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名農婦圍坐一起,聚精會神地用細針挑起閃爍的彩珠,小心翼翼地縫制到襯有標尺的彩帶上,做成一條條華美的珠鏈。組織者賈良英介紹:“這是我們的手工作坊制作的‘三珠彩帶’,要送到廣州的商行去呢!”
這是江津區朱楊鎮利民村的一道靚麗風景。
賈良英今年27歲,黝黑的臉上泛著喜悅。
這條增收路,是賈良英在網上“淘”到的。
從外出打工、埋頭種地到網上“淘金”,這位頑強執著的青年農婦經歷了不少磨難和周折。
■ 跋涉,生活只有一個“難”字
10年前,賈良英職高畢業,學的是計算機專業,但當時并沒有找到工作。
“英娃呀!我們種田供你上學讀書不容易喲!全家人都望著你能有出息呢!結果你還是回來種地。唉!”父母欲言又止的一聲嘆息,聽得賈良英心里發痛。
“難道我學的東西真的沒用嗎?”賈良英常常輾轉反側,捫心自問。
賦閑一段時間后,她隨朋友南下打工,希望能夠找到工作得以謀生。
可事情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由于學歷不高,體力弱,又沒有專業技能,賈良英四處碰壁。
心灰意冷的賈良英索性回到家鄉當起了泥水小工。
“腳手架下,我拼命地提灰桶、搬磚頭,每天要濕好幾身衣裳。
“白天下力勞動,晚上,就在月光下想心事。我那時很沒出息,心想自己這輩子就只有‘修地球’的命了。”
沒過多久,和許多普通農村女孩一樣,賈良英結婚生子了。
“那年夏天,娃娃才幾個月,丈夫外出打工去了,我一個人背著孩子在田里割谷子,腳泡得又紅又腫,孩子熱得‘哇哇’叫,那種苦啊,簡直沒法說。”生活的重擔壓在她柔弱的肩頭,賈良英一次次地下決心,一定要找到一條致富路!
沒手藝,就做生意吧。
賈良英很快在鎮上租了間房子,開店賣起了苞谷粑。
“為了多賣幾個粑粑,我的老父老母都跟著我端盤子上街叫賣,剛開始,人們圖新鮮,都來賞個臉,可日子一長,就不行了。看著冰冷的粑粑,我時常落淚。”做了幾個月,賈良英的店就關門了。
可日子還是要過的,這位堅韌的農婦又當起了保險推銷員。2004年,保險業的競爭已非常激烈,質樸而不善言語的她,常常跑斷了腿也簽不下一筆業務,但為了生活,她仍舊日夜奔波。
疲憊時,賈良英常常感嘆:“像我這樣不懂技術又不會經營的農民,何時才能找到出路呢?我這么年輕,如果有學習和提高的機會該多好啊!”
■ 尋覓,整整3個月,賈良英都“泡”在網上
機會終于來了,去年7月,江津區組織農民和下崗失業人員培訓 ,賈良英高興地報了名。
讓她沒想到的是,在培訓學習中,自己丟失的計算機專業知識被重新拾起,同時,她還學會了上網“沖浪”。
網絡這個信息的大海洋,讓賈良英的視野一下開闊起來:“當時我真覺得自己像井底之蛙,更后悔將所學的計算機專業閑置了,如果早點打開這扇門就好了!”
滿懷希望和喜悅的賈良英回到家中,一有空就在網上搜尋致富信息。無土栽培,二元超市,養殖龍蝦……琳瑯滿目的致富信息讓她眼花繚亂,可這些都離自己的實際情況太遠。
激情一次次地被點燃,又一次次地被澆滅,但賈良英仍舊懷著熱忱的心,始終沒有放棄創業的夢想。
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10月,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一個致富信息網上發現了“做手工活,賺加工費”的信息。
頓時,她眼前一亮。
她想,這是純手工操作的活兒,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男女老少都有能力動手,農村賦閑在家的人這么多,組織起來搞這個,再合適不過了。
為了從中尋找一個合適的商家,賈良英查找了幾乎所有的來料加工網,最后,看中了廣州白云區的一家貿易商行。
賈良英開始通過QQ與商家在線咨詢,了解對方的公司概況、信譽度、合作條件等。
原來,這是一家以開發、生產、銷售及出口貿易為一體的貿易商行,主要生產電子產品、中高檔工藝飾品等,常年對外輸出加工業務。
賈良英詳細詢問了企業的產品結構、加工技能、人均日產量以及利潤情況等。
整整3個月,賈良英都“泡”在網上。
■ 憧憬,彩帶寄托著她的夢想,也滿載著鄉親們的希望
“當時,家里人都罵我不務正業,對我的所作所為非常不解,但我這人有點‘倔’,認定了的事情就要努力干下去。”回憶起這段經歷,賈良英說。
到底加工哪類產品好呢?這網上“淘”到的信息又是否可信?
為穩妥起見,經過精心準備,今年年初,賈良英毅然南下廣州,對企業的合法性、經營狀況及實體進行全面了解。
通過考察,她根據自身優勢,看準了“三珠彩帶”的加工。
“三珠彩帶”是服裝輔料,相對其他產品而言,簡單易學、易攜帶、易運輸。
賈良英認真學習了這種產品的組裝技能、質檢方法等。最后,放心繳納了6000元定金,帶回彩珠、彩帶等第一批加工原材料。
回到家,躊躇滿志的賈良英迅速騰出場地,購置了操作臺、標尺、針線等操作工具,并物色人選,手把手地傳授串珠技術。
剛開始,很多人對此并不認可,認為這網上“揀”來的好事情不穩當,只有個別思想開明的鄉親能夠理解,她們認為:“外出打工離鄉背井,照顧不了娃娃,這家門口就能掙錢的活兒,比外邊好多了!”
精明的賈良英看到了問題的癥結:鄉親們懷疑,怕上當受騙。
針對這種實際情況,賈良英耐心地向大家講述了自己近幾個月來的經歷,事情很快發生了變化。
1月10日,賈良英的手工作坊順利開工,前來攬活的婦女絡繹不絕。
“鄉親們都很賣力,很多婦女早上7點鐘不到就主動找上門來,為了便于工作,我還為她們提供了午餐。大家都說這活路好,希望能長久干下去。”鄉親的支持讓賈良英堅信,自己的選擇沒錯!
通過多天的努力,1000余米的珠帶完成了。
普通婦女一天能穿四五米,每米能得到7元的工錢,干10來天就能收入兩三百元。
“這批彩帶不僅寄托著我本人的夢想,也滿載著鄉親們的期待和希望。如果驗收合格,我就會和公司簽訂合同,擴大規模,到時,大家的日子就會好起來了。”對未來,賈良英滿懷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