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社會,因為許霆案引發了社會上一般群眾與法學家們對中國審判制度與社會正義的大討論,給國人以嶄新的認識。
4月10日,新任最高法院院長王勝俊在與珠海市中院法官座談時提到了當前人們較為密切關注的死刑問題。王勝俊說,對待判不判死刑的問題要考慮三個依據:“一是要以法律的規定為依據;二是要以治安總體狀況為依據;三是要以社會和人民群眾的感覺為依據。”
法學家們認為,王勝俊“要以社會和人民群眾的感覺為依據”的新提法,進一步體現了法律對國民意志的尊重,有利于弘揚司法民主、維護司法公正,強化人民群眾對司法活動的監督。也說明過于強調法律至上的機械法律論,而無視法律的道德取向,不僅會沖擊社會的傳統道德觀,也會使判決失去實際的法律效果。
近期,“社會和人民群眾的感覺”十分強烈的許霆案,引發了社會上一般群眾與法學家們對中國審判制度與社會正義的大討論,給國人以嶄新的認識。
“群眾感覺”推出的重審
2008年3月31日,25歲的許霆第四次走上了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被告席。當他在2007年11月第一次走進法院被告席時,法院啟用的是一個只能容納幾十個人旁聽的小法庭,旁聽席上的10多個座位空空蕩蕩的。現在,當許霆走上重審被告席時,他的背后是一片黑壓壓的人頭,還有一堵由攝像機排成的“高墻”。
廣州中院啟用了高兩層、可以容納500多人旁聽的一號審判庭進行宣判,旁聽席上站著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家媒體的記者和關注此案的學生、專家、市民、律師以及廣州中院的領導們,法院試圖以最公開的態度來展現許霆案的全貌。
一切的變化源于2007年12月17日的一篇報道——《柜員機“犯暈”千元當一元吐,男子171次惡意取款判無期》。
“2006年4月21日晚10時,許霆來到天河區黃埔大道商業銀行的ATM取款機取款。結果取出1000元后,他驚訝地發現銀行卡賬戶里只被扣了1元,狂喜之下,許霆連續取款171次,合計17.5萬元,一直取到他卡里只剩1元錢,再也取不出來為止。他還將此事告訴了同伴郭安山。事后,二人各攜贓款潛逃。同年11月7日,郭安山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盜竊1萬多元的郭被判刑1年。潛逃1年的許霆,則將17.5萬元贓款揮霍一空。2007年12月初,廣州中院判處許霆無期徒刑。”
判決生效后,《新快報》率先披露此案,僅1000多字的報道,引起的巨大震動遠遠超過了記者預料。單在百度搜索引擎輸入“許霆”兩個字,出來的相關網頁就有300多萬個,新聞更有10萬余條……而每次與許霆相關的新聞出來,都會引發一場大討論,在網易、新浪等知名網站的每日更新欄目中,相關留言曾高達數百萬條!
網絡民意于2007年年底顯示其強大力量,網友們失控地“炮轟”,最終將專家學者、法院法官、銀行高管、最高院領導,甚至全國人大代表全部卷入了該案的大討論中,每出現一個新動向,就被眾人拿來反復咀嚼,討論從案件本身上升到法官道德、執法方式、立法缺陷、銀行管理、社會公平等等。
第一個報道該案的記者用這樣的語言來形容這條新聞:“我以為抓了條小魚,沒想到它長成個大白鯊,現在才知道看走了眼,哪里是大白鯊啊,整個兒一個尼斯湖水怪。”新聞的轟動程度已經完全出乎記者的預料。
從頭到尾,洋洋灑灑數百萬的相關網頁和評論,吵得最兇的其實只是兩個最基本的問題——為什么貪官判得都比許霆輕?為什么銀行出錯從來不用負責?
網友“李新月3186”在博客中寫道:“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那些小偷小摸的人被逮到了一定會按律治罪,罪行嚴重的甚至還要判死刑。但是那些竊取國家巨額利益的人則不但不會被治罪,而且還能成為諸侯稱霸一方,受世人景仰。
其后,“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這個成語在網上頻繁出現,網友們引用它來批評法院的判決。有的說:“中國的法律是猴皮筋式的,因人身份地位不同,松緊度很大。”有的說:“貪官貪污1億與許霆取款17萬同判無期的內在原因是:貪官是官,許霆是老百姓。”更有學者從深層反思:“法院是依法判決,沒什么問題,但許霆被判無期,恰好顯示了我國立法和制度層面上對貪官的保護。”
在廣州中院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時,銀行方面也未曾好受。市民對銀行的積怨,開始在許霆案上全面爆發。
大家質疑,現實中,有人從ATM機中取出過“假錢”,ATM機也少吐過錢,還吞過卡,這樣的情況,銀行方面是不是也應該認定“國家金融機構ATM機”在“詐騙”儲戶錢財?同樣是技術原因引發的問題,在受損失方為儲戶時,銀行絲毫不承擔任何責任,而一旦損失方為銀行,儲戶就可能因此被控告為“盜竊犯”,這合理嗎?公平嗎?
