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12日,主題為和諧發展,互利共贏的2008全球建筑峰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在這次由中美兩國攜手舉辦的全球建筑領域高峰會上,來自全球建筑領域的精英就業內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商務部副部長 陳健:
在建筑領域內和諧共存互利共贏
全球建筑峰會是全球建筑工程領域每年一次的盛會,為世界各國建筑承包商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峰會已連續三屆落戶中國北京,體現了中國政府和企業對此項活動的重視。通過舉辦峰會增進了中國企業與世界各國企業的溝通與交流,促進了世界與中國建筑業的發展,本次峰會的主題是推進和諧發展,營造互利共贏發展空間。
在世界建筑工程領域發展也是主旋律,有資料表明,2007年全球建筑投資額超過了5萬億美元,并將在今后幾年內繼續保持增長,特別是在新興市場國家和資源富集國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將不斷的加大,這必將有效拉大國際工程市場的發展。同時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和應用,正是國際工程建設業經歷著深刻的變化,也為世界各國承包商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和諧發展,互利共贏也一直是中國發展對外承包工程行業的主要思想,中國政府制訂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當中提出要實現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支持有條件企業走出去,開展境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擴大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發展。近年來,中國企業在技術水平和綜合競爭力方面有著長足的進步,在開展開拓國際市場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07年中國企業完成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406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了35.5%,新簽合同達到776億美元,同比增長17.6%,到2007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完成營業額以連續7年實現增長,平均增長率為28.8%,新簽合同額實現連續14年增長,年均增長率為21.7%,2007年底,中國企業累計完成對外承包營業額2064億美元,累計簽訂合同額3295億美元。
中國企業在開展業務過程中始終堅持和諧發展,互利共贏方針,通過與世界各國加強工程建設領域的合作,不僅促進了本國經濟的發展,也對促進當地社會和諧發展作出了貢獻。尤其在近幾年中國企業在廣大發展中國家城建了大量的電站、道路、港口、通訊等基礎設施項目,極大的改善了當地的社會條件,為當地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滿足了當地居民的生活的需要,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中國企業通過積極參與當地公益事業、慈善事業和環保事業等方式承擔了必要的社會責任,樹立以人為本,反哺社會的良好形象。
這幾年中國企業加強與當地承包商和國際知名承包商業務合作,共同承攬項目,在互信互利基礎上實現供應,這些合作進一步擴大了中國企業的國際影響力。
在世界經濟全球化步伐明顯加快的今天,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存在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因此加強經貿合作,發展長期穩定的友好經貿關系,在建筑領域內樹立和諧共存,互利共贏的理念比過去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諧的經貿關系不僅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穩定和發展,惠及中國和世界各個企業,而且能為促進世界和諧實現共同發展作出貢獻。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 刁春和:
創新業務 交流合作 推動全球建筑業共同繁榮
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加快,全球建筑市場生機勃勃,為各國各地區之間的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商機。
