開發原始花椒產品。
一次,聶勛杰請洽談購買花椒的客人吃飯時,點了一道“尖椒雞”。
“又麻又辣,安逸,只是鮮香味不足!”客人稱贊之余流露出遺憾。
能不能嘗試開發保鮮花椒?一個念頭閃現在聶勛杰的腦海里。
保鮮花椒研發項目隨之啟動。
當年,公司聘請花椒專家和技術人員,開發出真空袋裝保鮮花椒。
隨即,四面山花椒公司與重慶市名廚協會“聯姻”,冠名使用“驕王”牌保鮮花椒,開發花椒系列新菜品。
小花椒借菜成名,榮獲2007年度“中國川菜調味品金獎”、2007年度“中國川菜調味品十大知名品牌”稱號。
為了保證保鮮花椒的品質,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成為品牌成長的另一關鍵。
2003年7月,日本三明特產株式會社在網站上看到了“驕王”保鮮花椒,立即派人到公司考察。
日本代理商將花椒基地原始種植生產是否標準化作為考察的重點,代理商要求,從原料到產品,要有質量標準追溯性。
苛刻的考察,給公司提了個醒:要走出國門,標準化是“硬通貨”!
短尖矮化、修枝整形、測土施肥,每項工藝都有科學嚴格的標準指標限制,公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定性定量花椒栽培管理生產技術規程。
同時,公司還建成了10948畝標準化出口示范基地。
公司已通過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和ISO22000:2005食品安全體系認證,成為全國同行業、重慶市食品加工企業首家通過三大國際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
通過標準化生產,花椒由三年生長期縮短為一年半掛果,畝產量提高30%。
而今,“驕王”保鮮花椒已經進入上海華寶、天津春發、重慶秦媽、德莊、成都統一、康師傅等食品企業,并成功進入沃爾瑪超市。
“驕王”花椒的標準化栽培管理技術,正在申報國家行業標準。
■ 綠色生態,“美人魚坊鰱魚”叩開品牌之門
2004年,重慶程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承包了7.7萬畝長壽湖水面經營權,將經營理念定位在生態健康養殖、為老百姓提供安全環保的農產品上。
公司首先拆除了7.7萬畝網欄,和長壽湖風景管理處簽訂了保護水質協議,鄭重交出了150萬元的環保保證金。
公司內部成立了專門的資源保護部,負責監督有無外源污染侵入長壽湖。
同時,公司采取科學的生態養殖方式,大量投放花鰱和白鰱,利用這兩類魚的自身生物特性凈化水質,并依靠水體中自然的浮游生物和浮游動物等餌料進行科學養殖,絕不投放半點外源飼料和肥料。
長壽湖水體很快得到改善,由國家4-5類水體提升為2-3類水體。
其后,公司建立了4個苗種基地,嚴把苗種關,合理控制放養密度。
短短三年,科學生態養殖讓長壽湖魚質經歷了三級跳:先后通過了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的“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認證及“有機食品”認證,為品牌的創立打下了堅實的基本功。
為了進一步推廣品牌,2006年,程文公司在重慶開了家直營店,由公司為直營店供魚,要求直營店打出長壽湖生態魚的牌子。
誰知,由于長壽湖生態魚價格高出同類魚,直營店偷偷購進其他地方的同類魚,冒充長壽湖生態魚銷售,大大影響了長壽湖魚的聲譽,以直營店推廣品牌的想法流產了。
這件事讓程文公司更深刻地體會到品牌的重要性。
“別人憑什么辨認長壽湖的生態魚?只有品牌。”程文公司意識到。
2006年末,程文公司聘請一位工商品牌專家,為公司品牌的創立做細致周詳的策劃。
在專家指導下,2007年3月,程文公司注冊了“美人魚坊鰱魚”商標,并向國家農業部申報國家名牌農產品。
2008年2月,程文公司足足四年的“基本功”獲得了令人欣喜的回報:“美人魚坊鰱魚”順利獲得國家名牌產品稱號,為下一步的超市、飯店、直營店配送打下了基礎,為市場的破冰前行提供了一柄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