網友“身心瘋”在天涯社區寫道:如果許霆被判有罪,我將銷戶手頭所有國內銀行卡。
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詳解許霆案稱:“史上最牛ATM機誰能惹得起?”鳳凰衛視《文濤拍案》也稱:“許霆為171個餡餅買單。”……
矛頭均直指銀行。
2008年2月27日,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跳出來當了“炮灰”。他談到許霆案時說,銀行系統出錯絕對不能成為某個人盜竊犯罪的理由,銀行其實是弱者,并非公眾想象中的壟斷機構。楊凱生的“弱者說”迅速引起公憤,也將自己推向了風口浪尖。
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秘書長劉亞兵率先“炮轟”“弱者說”:“從近幾年發生的銀行與儲戶、與社會的糾紛來看,銀行的強者地位有目共睹,當銀行從國家機構變為企業之后,亟待轉變和提高服務意識,楊凱生此語,是銀行服務意識問題的一次集中爆發,很多銀行需要反思,將自己的位置擺正。如果硬要說自己是弱者,怎么可能樹立很好的服務意識?”
楊凱生的噩夢還沒到頭。在2008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楊凱生仍因許霆案受到記者們的“青睞”,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楊凱生為此“很受傷”,只肯說媒體報道曲解了他的原意,但他的原意到底是什么卻再也不肯開口了。
案件在重審的同時,關于許霆案的爭論也越演越烈。
這場爭論從一開始就進行得水深火熱,不光盛行于民間、各大網絡,甚至于學術界對此也是爭論不休。只是,與以往的爭論截然不同的是,這次爭論的觀點更多元化、分歧更大。“有罪、刑事犯罪、無罪、民事責任”——從普通市民、網友到法學專家,甚至是法院的法官,對該案的看法都不一致。
早在許霆案重審前,著名法學家賀衛方、張谷、許章潤等就云集廣州,針對許霆案進行討論。討論進行得十分激烈,但各方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其后,這樣的討論還更大范圍地出現在網絡上、學者律師之間、各高校及行業協會的專題研討中,甚至是法院、檢察院的一次次內部研討中,都不能形成絕對統一的意見。
著名刑法學家馬克昌說,對于許霆案法學界的意見是多樣化的,他們內部也曾多次對許霆案展開各大討論,“但是至今誰也說服不了誰”。
重審,案件出現變化
巨大的輿論壓力下,案件出現變化。
2008年1月9日,廣東省高院作出裁定:“原一審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撤銷原一審判決,發回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重新審理該案。”
法院內部人士說:“這個案子事實很清啊,根本就不是什么‘事實不清’,控辯雙方對案發經過根本沒有異議,關鍵是怎么定性的問題。只不過,案子到了這種程度,‘有罪派’和‘無罪派’誰也說服不了誰,無論法官怎么判都是找罵,省高院這回是把皮球又踢回給了廣州中院。”
2008年2月22日,許霆幾乎是在萬眾矚目的情況下走上了重審的被告席。此時此刻,廣州中院嚴陣以待,案件卻發生了誰也想不到的變數。
首先,檢察機關堅持指控許霆盜竊。公訴人在法庭上說:“別人的東西即便無人看管也不能拿,不義之財不可取,如果許霆在發現柜員機出錯的那一瞬間,內心能夠恪守這樣通俗而又簡明的行為準則,他就不會面臨生活可能發生的巨大變化。許霆選擇了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他就不能不對自己的選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與此同時,原本“木訥老實”的許霆,突然在法庭上“口不擇言”:“我的本意是想把錢全取出來,保護好還給銀行”,“我希望通過我的不幸遭遇,能讓法律界的專家們制定出好的法律,能讓銀行多為老百姓著想,提高銀行的安全度……”許霆的豪言壯語讓旁聽席上數度嘩然。
辯護律師搖頭感嘆,許霆的自辯太可笑了,他這個人太“實心眼”,應該是受到了別人的影響。
許父也在案件被眾人關注之后,開始變得“硬氣”了,以往多次宣稱的“退贓”忽然不提了,“不太懂法律”的他把退贓作為交換兒子自由的籌碼,說若“判重刑則堅決不退贓”,直至許霆重審被判5年,許父依舊未退贓。
