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內地企業家在接受電視訪問時談到了他去李嘉誠辦公室拜訪李嘉誠的經歷——
李嘉誠是和兒子一起接見他的,他兒子可能是說話習慣的原因,說著說著就講起了粵語,會談過程中李嘉誠好幾次要求兒子顧及內地朋友可能不太聽得懂粵語的實際情況,改講普通話。會談結束后,李嘉誠還特意從辦公室里出來,送他到電梯口。最讓人驚嘆的是,李嘉誠不是送到即走,而是畢恭畢敬地鞠躬,直到電梯門合上。那位企業家動情地說:“李嘉誠這么大年紀了,對我們晚輩尚如此尊重,他不成功都難?!?/p>
曹景行現任鳳凰資訊臺副臺長兼言論部總監,也在清華執教。曾聽一個采訪過他的記者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采訪結束,曹先生問記者:“你是怎么來的?要到哪里去?”記者連忙回答:“乘出租車,去人民大學?!薄澳沁@樣,你從這里出去?!辈芟壬钢巴獾男秸J真地叮囑道,“到清華的二道門,那里有出租車可乘,你可以少走一段路。然后出校園,走成府路……”此時,曹景行久居香港甫來清華不久,給一個來采訪他的北京記者指路,這讓那位年輕的記者朋友感觸良深。
1925年,在美國高爾夫球公開賽上,著名的高爾夫球手鮑比·瓊斯向裁判揭露自己的犯規動作:球在表面不平的地面上輕微移動了一下,擊球時鐵制的擊球板削起一塊草皮。他在沒有人會看到球的細微移動的情況下揭發了自己。隨之而來的處罰使瓊斯失去了與高爾夫球選手威利·麥克法蘭對決的機會,因而也與冠軍失之交臂。半個世紀之后,在1978年舉行的名人高爾夫球公開賽上,湯姆·凱特也做了同樣的事情,他的自我懲罰使他失去了繼續比賽的資格。當記者問兩個人為什么要這么做時,他們的回答從實質上來說是一樣的——“遵守規則是成功的保證。”
有一個叫彥玲的高三女孩,家境貧寒。她每天都去食堂買兩個最便宜的菜包子,卻從不當著同學的面吃。她總是等班里的同學走得差不多了,才悄悄地拿出來吃。好多同學都不理解她的做法。大家都說,貧窮并不可恥,遮掩貧窮才是可恥的。但彥玲不為所動,依舊是等班里的同學走得差不多的時候,才把包子拿出來吃掉。央視新聞頻道的記者采訪她時提到了這個細節。她說:“那個菜包子的味道很嗆,很難聞,我之所以等大家走了之后才吃,是怕大家聞到那股難聞的味道,我不想讓大家跟我一起受那份罪?!睘榱艘粋€小小的善愿,寧愿背著別人對自己的誤會而依然我行我素,這樣的人值得我們為之落淚。
…………
“百貨公司的香水,95%都是水,只有5%不同,那是各家秘方。人也是這樣,作為95%的東西其實是很像的,比較起來差別就是其中很關鍵的5%。”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在接受《中國青年》雜志采訪時如是說。著名小品演員范偉有句經典臺詞:“人跟人的差距咋就這么大呢?”這無疑有藝術的夸張成分在里面。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并不大,有時候就在一個小小的細節里,因為細節最能反映一個人的素養。正如林清玄所言,人與人在大多數時候都是相似的,差別只在于關鍵的5%。
(摘自《深圳青年》圖:左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