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又降臨了,是一場濕漉漉的雨滴帶來了春天的氣息。春天是一個令人鼓舞的季節,象征了年輕、向上,象征生命的更新換代。這或許就是父親母親選擇初春時節離去的原因。
六年前,母親在四月的時候飛向天堂。六年后同一時節,父親追隨母親而去。在他們離開這世界之前,作為女兒,我一直廝守在他們身邊。無論父親抑或母親,他們的臉上始終充溢著一種微笑,眼神里始終有的是對生活的感激。
父母親一直都是熱愛生活的人,這種熱愛充斥著不離不棄、生死相依的壯麗色彩。母親臨終時七十二歲。她膚色白皙、聲調柔美,在她做客的常州賓館為熱愛她的觀眾作畫,她畫了很多大幅整張的壽桃、牡丹,人家滿意,她也欣然。
后來患有老年癡呆的父親,盡管失語,卻一直目光炯炯,見到每個來看望他的人,都高興地點頭、拱手致意。父親八十六歲告別生命,去世前幾天我為他做壽,他還面色紅潤。在壽宴上,除了父親,滿桌都是晚輩,大家歡笑著向他賀壽。父親手舉一杯紅酒,開心地笑,然后一點點地抿,那是一瓶十年以上的干紅,遵從醫囑,父親晚年常喝的一種酒。我推著他坐的輪椅走在石子路上,他指著一個從身邊跑過去的孩子,不斷笑著向我示意。他是在說:“看,這孩子,跑得多好,玩兒得多好!”
過去,我從來不懂,有一天,生活會給你帶來如此的缺失感。每天生活在身邊的父母親會突然間就永遠地不見了,一種你生長在其中的熟悉了幾十年的氛圍剎那間消失了,無影無蹤,再也不能復還。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只是,我們這個充滿記憶的生命種群,在一個生命結束的時候,經常不愿接受現實而已。
父母親離開的時候,春風吹散了浮土,天空展現出清麗的深藍色,樹枝的頂端泛起青綠,干了一冬的土地變得潮濕……沉睡的世界開始復蘇,到處充滿一種勃勃的朝氣。 因此,父親和母親的離去沒有讓人感到撕心裂肺的悲傷。生命的完美是這樣的被凸顯出來的,生時給人帶來美感,死時還是如此。就像一幅美侖美奐的圖畫,濃墨淡彩,從始至終,每個線條都玲瓏,每抹顏色都精致。
死亡怎么會有這樣的作用?美麗得震顫了人的心靈。
美麗發生在父母親死亡來臨以后。用什么樣的語言、什么樣的詞匯來描述這種感覺,一直都是我在夢中都試圖解答的題目。他們的去世給我的感官帶來了一種奇妙的現象,那就是活動的物體離開以后從靜止的存在中上升出來的一種美感。因此母親用過的拐杖、大批手稿,父親常坐的書桌,父親和母親合作的書畫作品,甚至于父親從樓下那個叫“明珠”的小商場里買來的小掃把和小簸箕都奇跡般地生出一種靜止的美。這些物件使我的頭腦前所未有的活躍,往事清晰如洗、活靈活現。無形的生命游移在靜止的物體之間,只能感悟卻不可觸摸。我心里納悶,怎么會有這種現象?這種現象又怎么會這樣美?
生命應該用一個優美的圓來表示,起點和終點在最后關頭完美相接,生命的圖畫才完整。你知道,一個人是無法設計自己的死亡的。可是這一次,是我在現實生活中親身感受到的,雖然無可解釋卻無法拒絕。
所以說,完美的生命包括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那就是——死亡。從此后,每年的春天對我來說都非同一般,因為那和我摯愛的父親母親的完美生命相關。
于是,春天又一次地變成了懷念。沒有憂傷,只有無比的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