與此同時,網絡上之前幾乎是一面倒支持許霆的局面悄然發生改變。不少堅定“挺許派”成員認為許霆在法庭上“不老實”,紛紛掉轉槍口指責許霆,直斥“人不能無恥到這個地步”。天涯論壇上,更有網友發帖抨擊,“請收起無恥的言論,狡辯不能讓你偉大”;“別把自己當成了人民斗士”。
看到這種情況,許父又慌了,他向媒體表示:“許霆在庭上說了謊,這次開庭我們處了下風。我覺得是有人教他這么說的。”辯護律師也表示,懷疑許霆在看守所受了別人的影響,經過了“高手”的洗腦。
高官表態
案件進入重審后,隨著對許霆案爭論的深入,各方的意見逐步趨于理性。廣州市、廣東省、全國的法檢機關高層也紛紛發表了意見。
2008年1月17日,時任廣東省高院院長的呂伯濤說:“許霆案確實有很多的特殊性,我很理解一審法院在處理這個問題時的難處,省高院發回重審就是為了讓大家更慎重地來研究這個問題,讓這個案子判得合法、合情又合理,達到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2008年3月,伴隨著全國“兩會”的召開,不少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發表了對此案的看法,甚至有政協委員要求,最高院的工作報告應該對許霆案做出解釋。
案件最終驚動了最高院。全國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姜興長說:“許霆案是比較特殊的,一審判無期明顯是判重了。不過,銀行在這個案子中也要總結教訓,防范類似案件的發生。”他還說:“立法往往是滯后的,從這個案子看,有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需要注意,需要最高人民法院研究,也需要我們建議立法機關對法律進行完善。”
與此相呼應的是,云南也曾發生過一起與許霆案類似的何鵬案,何鵬最終被判處的同樣是無期徒刑,且如今何鵬已服刑7年。聽說許霆案再審將結案,何鵬的父母特地從云南趕到了廣州聽取宣判。此外,還有寧波的唐氏兄弟從出錯的ATM機上惡意轉款200多萬一案,在當地公檢法之間來回“旅行”了幾次后,至今仍懸而未決。
2008年3月,許霆案選入全國十大法律事件。
難了的許霆案
3月31日下午,許霆案重審宣判,許霆獲“法外施恩”的輕判——5年。
有人說,是強大的民意征服了法院判決;有人說,是媒體監督促進了法制進步;有人說,是網絡傳播影響了司法獨立;還有人說,法院成就了許霆犧牲了司法權威……但大家能達成統一的是,民意在2007年底2008年初以網絡的方式、媒體的方式、專家學者爭論的方式最大限度地發聲。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徐松林說:“法官畢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作為法官應當思考、尊重、聽取民眾的意見,但法院的判決卻不必要受到民意的左右。這個案子最明顯的就是,法制在進步,大家的法律意識在逐步提高。”
然而,對于重審判決,許霆并不滿意。4月9日,許霆提出上訴。
許霆的辯護律師郭向東日前向媒體表示,“已經拿到了關鍵證據,可以證明許霆無罪。”郭向東稱,“在廣州市商業銀行的《羊城借記卡章程》上,第4條規定,持卡人應該妥善保管銀行卡的密碼,在取款時要保證密碼相符,密碼相符的交易,‘視為持卡人的合法交易。’也就是說,許霆取錢時就是使用該款銀行卡,無論儲戶多取,還是銀行多給,都是合法交易。”據介紹,這份廣州市商業銀行《羊城借記卡章程》是許霆上訴之日,郭向東到廣州辦事時獲取的。郭向東指出,“許霆在取款時,銀行卡密碼相符這一點是眾所周知的,說他惡意取款,說他的行為是盜竊,這些都是沒有直接的法律法規根據的。根據我國刑法‘法無明文不為罪’的原則,應定許霆無罪。”
北大法學教授賀衛方卻認為:“目前審判比較符合我的法感,我認為是合理的,許霆再上訴已無意義。”
“許霆先生在把手伸進ATM機抽錢的那一刻,萬萬不會想到會給法律界出了這么大的一個難題!”賀衛方說,無論是孫志剛案、許霆案,都足以稱為法律發展史上的標志性事件,它們喚起大眾對法律的關注,而公眾對許霆案的討論和質疑,這本身就是個普法的過程,也能促使立法盡快完善。而更重要的是,公眾的質疑能使法官在以后的判決中更多地說理,而不是簡單地套用公文。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吳樹堅則說:“通過探討研究許霆案,我國的法律得到不斷完善,立法不斷得到補充,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