和平、發展、合作成為當今時代的主旋律,伴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中國加強了與世界各國經濟貿易方面的合作,在建筑領域越來越多的中國承包商、設計師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2008全球建筑峰會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下隆重召開的。2008全球建筑峰會是繼2004和2006年全球建筑峰會之后國際建筑領域的又一盛世,是中美雙方在成功合作的基礎上第三次攜手共同舉辦的國際盛會,旨在為中外企業和有關機構搭建聯系、交流與合作的平臺。
本次峰會期間來自世界各國的承包商、建材商、設計公司、投資商和業界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外承包商如何抓住機遇,不斷創新業務,加強交流合作,推動全球建筑業的共同繁榮,實現和諧發展,互利共贏問題。會議的議題還包括國際承包商如何承擔國際社會責任,實現持久發展,國際承包企業如何在全球實現人才優化配置,實現公司快速持續地和諧發展,基礎設施項目聯合融資方案推進全球一體化合作,領略現代信息化的強大功能,切實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員工的工作效率。國際承包工程的企業財務管理和成本管理,國際承包工程安全問題,承包工程業界和諧發展,經營公司屬地化,國際承包商如何控制大型國際承包項目的風險,如何進行合作,確保能源安全和能源開發等等。
當前全球和區域合作方興未艾,國與國相互依存日益緊密,推動和諧發展,實現互利共贏,不僅符合當今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合作的時代潮流,符合世界各國經貿發展的共同利益,也是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客觀需要。本屆峰會的召開再次表明中國的繁榮發展及巨大的建筑市場為世界各國提供了發展機遇,同時,峰會的召開也更好地促進了中國建筑業走向國際舞臺,從而促進和諧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麥格勞-希爾建筑信息公司總裁 楊諾博:
分享最佳經驗 促進全球建筑業轉變
我們在2004年4月份舉辦了第一屆峰會,在2006年4月份舉辦了第二屆峰會。每次我和我的同事到北京都震撼于北京所發生的重要變化。2008年4月,我們同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一同來舉辦本屆全球建筑峰會。毫無疑問,多年來這一峰會已經成為一個良好的平臺,它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業界領袖都有機會見面和交流,共同來分享他們在業內的想法、互相學習。在2008年全球建筑峰會上,我們的主題是和諧發展、互利共贏,來自中國和全世界400多名頂尖業界領袖來談論建筑業界的關鍵問題,共同探討怎樣在全世界最熱的市場進行投資和發展,同時也互相分享最佳的實踐經驗。
業界經英就以下的關鍵問題進行對話,這些關鍵的問題包括,什么是最明智的發展戰略,公司在全球國際化市場上如何建立當地的合作伙伴關系,我們的業界應該有什么樣的關鍵的設計和技術創新,公共私人合作這種模式以及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方案又有什么新的發展,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可再生性資源的興起,以及綠色建筑的興起。
2008建筑峰會也加入一些新的分會內容,包括共同探討世界上最炙手可熱的市場,如中東、印度、中國和美國。包括在中東地區的綠色建筑運用,在印度的基礎設施發展的潛力,以及作為一個國際性的公司如何滲入美國市場。通過本屆峰會我們也會繼續履行麥格勞一希爾建筑信息公司的任務,促進對全球建筑行業轉變,我們要通過更多的合作者、更多的合作項目和更多的相關標準設定新的行業準則。
在美國建筑市場做項目——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在分論壇上,來自全球各屆的建筑精英、法律專家、顧問針對如何在美國建筑市場做項目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來自美國的有25年建筑界法律經驗的Raymond M.Buddie表示,如果跟非美國的一個承包商談交易的話,Raymond認為在美國整個的交易過程是透明的,在美國競爭,那將在一個平等的公平競爭的環境下與競爭者進行競爭,在美國,外國企業能夠知道你的競爭對手是誰,有哪些法規,都會非常的明晰;另外一點就是美國市場的監管法律非常完善,如果中國企業向他咨詢,如何將承包隊帶到美國進行,那么承包項目公司會介紹出很多相關法律,主要包括像環境法、勞工法、當地政府的一些法律法規等等。因此一個外國公司如何處理這么多的美國以及聯邦洲際法律呢?Raymond的答案就是必須要尋找到一個美國當地的合作伙伴,而這個合作伙伴,這個美國公司應該是非常了解美國境內的相關法律的。
來自日本鹿島建筑株式會的尹嘉慶表示,亞洲和美國之間都是不同的一個文化。在美國,合同的談判過程中,所有相關方都要參與其中,比如承包商、律師都要參與到討論的過程中,在討論之后就必須要達成合同,也就是說大家可以進行討論、談判,但是在最后一天必須拿出書面材料,這樣的話大家在日后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可以有書面的東西作為依據。
可是在亞洲,尤其是在中國,往往有一種握手文化,好像一旦雙方握手了就成為好朋友了,好像只要握手的話就不用把所有東西寫在書面上,就不用找律師。但是如果遇到了問題要上訴,如果沒有合同的話就很難找到依據,所以在美國合同是最重要的工作。